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下,要如何幫助孩子適應高中新環境?這篇文章告訴你!

如果你是家長,你一定對新高考充滿疑問;

如果你是學生,你一定對新高考充滿憂慮;

下面,就讓圈圈來介紹一下新高考吧~

新高考模式下,要如何幫助孩子適應高中新環境?這篇文章告訴你!

改革目標:

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到2021年建立基於全國統一高考成績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選擇性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招生錄取新機制,簡稱"兩依據、一參考"。

改革模式:

自2021年起,高考考試科目設置為"3+1+2"組合方式,滿分為750分。其中,

"3"為全國統一高考科目語文、 數學、外語3門,每科滿分均為150分,總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

"1"由考生在物理、歷史2門首選科目中選擇1門,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滿分為100 分;

"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再選科目中選擇2門,以等級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每科滿分均為 100分。

以下為12種選科組合方式

新高考模式下,要如何幫助孩子適應高中新環境?這篇文章告訴你!

"3+1+2"高考新政下,科目組合多達12種,但並不代表可以隨意選擇。科目組合的確定,關係到高中走班上課、未來專業去向和大學志願。

多數大學專業有限選科目,比如北京大學法學專業,就要求考生必選物理、歷史進行高考;像復旦大學經濟學,限選科目則為物理和化學。

招錄形式:

依據考生總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實行"院校專業組"平行志願分類投檔錄取;

按照物理和歷史分類編制計劃、分類劃定分數線、分類投檔錄取;

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實行同一批次錄取。

如何選科:

1.文理兼備,不建議全文或全理,實在不喜歡理科,至少選一門生物。

2.物理科目報考範圍廣,如果對學科方面沒有太大要求,建議選報一門物理。

3.政史地在報考範圍上沒太大區別,可以選擇一

到二門自己喜歡的科目。

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和領域,揚長避短,才能充分發揮自我優勢。

新高考模式下,要如何幫助孩子適應高中新環境?這篇文章告訴你!

由於學科組合的多樣化,家長和學生們會根據自己的優劣勢學科來選擇課外補習班,因此對課外輔導的要求也就呈現多樣化趨勢,

必要時候選擇適合自己的補習班是非常重要的,但選擇之前一定要考察該補習班是否擁有過硬的師資力量。

政策及解讀:

●全國統一考試科目有哪些?

自2021年起,6月份全國統一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3個學科,不分文理科。其中外語科目考試由聽力和筆試兩個部分組成,條件成熟時探索為考生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全國統一考試科目均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

●考生確定選擇性考試科目時,為什麼要在物理或歷史中首選1門,在其餘4門中再選2門?

我省《實施方案》規定,考生在確定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選擇性考試科目時,在歷史、物理中選擇1門為首選科目,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選擇2門為再選科目。這樣設置的主要考慮:

一是體現高校人才培養需要,二是有利於學生多樣化成長髮展,三是便於投檔錄取。

瞭解學業水平考試:

●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是什麼?

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是根據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和教育部有關規定,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的國家考試,主要衡量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習要求的程度,是保障教育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制度。

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分為合格性考試(以下簡稱"合格考")和選擇性考試(以下簡稱"選擇考")。合格考成績是學生畢業、普通高中同等學力認定的主要依據;選擇考成績計入普通高校統一考試招生錄取的考生總成績(以下簡稱"考生總成績")。

學業水平考試分為合格考和選擇考:

●合格考和選擇考的區別是什麼?

合格考與選擇考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的區別:

一是考試目的不同。合格考目的是檢查全體高中學生是否達到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規定的基本學業要求,可以稱為"強化基礎";選擇考目的則是在"強化基礎"的前提下,凸顯不同高中生在學業修習上的學科特長,可以稱為"突出個性"。

二是考試科目不同。合格考覆蓋國家課程方案規定的所有學習科目。選擇考是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志向、優勢和高等學校招生要求以及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在"物理、歷史"中首選1門科目、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再選2門科目,共計3個科目組成選擇考科目。

三是考試內容範圍不同。合格考為普通高中各學科課程標準確定的必修內容;選擇考範圍為普通高中各學科課程標準確定的必修和選擇性必修內容。

四是成績呈現不同。合格考科目成績分為"合格""不合格"。選擇考中,首選科目成績以原始成績呈現;再選科目成績以等級分形式呈現。選擇考成績當年有效。

五是考試時間和考試機會不同。合格考每學年組織1次, 考試時間安排在每學年下學期末。學生首次參加合格考時間為高一下學期期末,由學生選擇3門科目參加考試。學生在校期間每門科目參加一次合格考,成績不合格的可參加一次補考。選擇考從2021年開始實施,每年組織一次,時間安排在當年6月份全國統一高考時一併進行。

