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縣崗李鄉詮釋“鄉村振興”三樂章

尉氏縣崗李鄉詮釋“鄉村振興”三樂章

尉氏縣崗李鄉詮釋“鄉村振興”三樂章

尉氏縣崗李鄉詮釋“鄉村振興”三樂章

中國發展網開封訊(張曉奇 石松濤)5月10日,和著初夏的腳步,走進河南尉氏縣崗李鄉,眼前的一切,耳目一新,讓人流連忘返:寬廣的柏油路縱橫交錯,巍然屹立的航吊、腳手架撐起崗李人的希望;錯落別緻的民居掩映在綠樹叢中,人們和諧的生活氣息清香、柔和……

退休老幹部冉令賓,看到身邊的變化,深有感觸地說:“崗李以前那個記憶落後的模樣,已蕩然無存,現在看到的是崗李鄉天翻地覆的變化,什麼都是新的、時尚的,崗李鄉鄉村與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小”。

尉氏縣崗李鄉詮釋“鄉村振興”三樂章

是的,崗李在變遷,崗李在前進,崗李人用實際行動詮釋“鄉村振興”三樂章:“沙區”變“心臟”,“心臟”在“跳動”,“跳動”的“旋律”。

“沙區”變“心臟”。崗李鄉地處尉氏西部沙區與長葛、中牟、新鄭交界。以前交通閉塞,經濟落後,沙區成為崗李鄉的代名詞。

據崗李村黨支部書記李清林介紹:“以前崗李經濟基礎薄弱,土地瘠薄,只有‘水泥路’供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之後,國家每年相繼出臺‘一號’文件,使村民從綿延數千年“面朝黃土背朝天”生活模式解放了出來”。

尉氏縣崗李鄉詮釋“鄉村振興”三樂章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國家把“三農”問題提到各級政府議事日程,崗李鄉黨委政府時刻為中央一號文件的落實推波助瀾。經多年的積累沉澱,崗李鄉經濟得到繁榮和鞏固,各項事業迅猛發展,基礎建設明顯加快。自崗李鄉修建的崗李村至劉合集村第一條柏油路之後,一發不可收,目前全鄉已陸續修建公里近200餘公里公路,全鄉實現了公路村村通,並打通了與周邊市縣數條重要通道。

尉氏縣崗李鄉詮釋“鄉村振興”三樂章

特別是2013年,崗李鄉被劃入鄭州航空港試驗區之後,國家重大交通項目陸續在崗李鄉實施,形成縱橫交錯的大交通網。西鄰京港澳高速新鄭站,北距新鄭國際機場及新建鄭州高鐵南站,距離只有20分鐘車程;商登高速從崗李境內駛過,並設立有崗李站;鄭萬、鄭合高鐵及新107國道南北跨越;不久鄭州地鐵也在崗李鄉規劃出入站口;同時與園博園雙鶴湖相呼應。隨著世界500強企業相繼落戶,不管從交通角度,還是經濟發展角度,崗李經濟輻射圈已經形成,尉氏西部“沙區”的崗李鄉已蛻變為尉氏的小“特區”,這幅1:1比例的崗李“心臟”圖,在鄭州航空港試驗區,已向世人展出,崗李人高調吶喊,起錨遠航,路過“鄉村振興”,駛向“小康”彼岸。

尉氏縣崗李鄉詮釋“鄉村振興”三樂章

“心臟”在“跳動”。崗李鄉大交通網的編制日甄完善,天時、地利、人和都為崗李鄉經濟騰飛、鄉村振興這顆“心臟”的跳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重點,堅持農業發展是關鍵。民為國基、谷為民命。崗李鄉告別一個又一個農業豐收年,又迎來一個又一個挑戰。鄉黨委政府千方百計凝聚起產業興旺新動能,夯實農業基礎,在“黃淮海”水利開發,萬畝“小農水”農業基礎項目的實施後,“千億斤”糧食項目正在進行之中。崗李鄉南部10個村2.5萬畝耕地將再打機井425眼,村村修通生產路,目前全鄉已打機井1600眼,全鄉農田變成了水澆田。

