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母親 我將第三次代表您奔赴西非馬裡 記中國第七批赴馬裡維和部隊工程兵大隊裝備助理卞龍

祖国母亲 我将第三次代表您奔赴西非马里 记中国第七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工程兵大队装备助理卞龙

卞龍在擦拭著申亮亮烈士的雕像

5月12日,是我國第七批赴馬裡維和部隊從營區啟程,奔赴西非馬裡的日子,作為其中的一員,這幾天陸軍第78集團軍某工化旅卞龍助理格外忙碌,返還訓練裝備、採購車輛配件、做好物資清點等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5月10日,他特意在胸前掛上自己曾獲的兩塊“和平勳章”,前往駐地烈士陵園,再次走近那個熟悉的展位——“維和烈士申亮亮”,第一時間便向自己的好兄弟——申亮亮烈士的雕像敬上了莊嚴的軍禮。

“每一次來,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卞龍告訴筆者,從亮亮犧牲後的近三年裡,自己來了不下百次,有時串休回家也會不自覺的來看看這位“生死線上”的好戰友。雖然亮亮走了,但維和的遺志卻深深地紮在自己的心中。從軍10年來,卞龍兩次參加維和,6次參加抗洪搶險,獲得聯合國二級和平勳章2次,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評為舒蘭好人、江城好人、吉林好人。作為一名即將第三次奔赴西非馬裡的維和勇士,他的堅毅的眼神裡充滿了自信和榮耀。

祖国母亲 我将第三次代表您奔赴西非马里 记中国第七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工程兵大队装备助理卞龙

卞龍與呂國輝大隊長在交談

第一次維和,以衝鋒的姿態為國旗添彩

“你的耳朵就是在那兒被炸聾的,你還敢去?”面對戰友們的擔憂,卞龍毫不猶豫將維和申請書第一時間遞交給了旅黨委,在他的心裡裝著一個承諾:回到維和一線去,再看一眼灑滿烈士熱血的土地。

馬裡地處非洲西部,年平均氣溫為30℃左右,最高氣溫可達50℃以上。由於政府的軟弱無力,導致當地內部紛爭不斷,許多地方甚至長期處於無政府機構和駐軍的狀態。以農牧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是聯合國公佈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從2014年1月第一次去馬裡維和擔任作戰參謀到2016年5月第二次去馬裡維和擔任立體中隊的中隊長,再到這次擔任的裝備助理,角色的變化並未讓卞龍改變初衷:時刻以衝鋒的姿態為國旗添彩。

“馬裡維和代表的是國家形象,展示中國軍人的風采就必須高標準完成各項工作。”卞龍談到馬裡維和感觸頗深,2014年1月第一次到達維和任務區不久,工兵大隊受領了急造道路的任務,他作為作戰參謀,全身心投入到現地勘察、方案擬製、協調指揮的工作中。

祖国母亲 我将第三次代表您奔赴西非马里 记中国第七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工程兵大队装备助理卞龙

卞龍在與戰友做好吊裝裝備準備

清晨,當地群眾還在睡夢之中,維和官兵們就開始了緊張而忙碌的施工。渴了就喝口隨身攜帶的礦泉水,餓了就從口袋裡掏出壓縮餅乾吃上幾口。炎炎烈日下,官兵們的迷彩服溼了又幹,幹了又溼,掛上了一層層 “汗鹼”。一個晝夜既完成了道路施工,展現了中國工兵頑強的作風和過硬的素質。

卞龍不僅要完成施工任務,還擔負著快反分隊的指揮任務,面對境外陌生的環境、複雜的安全形勢和繁重的基建和構工任務,他始終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因為他知道,身處國外,每個通知,都可能是潛在的危險,必須第一時間處置。

第一次在馬裡的8個月的時間裡,不論白天黑夜,卞龍的對講機從來不離身,甚至洗澡都帶在身邊,每一次哨兵報告,他都第一個回應,或親自到場處置、或第一時間請示、或第一時間調閱監控,確保了維和工作兵分隊指揮流暢,最終因工作突出榮獲和平勳章。

祖国母亲 我将第三次代表您奔赴西非马里 记中国第七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工程兵大队装备助理卞龙