新高考學生面臨的問題及應對方法:

1.難度加大---"初升高"是道門檻

進入高中後,很多新生在很多方面都感到不適應。學生們反映的問題很多,包括學習內容、方式等等各個方面。

具體來說,高一新生覺得"高中學習難"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高中學科多、節奏快,功課要靠理解去掌握,不能再死記硬背了;不太習慣高中的自學方式;學習方法和習慣還停留在初中階段;老師上課速度快,跟不上老師的思路;上課能聽懂,課後作業不會做;理科尤其是數學和物理;不能有效地支配時間;高中的競爭比初中大幅提高;高中生活不能很快適應。

2、暑期銜接---"緩坡"進入高中

與其在高一開學跨一個"大檻",不如在這個暑期裡就著手準備,從初升高銜接班的"緩坡"進入高中學習。

從往年的經驗看,學生進入高一後,適應高中學習生活更快,學習更自信和主動,平均學習成績要比沒有參加過銜接班的學生要好。相較於初中,高中科目增多了,學習的程度加深了、難度加大了,學習方式將更強調學習的自主性、課前預習等。如果孩子還秉持初中的一套學習方法和態度,認為只要考前突擊一下成績就能上去,那將會吃大虧。

3、未雨綢繆---提前一步準備高考

對於即將升入高中階段的學生,每個高中教師幾乎都提出一個忠告:千萬不要以為離高考還有三年,高一年級就可以馬馬虎虎地學習。

據以往的經驗來看,很多學生經過初三緊張的學習,覺得很累,於是便把高一當成了"玩耍時間"。但高中學習要靠學生自覺,如果不認真學習,肯定會對成績有影響。比如高一數學,一開始就學函數,在高考中,有關函數的考題遍佈填空題、選擇題,也是"壓軸題"的常考內容。如果學生剛開始的基礎沒有打牢,在高三複習起來就會很困難。

在假期的兩個月中,學習能力不夠、自主性自律性不強的孩子,家長可以考慮讓孩子上個銜接班,針對新的改革方式,我們也應做出新的改變,新的應對。到高中上課後就不會那麼被動,讓孩子們儘快瞭解高一課本的內容,早日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習狀態。

重點中學的教學質量一流毋庸置疑,但學生面臨的競爭也會非常激烈,看看這些名高的作息時間表,學霸之所以是學霸,就是因為他們比別人更加用功,只有對於學習的態度比別人更加認真,才能夠比別人更高效率的完成任務!

華師一:

新高考模式下,要如何幫助孩子適應高中新環境?這篇文章告訴你!

省實驗:

新高考模式下,要如何幫助孩子適應高中新環境?這篇文章告訴你!

武漢外國語:

新高考模式下,要如何幫助孩子適應高中新環境?這篇文章告訴你!

看完這些作息時間表,你開始慌了嗎?讓孩子提前瞭解新學期的學習內容,不僅有利於完成初中升高中的轉變,還能提前做好學習準備。若沒有進行銜接,為應對新高考考試模式提前做好準備,如何能跟上學校制度,適應新高考的變化,使自己立於有利之地?

"只有掌握了高中階段的正確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保證學生在高中保持一步領先,步步領先的狀態。"

新高考模式下,要如何幫助孩子適應高中新環境?這篇文章告訴你!

武漢狀元教育新高一銜接班採用科學引導的方式,全方位規劃幫助每一位學生以更高的姿態贏在 "起跑線"上,充分解決當前初中新教材和高中課程標準下的模塊化教學造成的差距。以預習各學科新知識為主要講授內容,並在預習新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完成初高中知識和學習方法的銜接、思維模式的轉變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新高考模式下,要如何幫助孩子適應高中新環境?這篇文章告訴你!

名高"學霸"都在努力,你的猶豫,就是你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昂首闊步,大步向前的絆腳石。

看了以上有關新高考改革的政策與解讀,相信家長們也明白了初升高銜接的重要性,在這個對孩子來說意義重大的暑假裡,你的選擇可能決定了他的未來。

我是圈圈,更多升學資訊、熱點,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