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準備循序漸進,最終實現永生目標

永生與現實

死亡是非常可怕的一個詞語,從生物學角度來說,

死亡就代表著機體功能的完全停止,也代表著永遠都無法站起來活動了。在古希臘哲學家眼裡,死亡是追求真理道路的終點,其實從人誕生的那一刻其,就在走近死亡。在我國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曾追求過永生,比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等等。

科學家準備循序漸進,最終實現永生目標

那麼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有什麼辦法能夠大幅提升壽命或者永生嗎?從電子人到納米機器人等高科技領域出發,科學家也希望人類可以永生。現在永生在我們的能力範圍內嗎?其實還沒有,但世界科學家多領域合作,希望能找到一個途徑,實現一直的夢想。

雖然我們現在無法真正實現永生,但是現在在某些領域已經顯露出雛形,這起碼證明科學家的方向是正確的。那麼就目前來說,有什麼方向可以讓人們獲得永生的能力呢?

抗衰老基因工程

科學家準備循序漸進,最終實現永生目標

也許有一天,抗衰老基因工程會真正逆轉衰老,讓我們永遠年輕。在今年春天,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叫做alk5激酶抑制劑的藥物,在之後的實驗中科學家發現它可以通過小鼠幹細胞,幫助大腦和肌肉組織恢復到年輕的水平。alk5激酶抑制劑限制了TGF-β1的釋放,這種化學物質限制了幹細胞修復身體的能力。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這種化學物質會越來越多,所以老人無論是摔倒還是小病都要比年輕人恢復的慢很多。

科學家準備循序漸進,最終實現永生目標

不過就目前來說,科學家希望這種alk5激酶抑制劑能夠減少老年痴呆症等與衰老相關疾病的發病率、提高生活質量和降低醫療費。

這種抑制劑目前也是一種抗癌劑實驗的候選之一,科學家希望循序漸進,逐漸實現目標。其實想要獲得永生,首先要把一系列疑難雜症治療好,致命病症帶來的痛苦非常大,科學家希望現在能先治病。

再生醫學

再生醫學的主要目標之一是發展生產適用於血細胞移植或骨髓移植的造血幹細胞hscs的能力。如果現在移植的話,會受到匹配者的要求,而且hscs本身就帶有多項限制。在2018年,哈佛幹細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逆轉幹細胞的過程、向祖細胞、向成熟效應細胞編程,將小鼠的成熟血細胞重新編程為新的hscs。

科學家準備循序漸進,最終實現永生目標

目前科學家正在對人體進行測試,臨床測試階段將於本年度的6月開始,現在已經找到了志願者,包括各年齡段的人們。迄今為止所看到的進展足以讓哈佛幹細胞研究所的科學家對未來充滿信心。

不過這並不是幹細胞研究的唯一進展。今年,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幹細胞,這種幹細胞的特性與它們在發育胚胎中的位置有關,而與它們的發育階段無關。這些區域選擇性多能幹細胞rspscs更容易在實驗室中生長,為基因編輯提供了一些便利,並且與傳統的幹細胞不同,rspscs具有整合到修飾的小鼠胚胎中的能力。

科學家準備循序漸進,最終實現永生目標

這一發現可能對醫學移植產生根本性的影響。你可以有基因匹配的捐贈者,也可以使用病人自己的細胞來創建hscs,雖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科學家知道方向是正確的。

瞭解幹細胞對再生醫學產生的功能性和成熟細胞的類型至關重要,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由於年齡的原因而退化的身體部位,可以通過引入人工幹細胞進行再生。

納米醫學與納米機器人

納米機器人不僅存在於谷歌,它的用途已經逐漸擴大,納米醫學有更多的用途,有一天會影響我們的壽命。在今年,一種血管制圖掃描納米機器人可以掃描整個人體的毛細血管系統,並將圖像傳輸到像素矩陣顯示、全息圖或虛擬現實系統中,從而實現詳細的檢查身體以發現動脈瘤風險,特別是在大腦中的問題。

科學家準備循序漸進,最終實現永生目標

這就好像是納米機器人給你做了一個超級詳細的全身檢查

這一過程需要多領域合作。納米機器人在體內移動速度會很快,可以在2個小時內完成製圖工作。另外,一種含有毒素和病原體數據的納米裝置可以通過識別和破壞一種入侵細胞來增強人體免疫系統。納米技術現在可以用來去除老年斑,這是一種在溶酶體中積累的產物,對細胞功能產生負面影響,並在與年齡相關的條件下表現出來。

數字永生

科學家準備循序漸進,最終實現永生目標

數字形態的永生現在來說是科幻嗎?不一定。

神經科學家和神經工程師蘭德爾·科恩描述了他將大腦上傳到計算機的計劃,首先需要用特殊製劑深度麻醉人體,這個麻醉不是讓實驗者睡過去,而是進入一種無想狀態,大腦記憶等其他功能都會保留,這一系列操作的目的減少大腦的活動,這樣會更方便映射,並用代碼複製大腦內僅存的活動。

是不是有點像科幻了呢?

現在,計算機程序員已經創建了人工神經網絡,可以通過模式識別形成聯繫和學習,但他們不具備人腦的複雜性。然而,如果我們的意識僅僅是基於大腦活動,並且技術能夠記錄和分析它們,那麼這些活動就可能會被簡化為數字,目前在動物身上的實驗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

科學家準備循序漸進,最終實現永生目標

今年2月份,南加州大學和威克森林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創造了第一個人工神經植入物,這種裝置產生類生物電活動,可以使實驗鼠做出反應,研究人員通過計算機可以看到實驗鼠在幹嘛,想幹嘛,下一步會做什麼,還可以利用植入物芯片進行控制,比如讓它吃鼠類不可能吃的東西,比如木頭還有編織物衣服等等,這些控制信號就好像來自自己的大腦一樣。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在計算機上模擬一個軟件鼠,讓它永遠活在電腦裡,當然了,你不能關機……

在未來這項技術一定會飽受爭議,假如未來不需要植入芯片就可以控制,有點細思極恐了……

定製你的身體組織進行替換

其實無論是3D打印還是二次培植,替換器官現在越來越現實了。現在除了大腦,其餘部位均可替換,現在已經有很多患者更換成功,這一醫學突破拯救了很多被病魔折磨的人的生命。

科學家準備循序漸進,最終實現永生目標

一位名叫BarneyClark的退休牙醫是第一位被植入的志願者。植入的心臟是SynCardia公司的,該公司已經提供了1000多個人工心臟,世界各地的醫院都在努力學習這個技術,除此之外,還有多家開發公司正在研究其變體。現在BarneyClark距離植入已經過去三年了,身體沒有異樣,有時他也和朋友一起出去玩,感覺很不錯。

科學家準備循序漸進,最終實現永生目標

正在製造人造工程腎

循序漸進,逐漸完成永生目標

目前在抗衰老、再生醫學、納米醫學、數字不朽和電子化方面的進展可能只集中在延長生命方面。但這些技術已經改善了我們的生活,隨著電影屏幕上已經出現的永生,我們可以看到科幻世界正在慢慢地與現實融合在一起。

科學家準備循序漸進,最終實現永生目標

其實是要有夢想就要去努力,一步一步實現目標,現在有權威科學家說我們只要生活到2050年就可以實現永生,無論如何,只要不違揹人倫和其他規定,科學家就可以放心去追逐夢想,永生便再也不只是科幻,總有一天會成為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