傳說藏有烏金石的小村落,竟然是“皖南的井岡山”,太寂寞


每一次徒步先前都會設定目標,但卻無法預測途中的遇見,正是這些花絮串起了這精彩的行程。旌德與績溪是相鄰的兩個縣,它們之間隔著大會山。我們是從旌德徒步的,以為要翻越這座大山才是績溪,其實是錯誤的判斷,在山腳下的戴家坦村就已是績溪的地界了。畫在地圖上的那條界線,在現實中往往很難察覺,不知何時你的腳已從這個縣邁入了另一個縣......

皖南的村落一般都是依水而建,戴家坦村也不例外。一條頗有氣勢的溪流環繞著村莊,奇怪的是溪水中的石頭呈黑色,而這黑石頭中還藏著神秘的烏金石,這可是奇石收藏者夢寐以求的珍品。據村民們說,經常會有全國各地奇石愛好者在這條溪流中尋寶。

我們一行似乎打擾了溪水中這對卿卿我我的大鵝,雁鵝警惕地望著我們,白鵝已躲藏到它的身後。我打趣地說:嗨,你們繼續,我們不是衝著你們來的,是來找烏金石的。哈哈,烏金石哪會有這麼好找,對於我這外行,連烏金石長啥樣子都不知道,別說找了,就是瞎起鬨,過個嘴癮。


戴家坦村不大,但牆上的紅色標語還是蠻多的。這些斑駁的字跡會讓人回想起那段崢嶸的歲月。其實戴家坦的紅色淵源比這標語更久遠。在上世紀的三十年代到績溪解放期間,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曾在大會山的周邊地區,演繹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對敵鬥爭,這裡被譽為“皖南的井岡山”。

1934年到1936年的兩年間,紅軍曾三進大會山,播下革命的種子。1940年5月,涇旌太中心縣委創建了旌績邊遊擊根據地,首先在戴家坦、百坑、水山下、楓樹塢發展中共黨員40多人,建立了4個黨支部。......而現如今這些村落都被命名為模範村,成為了紅色教育基地,讓人們去緬懷那段歷時。

戴家坦保留下來的百年老屋已不多了,大部分的房子都是上世紀60年代蓋的。沿路往前,河流和山體交匯處形成個月牙尖兒。在月牙尖兒,立著一間白牆黛瓦的老房子,部分已坍塌,房前有顆山核桃樹。這裡就是新四軍指揮所的舊址,站在舊址前,時光彷彿觸手可及。


從戴家坦出來,前行了沒多久,就到了百坑村,著名的“百坑戰鬥”就發生在這。1947年期間,游擊隊常以少勝多,多次擊退了國民黨軍隊和地方武裝的進攻,惹惱了敵保安司令孫立均,調重兵圍剿,但仍無功而返,其惱羞成怒,下令焚燒百坑村,當時有二十多幢民房被毀......在現今村頭的影牆中,清晰地刻錄了這段歷史。

其實我們這次設定的徒步目的地就是大會山中的楓樹塢,只是沒想到這一路途經的:戴家坦、百坑村與即將前往的楓樹塢,都是紅色的根據地的舊址,我們是在沿著紅色路線在探尋。

楓樹塢又稱:現稱楓石村,它隱沒在大會山的崇山峻嶺之中,是當年游擊隊最為重要的根據地,相比山腳下的戴家坦和百坑村,那裡易守難攻,是游擊隊的堡壘和生命線。

沿著山路上行,山中的植被越茂盛,呈原始狀態,路旁板栗樹和酸梨樹的枝頭掛滿了果實,樹下也掉落了很多,無人問津,惹得不少隊友駐足、嚐鮮。

進山的前半程的路況還是不錯的,可以容車單行,這條土路是解放以後,為修建金嶺水庫而建的,山路多黑石子,像煤矸石,有的地方是開山炸出來的路,旁邊為青黑、赭紅色的崖壁,對於我們徒步者來說,這樣的路已是非常不錯的了。

