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學漢語必問的刁鑽問題top5,你會答嗎?

面對陌生的語言和環境,老外們一定有很多的疑惑。

Q 01

為什麼可以說“活動活動”,

不可以說“散步散步”?

在漢語中,動詞重疊是一種重要的語法手段,單音節動詞A重疊式為AA,如“看”可以重疊成“看看”,雙音節動詞AB重疊式既可以是ABAB,也可以是AAB,比如“活動”重疊成“活動活動”,“散步”重疊成“散散步”,其中ABAB重疊式最為常見。

那麼什麼動詞才會重疊成AAB呢?答案就是離合詞,離合詞就是那些中間可以加入其它成分的詞,比如“散步”,可以插入“了”,而“活動”,中間一定不能插入其他成分。

在教學過程中,碰到離合詞的時候讓學生記住並瞭解它們的用法,這樣的偏誤就能儘量避免啦。

Q 02

可以說瘦子、胖子、矮子,

為什麼不能說"高子"?

形容詞加“子”還能構成很多詞,比如,“傻子”,“禿子”,“呆子”等,這些形容詞都含有貶義呢。

“矮子”,“胖子”,“瘦子”,中的“子”是詞綴,形容詞加詞綴“子”,是名詞化的手段,用來指代這一類性狀的人,這樣的形容詞均有貶義,“矮”,“胖”,“瘦”在中國人的審美中都比較受排斥,唯有“高”在審美中是令人羨慕的,所以不能說“高子”。

老外學漢語必問的刁鑽問題top5,你會答嗎?

Q 03

為什麼可以說“我昨天又來了”,

不能說“我昨天再來了"?

“又”和“再”表示動作“重複”的時候,它們用在不同的時間,“又”一般用於過去的重複,“再”一般用於將來的重複。比如“我昨天又去了學校”;“上週他又來找我了”;“我去年又回了一趟家”,這裡“昨天”,“上週”,“去年”統統都是過去的時間。再比如“我明年會再去學校”;“下週他再來找我”;“我明年再回家”,這三句中“明年”,“下週”和“明年”都是將來的時間。

現在能給外國學生解釋”又“和”再“的區別了吧。

Q 04

為什麼可以說“兩個星期”,

不可以說“兩個年"?

在漢語中,數字和名詞之間要用量詞,形成“數+量+名"的結構,但是漢語中的幾個時間詞“年",“月",“天",“星期",“周",“小時",“分",“秒"比較特殊,因為有的能加量詞,有的不能加量詞,老外常常搞不清楚,下面這張表總結了哪些時間詞可以加量詞,哪些不可以。

時間詞+量詞

老外學漢語必問的刁鑽問題top5,你會答嗎?

Q 05

“咱們”就是“我們”的意思嗎?

“咱們”是“我們”嗎?

“咱們”“和“我們”是有區別的,首先,“咱們”一般用於口頭表達,而“我們”既可以用於口頭表達也可以用於書面表達;

第二,它們之間意義也有差別,“咱們”是包含了聽話人,比如“爸,咱們一起回去吧!”這裡的“咱們”既包含了說話人也包含了聽話人,而“爸,我們晚點回來。”,這裡的“我們”並沒有包含聽話人。

今天的老外問活動就到這裡了,如果有什麼疑問可以添加viivbook公眾號諮詢我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