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永輝止血

核心提示

“分家”才半個月,永輝mini便出世;僅僅3個月的時間就開出93家店。這樣的時間節點和這樣的開店速度值得玩味,這是在永輝生活基礎上的嘗試?還是張軒松主導的永輝雲超關於社區生鮮的新想象?

5月9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2018中國連鎖百強榜”,永輝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輝”)以767.67億元的銷售額名列第六,其年度銷售增長率為17.4%,擁有店鋪1275間,增長58.2%。

【深度】永輝止血

可以說,2018年永輝交上了一份還算不錯的答卷,2018年永輝一直致力於“止血”,也就是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然後剝離嚴重虧損業務。

從mini小業態的佈局,到發力toB市場,再到到店與到家的融合,都似用一把把止血鉗在掐住出血點。

01

“瘋長”的mini

永輝正在“開店”上舍命狂奔。

2019年一季度,永輝一口氣開了93家Mini店,簽約Mini店146家。

其全國首家永輝mini店於2018年12月30日在其大本營福州開出。

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時間節點。

在首家永輝mini店開出的半個月前(12月13日晚間),永輝發佈兩份公告:

一則,董事長張軒松將9000萬股質押給華能貴誠信託,約佔本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約 0.94%,而他本人已累計質押股票佔公司總股本的5.31%;另一則,因張軒松和張軒寧兄弟在公司發展方向、發展戰略、組織架構、治理機制等方面存在較大分歧,對永輝雲創的定位、發展方向和路徑也有不同意見,而“解除一致行動”。

這標誌著,雲超與雲創在創新的道路上“分道揚鑣”,永輝超市重新迴歸超市核心。

mini店的出現,正是在這場迴歸運動中,永輝雲超在社區場景的一次試水。而對於到家業務的規劃,永輝雲超則表示,原則是做強到店業務,到家業務做補充。

很顯然mini店更多將延續雲超對於“到店”業務的偏愛。

龍商網&超市週刊記者實地考察了位於北京方莊的永輝mini店,這家店面積約500平米左右,水果,蔬菜,精肉,雜糧乾貨,包括水產,冷凍冷藏,都在經營,還有食品和小部分的日用品。

初瞄過去,生鮮佔了整個mini店一多半的區域。除此之外,並未發現別的特色。

【深度】永輝止血

看來,張軒鬆口中“還在嘗試和探索階段,探索需要時間”的永輝mini店依舊是想靠永輝的拳頭“生鮮”來打天下,“生鮮+社區”應是其兩大著眼點,換言之,這是永輝的“王牌”生鮮超市業態,在社區場景的進一步延伸。

但這並不是永輝首次進入社區場景,早在2017年,定位為社區生鮮便利店的永輝生活就開始了全國性擴張,起步遠早於mini店,截至2018年底,已有門店460餘家。

【深度】永輝止血

如今mini店橫空殺出,是否意味著,永輝對於社區生意的思考,已經出現了分歧?

Mini店更像一個縮小版的永輝超市,據瞭解,永輝mini的面積計劃在300至1000平方米,商品更豐富,永輝生活的面積則基本在300平方米以內,體量更像便利店。永輝mini店裡生鮮商品以平價的散菜為主,而永輝生活銷售的多是預包裝菜。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方莊永輝mini店有100平米左右的前置倉,店裡顯眼處的招牌上有永輝生活APP供顧客下載,這意味著永輝mini會提供到家服務。

【深度】永輝止血

後排貨架很多沒有標價的商品陳列,這是mini店中的“前置倉”

目前看來,永輝超市Mini店仍在探索階段,短期內業績帶動作用有限,但它的快速擴張,會迅速提升雲超的覆蓋密度,同時保證了永輝搶佔空白市場的速度。從方莊店看,mini還缺少對社區生意的深度理解,這種將超市模式壓縮後的直接移植,能否在今天競爭激烈的社區生鮮賽道中成功跑出,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分家”才半個月,永輝mini便出世;僅僅3個月的時間就開出93家店。這樣的時間節點和這樣的開店速度值得玩味,這是在永輝生活基礎上的嘗試?還是張軒松主導的永輝雲超關於社區生鮮的新想象?

02

到店?到家?

盒馬主導的新零售讓很多傳統零售企業誤入迷途,曾被業界看好的永輝的新零售實驗也沒例外。代表著永輝新零售的雲創板塊並未盈利,反而始終是在虧損的狀態下,便是例證。

數據顯示,永輝雲創2017年以及2018年前三季度的營收分別為5.66億元、14.78億元,淨利潤則分別為-2.67億元以及-6.17億元,而云創板塊的持續虧損,也就導致了永輝超市整體業績的下降。

面對持續虧損的雲創板塊,永輝不得不做出調整,2018年12月4日,永輝超市發佈公告,擬將旗下永輝雲創科技有限公司20%股權轉讓給永輝超市副董事長張軒寧,轉讓完成後,永輝超市對永輝雲創的持股比例由46.6%降為26.6%,永輝雲創及其控股子公司將不再納入永輝超市並表範圍。經過這樣的股權轉讓,永輝超市的淨利潤大幅增長,2019年一季報顯示,永輝超市營收222.36億元,同比增長18.48%;淨利潤11.24億元,同比增長50.28%。

甩掉了新零售業務,停止向雲創板塊輸血,正是這樣的調整讓永輝超市有了業績的明顯提升。

這樣的舉措雖然做亮了一季報,卻面臨著一道新的難題: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已經有了影響力並代表著未來的到家業務該何去何從?

