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直擊甲午戰前的清朝軍隊:看起來軍容萎靡,毫無戰鬥力


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開始,中國就拉開了屈辱的近代史,打仗也是各種敗仗,割地賠款給西方侵略者是清朝能活下去的唯一選擇。戰爭拉開了清朝強大的外表下滿是瘡痍的社會,從此就一發不能收拾,戰爭不斷,清朝帝國傲慢無禮的心態逐漸開始崩塌。1870年代,常安軍合影。

很多人都覺得清末軍隊之所以沒發打敗外國侵略者是因為落後的軍備,我們用弓箭,大刀,長毛,但西方侵略者卻是大炮和長槍,不過,西方侵略者雖然在武器裝備上領先,但是清軍部隊也沒有那麼弱。照片裡是手拿火槍的清軍。

北洋水兵。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以中國戰敗結束,火燒圓明園就是在這場戰爭中。連續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狠狠刺痛了清朝的統治者們,於是便有了一部分官僚主義認為應該師夷長技以制夷,向西方多多借鑑。於是洋務運動就在中國如火如荼的開始了。它有兩個響亮的口號:自強,求富,自強就是要提升自己的軍事實力以保護清政府,這段時間清朝的軍事實力的到了大大的提高,海軍還在甚至一舉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六了。


揹著火槍的清軍腰上的那個包應該是裝火藥的。照片裡可以看出來清軍不僅身材矮小,還沒有精氣神。

廣州是英國領事的中國衛隊。1871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英國就在廣州設立了立領館,並且召集當地人組成了領館衛隊。照片裡面英國駐廣東領事羅伯遜的本地護衛隊員有站的有坐的,看起來特別輕鬆的樣子。遠處就是廣州花塔。

甲午中日戰爭前的舊清軍,照片中間的就是一位清軍軍官,他們手拿大刀,衣服鬆垮的不成樣子,看起來完全沒有戰鬥力。清軍到了1870年代中後期基本都配上了火槍,但當時好多士兵去當兵純粹及就是為了討生活,完全沒有那種使命感,還有更過分的的人,為了抽鴉片把自己的刀,槍甚至衣服都賣了。


清朝末期的清軍,旁邊坐在椅子上,穿著鎧甲的是一位將軍,旁邊龍旗飄飄,照片裡清軍士兵有的揹著槍,有的拿著刀,穿著鎧甲的將軍卻揹著一袋白羽劍。

洋務運動確實讓清朝有了那麼一點起色,但這個勢頭並沒有保持太久,在1895年就完全沒有了。甲午中日戰爭中國的戰敗,直接宣佈了洋務運動的失敗,北洋海軍的全體覆沒成為了全體中國人內心的傷痛,直到現在我們還在做著各種假設,要是當初怎樣結果會不會不一樣呢。甲午中日戰爭中駐守在牛莊的中國士兵。

其實這些戰爭的失敗原因並不只是武器。在甲午中日戰爭裡,清軍好多的裝備都是比日軍好的,況且我們還有陸上炮臺。但是很多清軍當了逃兵,花了很多白銀打造的炮臺日軍毫不費力就拿下了,然後日軍便調轉了我們自己的炮臺口開始攻擊我們自己的軍艦......其實戰爭的勝利或失敗不僅在於武器的好壞,人也是戰爭的決定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