金嶺水庫建在半上腰,是當地重要的水利工程,大壩剛毅挺拔,雄風猶存,目測有近百米長,二十多米高,想象幾十年前,在如此偏遠山區,全靠人拉肩扛,要建成這樣的工程也是非常不易的。山下的金嶺洞是其配套設施,設想引金嶺水庫之水,澆灌嶺下萬畝農田。不曾想這條一千多米的金嶺洞隧道卻開鑿的近二十年。

過了金嶺水庫後,道路明顯變窄,坡度也增加了,但景緻卻越來越美了。遠遠地能看見一棵挺拔的大楓樹矗立在路旁,本來我們是衝著楓樹塢的紅楓而來,只是現在的時節還未到,大楓樹的葉子還沒變紅,可能要到十月底才是最佳賞葉時。


不知不覺我們已來到村口,在綠樹眾中隱約能看見白牆黛瓦,這個“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古老楓樹塢村就在眼前。忽然間來了力氣,不由得加快了步伐。

氣喘吁吁地走進了村子,呈現給我的是衰敗的景緻,所有房子不是上了鎖,就是坍塌廢棄了,不聞雞犬之聲,也不見一個村民,整個村莊好像已被遺棄。

山村背山面谷,呈階梯狀分佈著四、五排,約二十來幢舊式徽派建築,多為上下兩層的樓房,這樣的房屋在以前還是蠻不錯的。只是現在村中太過寂靜,冷冷的山風吹過,老屋孱弱,如同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但在這蒼涼的背後,卻深藏著多少悲壯故事。

在村中有塊新立的宣傳牌,清晰地記載著這裡發生過的故事。我把它原本摘錄呈現。“皖淅中心縣委主力連成立” 1947年5月,皖淅中心縣委主力連在楓樹塢成立,全連6個班70餘人,配機槍一挺,連長舒夢熊,指導員王必達,同時中心縣委所居各地同時建立武工隊。這說明當時駐紮在楓樹塢有一個連的兵力,配備也是不錯的。

“楓樹塢突圍戰” 1947年11月11日陳村戰鬥後,我游擊隊受傷人員由民兵護送至楓樹塢,11月13日早晨7點多鐘,敵保四團第一大隊及旌溪兩縣聯隊跟追進攻楓樹塢,唐輝、程燦率皖淅主力連狙擊敵人,斃敵1人,傷敵2人,我游擊隊被俘虜新兵一名,副司令程燦負傷後,分兩路主動撤往船形山、大會山,次日又移至上金山。這段紀錄是“百坑戰鬥”的延續,真實地反應了當時戰鬥的殘酷。


望著這參天竹林,遙想當年的那場戰鬥,若不是楓樹塢這有利地形,若沒有這莽莽林海的掩護,若無楓樹塢村民的竭力保護,游擊隊是很難順利突圍的......

陪我們上山的當地導遊告訴我:楓樹塢是董姓族人聚居的古村落。皖南事變後,新四軍游擊隊組建之初最早的落腳處。他的母親就生長於此,當初母親受革命思想的影響,與村中八位小姐妹秘密入黨,在腥風血雨中,她們為保護游擊隊出生入死,堪稱英雄姊妹花。後來其母在部隊結識了其父,他們轉戰南北,其父還參加過朝鮮戰爭......

這是位英雄之後的導遊,我和他攀談甚歡,談及楓樹塢的現狀時,他也充滿感慨:楓樹塢村整體如一太師椅,背山面谷,一條噴湧的山泉滋潤著這塊山谷中的盆地,是一塊難得的修仙之處。它的歷史也許還待挖掘,但那段紅色的歷程足以讓它驕傲!如今荒廢了實在可惜......


走在落滿銀杏果的小徑上,心中也在思考,古村興衰自有其內在規律,野嶺不宜人居,整體外遷,實為好事一樁。雖然如今落寞了,但這不平凡的村落,註定不會沉默。我們欣喜的看見紅色旅遊的春風已吹拂到這裡,相信不久的將來,這古老鄉村定會煥發出新的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