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破冰行動》導演傅東育:讓中國緝毒劇向類型化靠攏(1880期)

对话《破冰行动》导演傅东育:让中国缉毒剧向类型化靠拢(1880期)

文丨奶茶侍衛

一年365天,幾乎每天都有一名緝毒警犧牲在崗位上;犧牲的禁毒警平均年齡41歲,低於我國人均壽命32.5歲。從事如此高危的工作,他們卻過著馬賽克一樣的人生——犧牲後無法在墓碑上留名,接受採訪必須模糊頭像。

每一場與毒販的交鋒,是如何在刀尖行走?每一次以命相搏,又有怎樣的驚心動魄?5月7日,一部反映當代緝毒警風貌的《破冰行動》登陸愛奇藝,旋即獲得“掃毒版《人民的名義》”美譽,超13000名網友在豆瓣打出8.5的高分。

曾執導《西藏天空》《國門英雄》等作品,導演傅東育這一次操刀《破冰行動》。在他看來,《破冰行動》是中國警匪緝毒戲在類型化上的又一次嘗試,“無論是劇作結構、演員表演,還是剪接風格、畫面調色,《破冰行動》都想展現人性的掙扎”。

对话《破冰行动》导演傅东育:让中国缉毒剧向类型化靠拢(1880期)

導演傅東育

驚天大案“硬核”影視化

從人性與文化角度來觀照毒品

情節抓人是《破冰行動》給觀眾與網友的第一印象。和《人民的名義》一樣,觸目驚心地展現毒品犯罪,並直面公安貪腐、宗族保護等極具現實感議題,讓《破冰行動》有醍醐灌頂的“警世鐘”意味。

事實上,脫胎自真實案件的《破冰行動》,有堅實的改編基礎。2013年,廣東雷霆掃毒“12.29專項行動”震驚全國,由3000多警力組成的109個抓捕小組,出動了直升機、邊防快艇,最終繳獲冰毒2.9噸,製毒原料23噸,將陸豐製毒村一網打盡。

“真實事件對我的震撼非常大,我沒想到我國從毒品輸入國變成了毒品輸出國,也不太能夠理解,為什麼一個2萬人的村寨,會成噸成噸的集體制毒,並遠銷海外。”導演傅東育表示,自己被真實案件裡的內在邏輯一下子吸引住了,想用人性、文化等多種角度來探討毒品犯罪。

对话《破冰行动》导演傅东育:让中国缉毒剧向类型化靠拢(1880期)

在傅東育看來,緝毒故事本身充滿英雄主義與浪漫主義,但《破冰行動》不能是簡簡單單“熱鬧又複雜的警察故事”,要探討人性的幽暗。在利益、聲名面前所產生的人性扭曲,成了《破冰行動》表現的重點。

如劇中“當仁不讓”的大反派,塔寨村村主任林耀東是緝毒行動的最大目標。他以人大代表身份做掩護,利用血緣宗親關係規模化、產業化製毒,是東山的一顆“毒瘤”。但是在呈現這位大反派時,《破冰行動》並沒有走向臉譜化。小時候受盡欺負,林耀東有強烈的致富慾望;宗族觀念深厚,立志要讓村莊“老有所養,幼有所教”——站在陰影中的塔寨村“教父”,人物不是非黑即白,而是立體而飽滿的。

对话《破冰行动》导演傅东育:让中国缉毒剧向类型化靠拢(1880期)

宗族文化與毒品的奇怪結合誕生惡之花,也是傅東育想表達的關鍵所在。基於真實生活,《破冰行動》再現了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製毒村——守衛森嚴,外人一旦踏入,立即被跟蹤;等級森嚴,族法大過家法甚至國法,被逐出族譜是最嚴厲懲罰;人人相護,各房頭雖有利益爭鬥,但遇到外部威脅時一致對外;集體制毒,並以宗族觀念維繫眾人不向警方告密與招供。

“在正邪、敵我、虛實之間,《破冰行動》講述的是‘人’的命題。在情與法、情與理上,它使得所有人物都處於一種相對極致的戲劇化狀態。”傅東育表示。

大尺度逼近審查底線

8個月後期剪出網臺2個版本

毒販人贓俱獲,卻被塔寨村村民當場破壞物證;汙點證人透露警局內部貪腐,第二天就懸屍樑上;緝毒警橫屍鄉野,所有證據竟然指向正義凜然的緝毒同事;村民製毒、港商販毒、法國銷毒,一條完整制、販、銷鏈條初步顯現……

对话《破冰行动》导演傅东育:让中国缉毒剧向类型化靠拢(1880期)

大尺度呈現毒品犯罪的《破冰行動》,讓網友驚呼“國劇只要尺度能放開,格局也就跟著撐開了”。鮮為人知的是,大尺度的背後,是《破冰行動》後期剪輯時長達到了8個月,不斷試探內地緝毒劇的審查標準。

傅東育透露,視頻播放平臺的要求是商業性與觀賞性,“好看和熱鬧”;而公安部與電視臺則在政治性和政策性上會有足夠的要求。要想在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三性上達到統一,顯然是困難的,傅東育直言“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劇情節奏、配音、音樂等都修改十遍以上。