這或許是mini橫空出世的底層邏輯。

永輝生活門店面積較小,其生鮮產品大部分均進行預包裝處理,減少揀貨損耗,以及提高空間利用率同時,也節省了揀貨及稱重時間,天然適合到家渠道;而mini店生鮮產品幾乎全部為散裝產品,到家業務配送效率、運營壓力等都十分突出。

這意味著由mini擔綱到家業務並非最佳選擇,它更像是永輝生活到家業務的補充,問題是mini店和永輝生活分屬雲超和雲創兩個板塊,似乎存在著溝通壁壘。

為了更多地瞭解永輝在到家業務上的佈局和走向,龍商網&超市週刊記者下載並體驗了永輝生活APP,與業界傳聞兄弟“分家”相左的是mini店在永輝生活APP上和永輝生活店頻道位置平行恰似“哥倆”。而mini方莊店的員工也告訴記者,在永輝生活APP如果選擇到家服務,APP會基於你的位置自動匹配送貨門店,也可能是永輝生活店也可能是mini店,自動匹配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誰離你最近。

【深度】永輝止血

如此設計為永輝生活和永輝mini融合在“到家”旗下留下了接口和框架,也讓業界傳聞兄弟“分家”僅僅是“分家”而已,張氏兄弟仍然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分家不分心。

張軒松在公開發言時曾表示,永輝把超市作為核心業務,是基於整個宏觀經濟環境和競爭態勢考慮而做出的決定。目前來看,公司的競爭對手是阿里系企業,如果把公司變成扁平化的幾個板塊去競爭,就會面臨人力、物力、財力的競爭壓力,因此公司希望迴歸超市核心,將雲超板塊作為核心參與未來競爭。

永輝生活業態在過去兩年加速擴張搶佔市場,如今再用永輝mini嘗試新思路。面對萬億生鮮市場的激烈競爭,張氏兄弟或許早就在思考:如何分家又如何合作。

兄弟合心,做亮了一季報,但“雙小業態”如何雙劍合璧,能否撬動萬億級市場?目前看來,尚無答案。

03

止血超級物種,發力toB

英雄多磨礪。

一路高歌的永輝,或出於試水或是膨脹了,前些年試水商業地產,玩起了購物中心、城市綜合體,2016年9月30日開業的永嘉天地體量達18萬平方、2017年5月開業的福州APM廣場體量5萬多平方,正是其兩大“作品”。不過,反響平平。

新零售戰場,永輝雲創的代表超級物種,與阿里系“盒馬鮮生”的PK,也落了下風。

隨著市場恢復理性,擠出水分,投資人發現超級物種並不能給永輝帶來實質性的財務收益,反而越虧越多。

超級物種這類新零售業態已經不再“性感”。2019年已經過去了4個月,可超級物種2018年100家開店計劃還沒有完成,事實上,不只是永輝,京東、蘇寧、天虹等所有新零售計劃大都停留在了紙上。

超市行業的核心商業要素是規模、商品和效率,新零售門店要提升單店經營效率,但高額投入,持續虧損,更關鍵的是,中產消費市場規模或許被高估,平民化的mini或許更有市場空間。

聚焦主業,才能將該做大的業務做大,而聚焦的前提則是把該清理掉的業務清理掉,剝離雲創為超級物種放緩止血或許是基於這樣的考量。

一個值得玩味的細節是,被剝離出上市體系的彩食鮮拿到了高瓴、紅杉及永輝自己的9.5億投資,雲創板塊主要有超級物種、永輝生活以及BtoB彩食鮮構成。

龍商網&超市週刊記者瞭解獲悉,彩食鮮是永輝的生鮮中央工廠,一開始主要是為永輝旗下門店供應生鮮產品,在滿足自己的需求後,向外輸出其生鮮供應鏈能力,逐漸發展為生鮮食材供應商及平臺服務商,提供BtoB和企業購等服務。

目前零售企業中以超市和便利店業態涉及中央廚房項目較為普遍,除永輝外,家家悅、中百也都早有佈局,並更進一步涉足團餐生意。

止血超級物種卻向彩食鮮投融資,永輝為什麼要這樣做?

“主要有兩個原因”,一位接近永輝的分析人士認為,“永輝要回歸主業,雲超的規模越大,上游議價能力越強,彩食鮮效率也會變高,這會正向推動toB業務,產生更大的規模效應,二者是有協同共進;另一個原因是處於盈利考慮,彩食鮮中央工廠可降低永輝採購成本從而提升毛利,開放BtoB平臺業務也能帶來新的營收。”

更為底層的探究,像永輝這樣的零商企業,既可以用需求端的力量拉動賺供給端的錢,又可以用自身優勢資源賺同類或上下游B端客戶的錢,而從永輝去年開始的一系列調整和佈局來看這兩類生意永輝都想做。

這樣的邏輯推理也合理地解釋了永輝為什麼會發力彩食鮮、瘋開mini店,因為這是永輝新的盈利模型上關鍵的兩個點。(文/胡宗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