卞龍在給馬裡的小朋友購買託鞋

第二次維和,跨越生死線築牢維和信念

“火球有十幾米高,巨大的衝擊波和無數碎片瞬間使工兵分隊大部分營房和裝備受損。申亮亮犧牲,司崇昶重傷。”每當回憶這段驚心動魄的往事,卞龍的心就像被什麼揪住了一樣。

那是2016年5月底第二次赴馬裡執行維和任務,卞龍擔任立體中隊中隊長,自殺式恐襲發生了,一輛相當於600公斤TNT當量的汽車炸彈襲擊營門,當班哨長申亮亮壯烈犧牲,卞龍在收到亮亮以付出生命代價發出的警報後,第一個衝向了哨位。

在距離哨位25米左右時,爆炸產生的衝擊波、氣浪和橫飛的沙粒將他掀飛了5、6米,等他再醒來時,營區已是一片漆黑、漫天煙塵。

恐怖襲擊讓卞龍雙側鼓膜穿孔,聽力嚴重受損。他帶著悲痛、自責、憤怒,強忍傷痛,帶領快反班搜救傷員、整理烈士遺體,帶領戰士們構築營區外圍防禦工事,直到恐襲後的第三天,他才被硬從火線拉下來接受住院治療。

恐襲發生後的凌晨2點,他如往常一樣向妻子發了信息:剛下班,正準備休息。被“矇在鼓裡”的做導遊的妻子任曉雪如往常一樣,帶團旅遊,當親戚告訴她在電視上看到了穿著病號服的卞龍時,她怎麼也不敢相信,打通卞龍電話的妻子哭得歇斯底里。

即使面對家人強烈的企盼,卞龍還想堅守站位。想著犧牲和受傷的戰友,他覺得自己的這點傷根本算不上啥。可按照聯合國維和工作的有關規定,卞龍最終還是因病被強制回國接受治療,只有38天的第二次維和經歷就在不捨和遺憾中畫上了一個問號。

祖国母亲 我将第三次代表您奔赴西非马里 记中国第七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工程兵大队装备助理卞龙

卞龍抱起兒子卞晟堯

第三次出征,只為軍旅生涯不留絲毫遺憾

對於卞龍來說,隨時準備戰鬥始終是他的堅守。2017年,卞龍從連長轉崗為裝備維修助理,與崗位變化同步而至的是部隊調整重組、裝備更新換代、專業複雜多元等難題,能不能跟上轉型的步伐,能不能勝任本職崗位,對於卞龍來說,無異於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

為了掌握新裝備第一手資料,他主動申請參加接裝任務,在廠家一泡就是十幾天,就連春節也是在火車皮上度過的。為了摸清6個不同建制單位抽建而成的全旅裝備底數,他帶著修理工逐一清查300餘臺輪式車輛、200餘臺工程機械、70餘臺防化裝備,成了旅里名符其實的裝備通。憑藉過硬的技術,第七批赴馬裡維和工兵大隊組建後,卞龍便被列入了重點選拔對象。能夠三次踏上馬裡維和的征程他感到無上榮耀,他再次看到了彌補遺憾的希望。

祖国母亲 我将第三次代表您奔赴西非马里 记中国第七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工程兵大队装备助理卞龙

兒子哭鬧,夫妻哄著他看一會兒動畫片

“我們內心深處不想讓他去,但他自己選擇了,我們不攔著他。”父母看著卞龍忘我的工作,自己也漸漸理解了兒子心中的苦衷。臨行前,卞龍還特意為馬裡當地貧困孩子購買了衣物與日常用品,駐地商家瞭解到他的意圖後,大家紛紛捐出了數百件衣物。 看著國人們對維和事業的理解與支持,卞龍明白了作為一名軍人維護和平更是義不容辭。

踏著英雄的足跡,傳承英雄的血脈。在即將赴馬裡執行第七批維和任務的工兵大隊140名隊員中,執行過維和任務的隊員就有48名,像卞龍一樣3次執行過維和任務的還有13名,出征前夕,他們專程來到申亮亮烈士紀念廳憑弔戰友,在英雄的注視下莊嚴宣誓,牢記使命、不負重託,為中國軍隊增添華彩,為世界和平貢獻力量,請英雄放心、請人民放心、請祖國放心。

近幾日,筆者走近卞龍助理,記錄下他出國前的工作生活的點滴。

楊再新 張鑫 廖航 鄧超鐳 東亞經貿新聞記者 周東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