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甘肅皇娘娘臺古屍,2女殉葬1男,女子窈窕身姿如模特一般


殉葬是指以器物、牲畜或人與傭同死者一同葬入墓穴。人殉是皇室公開慣例,死於殉葬的嬪妃最多時總數達幾百人之多,多數是沒有子女或地位低下者。以人殉葬這種最為殘忍的方式,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從我國奴隸社會興起,自秦漢直至清朝徹底廢止,經歷了漫長時間。最近走進甘肅武威市博物館,意外見到出土於古代的“三人男女合葬”墓,讓人浮想聯翩。

時間跨度到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600年的齊家文化墓葬習俗,這是在武威市皇娘娘臺發現的三人男女合葬遺骨,經鑑定為一男二女。從骨骸中看,男性仰身直肢居中, 兩女子分別屈腿位於男性的左右側,並面向男性。在隨葬品中,還發現大量由璞玉、大理石手工磨製的小石塊兒。

武威市博物館是中國地方性歷史博物館,1983年10月建成,館內有複製、仿製各種規格的武威雷臺漢墓出土的銅奔馬,館藏文物4萬多件,其中國寶級文物2件,一級文物166件,二級文物268件,三級文物574件,是甘肅省第二大歷史博物館。


在天馬故鄉,銅奔馬是武威最響亮的一張名片,除此之處,1957~1975年曾進行4次系統發掘的西北涼州皇娘娘臺遺址,是中國古西北地區齊家文化遺址之一。皇娘娘臺墓葬的挖掘,為研究齊家文化提供了寶貴的科學價值資料。

齊家文化是以中國甘肅為中心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在齊家文化墓葬習俗中,喪葬形式均是土葬,墓葬的形制呈長方形,以豎穴土坑墓為主。此外還有圓形土坑墓,這種墓葬是利用廢棄的地穴作為墓坑來掩埋死者。在皇娘娘臺出土發掘的墓葬達88座,皆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

再來看看博物館中的這處三人骨骸,基本保存完整。為了便於讓遊客看到墓中三人的形態,館中特別用燈光和音效來展示這處殉葬墓。綠色部分,為殉葬的兩女人,中間為男性,表現出女子對男子的服侍奉待之意,也反映出當時社會貴賤等級分明,男性佔有統治地位。


墓主人身份至今不詳,有人猜測這二位女子為男子妻妾,也有人說不大可能。因除天災與戰爭原因,三人同時死去的可能性不大。最有一種可能,就是這兩位女性是男人的殉葬。

在齊家文化喪葬習俗中,有側臥屈肢,仰臥屈肢、仰臥伸肢,也有單人、雙人及多人葬,個別的有二次葬。從這處三人骨骸看,兩邊女性遺骨面向中間男子分列,明顯反映出婦女處於從屬地位,地位低下。

讓遊客歎為觀止的是,從光繪中看女人的身材,可以判斷出她們二人正是窈窕淑女的年齡。左邊女子身材修長而豐滿,右側顯的略胖一些,都有著宛如當代模特的綽約身姿。正值芳華年齡卻被活生生當了男人的殉葬品,在進入墓坑前,她們二人有著怎樣悽慘的身世,有著怎樣的內心掙扎?想想都讓人不寒而慄。在你看來,這2名女子是什麼身份呢? 這裡是·圖說故事520的原創圖文,嚴禁轉載盜圖搬運,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