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只及三年前三成 華農保險新帥止住滑波當務之急

2015年以來,該公司淨利潤數字逐年縮水,2018年繼續下滑19.7%,同時佔保費收入權重最高的車險業務繼續承保虧損


淨利只及三年前三成  華農保險新帥止住滑波當務之急



《投資時報》研究員 宋希

一則總經理變動消息,讓此前名不見經傳的華農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農保險),多少泛起了微瀾。

據報道,該公司總經理張宗韜即將離職,而接棒者乃出身眾安保險的擬任總經理助理兼車險業務條線負責人王禹。資料顯示,2017年加入眾安在線的王禹,在互聯網保險、車險科技化等方面有著較為豐富的實戰經驗,其或許將給華農財險的車險業務發展帶來變化。

從該公司發佈的2018年報來看,雖然實現盈利,但淨利潤下跌勢頭依舊延續。作為華農保險的主營險種,車險業務依舊保持虧損狀態。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2018年意外傷害險的保費收入雖然較2017年同比增長46.8%,但是承保虧損程度卻較2017年擴大了191.9%。

淨利持續下滑車險虧損

年報數據顯示,華農財險2018年實現淨利潤752.3萬元,同比下降19.7%。2015年至2017年,該公司的淨利潤分別為2495.46萬元、1059.13萬元、937.23萬元。雖然始終保持著“微利”,但數字卻逐年縮水,去年的淨利表現已只及三年前的三成。

從業務板塊來看,截至目前車險仍為華農保險第一大保費收入來源。年報顯示,2018年華農保險實現車險保費收入14.7億元,佔比67.6%。車險業務承保虧損雖然較2017年的1.26億元有所收窄,但仍達8753.3萬元。而且從2015年、2016年年報可以看到,其車險業務一直都處於虧損狀態,分別為-8023.71萬元、-5946.43萬元。

此外,2018年華農保險意外傷害險的保費收入為1.6億元,佔比7.1%,較2017年同比增長46.8%,但其承保虧損和2017年的-433.51萬元相比卻擴大了191.9%。

投資收益是拖累業績的另一個因素。2018年華農保險實現投資收益1.12億元,和2017年的1.3億元相比下降13.85%。

與此同時,華農保險的手續費及佣金支出、業務及管理費上漲較為明顯。其中,手續費及佣金支出為4.23億元,和2017年的3.23億元相比增長30.96%;業務及管理費為6.13億元,和2017年的4.63億元相比增長32.4%。

償付能力滑坡

成立於2006年1月的華農保險,是由中國農業發展集團總公司(下稱中農發集團)、中水集團遠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水漁業,000798.SZ)、中牧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牧實業,600195.SH)等主要意向股東共同發起。截至目前,公司在北京、江蘇、四川、浙江、河北、河南、廣西、山西、甘肅、廣東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設有各級分支機構,註冊資本金為10億元,2019年擬增至30億元。

華農保險開業之初,以公司董事身份出現在中水漁業股權分置改革網上投資者交流會上的王斌稱,中農發集團和華農財險的其他股東都是具備相當規模的企業集團,掌握著大量的保險資源。

“以農險為主,兼顧其他財產險種”是華農財險設立的初衷,但目前保費收入居前五位的險種中,農險並不在列。

當然,為了改善經營局面,華農保險也進行過增資擴股。2016年11月,華農保險註冊資本金增至10億元人民幣,同時償付能力獲得提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616.11%,和2015年的279.83%相比上漲了336.28個百分點。

不過此後償付能力消耗較快,2017年末該公司當年末償付能力充足率為427.59%,至2018年末進一步降至320.29%。對此,華農保險在2018年年報中表示,公司保費規模持續增長,帶動保險風險的最低資本要求上升,導致償付能力充足率較上年有所下降。

據悉,2019年華農保險擬將註冊資本增加至30億元。華農保險方面表示,這是為擴大經營規模、拓寬業務領域、提升服務水平、增強競爭力提供必要保障。下一階段,公司計劃用三年左右的時間繼續在國內主要省區市開展機構佈局,重點推動在山東、貴州、內蒙古、陝西等地新設省級機構,使省級機構數量不少於16家,初步形成全國經營區域連片的機構網絡覆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