為了適應不同播出平臺與目標受眾,《破冰行動》甚至剪輯出臺網兩個版本。在愛奇藝平臺,《破冰行動》共有48集,提前央視3天播出,開篇劇情講述緝毒警被村民圍攻,“教父”一般的林耀東震撼出場,對網友具有極大沖擊力;在央視八套,《破冰行動》則只有43集,播出的第一場戲則代入感更強,緝毒警偷偷潛入製毒基地,連續三分鐘沒有一句臺詞,只剩風聲、汽車聲、腳步聲、動物聲。

兩個版本最大的不同在開場前8集,因為受眾群體不同,臺播版本以單線敘事為主,合乎正常時間邏輯,網播版本用多線敘事的方式,時間上跳躍,敘事脈絡更豐富,格局也更大。網播版本尺度更大,而臺播版本相對嚴格。

对话《破冰行动》导演傅东育:让中国缉毒剧向类型化靠拢(1880期)

傅東育透露,因題材敏感性與特殊性,《破冰行動》的播出平臺都發生過變更。不過,《破冰行動》還是守住了“類型化與人性光芒”的兩大底線。傅東育強調,《破冰行動》是中國緝毒戲在類型化上進行了深刻探討:“類型化會強調每一個鏡頭、演員每一次的表演、每一場戲中每一個鏡頭的剪接、每一段音樂的使用,我們如果呈現出了英雄主義、浪漫主義,講了人性的自我掙扎和自我犧牲,那就是類型化的巨大進步。

老戲骨飈戲讓觀眾大呼過癮

稱讚黃景瑜從鮮肉變演員

播出12集,《破冰行動》中出現的實錘反派並不多。除了已經買兇殺人的東山市刑警大隊大隊長之外,東山市公安局禁毒大隊大隊長蔡永強、東山市公安局副局長馬雲波等角色,都讓觀眾捉摸不透好壞。

忠奸莫辨的案情迷霧,正是《破冰行動》在劇情展開與人物塑造上的張力。導演傅東育從多個角度來呈現環環相扣的智力博弈:

有信息量龐大的精彩對白。因被緝毒警李飛懷疑,蔡永強被省廳禁毒局副局長李維民問話。面對蔡永強的迴避,李維民用“你認為塔寨村有問題嗎?”“所以你認為塔寨村沒問題?”“正面回答問題!”三連擊,從城府深沉的禁毒大隊長身上撬出了塔寨村的不同尋常之處。

对话《破冰行动》导演傅东育:让中国缉毒剧向类型化靠拢(1880期)

不僅是“達康書記”吳剛飾演的李維民演技炸裂,王勁松飾演的最大反派、塔寨村村主任林耀東喜怒不形於色,開場就逼退緝毒警分隊,看似風輕雲淡,實際上卻暗藏雷霆萬鈞的手段。

“李維民身上富集了很多故事線索,吳剛老師的分寸拿捏非常精準,儘管內心波瀾要不露於色,他就用臺詞的節奏、停頓來控制表演。”傅東育表示:“王勁松老師的塑造力也很強大,林耀東不是一個概念上的毒梟,而是有前史、有心機、有手段。王勁松老師與吳剛、任達華的對手戲都是棋逢對手,鬥得旗鼓相當。

老戲骨之外,讓觀眾驚喜的還有《破冰行動》中的男一號黃景瑜。曾被冠以“小鮮肉”稱號的他,在《破冰行動》出演正義凜然、又衝動冒進的緝毒警李飛。身處毒販陷害的風暴眼,黃景瑜表現出緝毒警的勇敢無畏,也有追尋真相的勇氣與毅力。與老戲骨對戲也不輸陣,傅東育表示,“自《破冰行動》後,他就是一個演員了”。

对话《破冰行动》导演傅东育:让中国缉毒剧向类型化靠拢(1880期)

傅東育透露,自己本不看好黃景瑜出演李飛,原本以為他只是一個形象很帥的小鮮肉,但沒想到,接觸黃景瑜之後,黃景瑜帶給了傅東育極大的驚喜,傅東育說:“演戲的接受力、領悟力、表現力,首先看的就是天賦。恰恰,黃景瑜有這個天賦,他有極優秀的接受力、領悟力、表現力,他極優秀地完成了這麼重要的角色,我非常滿意,他的表演非常棒。”

>>>編劇幫現誠邀特約撰稿人,如果您對編劇行業、影視產業有真知灼見,或想向行業吐露心聲、分享心得,亦或擅長影評劇評,都歡迎您微信聯繫我們:bianjubang002

E N D

往日精彩內容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丨網絡大電影編劇

《瘋狂的外星人》編劇孫小杭丨編劇個稅計算教程

第二屆編劇嘉年華丨專訪愛奇藝副總裁戴瑩

創投新人扶植計劃彙總丨圍讀劇本丨編劇合同

影視宣傳、轉載聯繫 ◇ bianjubang002

編劇經紀、劇本經紀業務聯繫 ◇gangqinshi01

已同步入駐以下平臺

今日頭條 | 搜狐自媒體 | 百家號 | 微博 | 豆瓣

| 知乎 | 簡書 | 一點資訊 | 企鵝媒體

对话《破冰行动》导演傅东育:让中国缉毒剧向类型化靠拢(1880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