尉氏縣崗李鄉詮釋“鄉村振興”三樂章

產業興旺實施質量興農戰略,增加農業收入。以“國家星創稱號”耕耘農業為龍頭,培育專業合作社330家,發展霍莊、佔莊等村的園林綠化,申劉、鄭莊等村蜂產品加工,窩沈烏克蘭大櫻桃,東戎的蓮藕;柴村的大棚蔬菜等,實現一村一品。

產業振興,大力發展農業多種功能,延長產業鏈條,完善利益渠道。通過1.5萬畝土地流轉,讓農民保底分紅;國瑞食用菌生產這個強勢帶動貧困戶金融融合的弱社,保貧困戶增收增效,推動全鄉500多家木材加工及傢俱製作健康發展。

尉氏縣崗李鄉詮釋“鄉村振興”三樂章

搞好鄉鎮企業發展,加快鄉村振興步伐。鄉黨委政府為優化投資環境,下發了鄉鎮企業發展優惠政策,加快提高招商引資及工業發展步伐。大宋醫藥科技園、航海航程高端住宅項目等規模以上企業24家,鄉財政收入達1.24億元。

發展前景,一片大好!

鄉村振興,加快城建開發。投資二千多萬元實施公共項目20多個,新建廣場15處,鄉村道路美化亮化,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重生態、強治理,宜居環境持續良好,打造商登高生態廊道,開展小黑河、梅河綜合治理,建成了以無機農業食品生產、旅遊觀光、度假採摘於一體的中原梅河養生園。

尉氏縣崗李鄉詮釋“鄉村振興”三樂章

鄉村振興,加快文化事業的發展。村村成立了文藝隊,韓佐村、張莊村的盤鼓;東戎村、霍莊村,冉家村的民間遊藝,崗李村、任莊村、小石村、榆林村的廣場舞,鄉戲迷愛好者成立了大眾曲豫團,利用農閒節日,為村民送上了一道道文化大餐。近幾年,崗李鄉又連續舉辦了民間文化節及廣場舞大賽,得到了上級部門的好評。

“心臟”在“跳動”,展現出了一幕幕卓有成就的畫面: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完成9.43億元,全鄉生產總值23.2億元。僅2018年全鄉農民可支配人均收入12590元,天藍了,地美了,人居環境宜居了,幸福生活提高了。

尉氏縣國稅局工作人員李雙義興奮的說:“我在國稅稅務徵收窗口看到,崗李籍報稅人員應接不暇,令人羨慕。這說明崗李鄉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突飛猛進。以前,一個落後的崗李鄉正在崛起”。

“跳動”的“旋律”。崗李鄉黨委始終把“黨建+”作為主旋律,貫徹各項工作始終,用跳動的“黨建+”旋律,有節奏的指導各項工作的開展。

尉氏縣崗李鄉詮釋“鄉村振興”三樂章

首先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鄉黨委書記、村黨支部書記是鄉村黨建工作責任人,鄉黨委與各村黨支部簽訂黨建工作責任書,明確工作職責。同時在全鄉範圍內開展“提站位、轉作風、抓落實”主題教育活動,實現全鄉黨員幹部素質整體提高,為搞好“5+N”主題當日活動,鄉黨委每月根據季節及中心工作要求為各村支部制定學習內容,採用重溫入黨宣誓,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自願者服務活動等形式,強化黨員黨性意識及奉獻精神,全鄉推舉百名優秀黨員得到表彰。

為夯實基層黨組織建設,鄉黨委在全鄉53個黨支部中開展“文明美麗、脫貧攻堅、基層黨建、產業興旺”四面紅旗創建和“黨派我來的”主題活動。以“逐村觀摩、整體推進”活動為切入點,激發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目前全鄉已投入一千多萬元,新建了鄉黨建文化廣場、廉政文化廣場及獨樓馬村、佔莊村、路化宇村、王魁宇村等村室,並對榆林等15個村的村室進行了改造提升,以九個統一為標準,打造黨建示範點12個,製作黨建文化牆7公里,安裝黨建道旗400餘幅。建立了黨員微信群,運用多種形式營造黨建文化氛圍。

黨建+扶貧:耕耘農業黨支部與獨樓馬村黨支部組建了聯合黨支部,強化了黨的指導,加快了精準扶貧食用菌基地建設,為貧困戶開闢了一條增收渠道。各黨員分包建檔立卡貧困戶,組建“黨貧”家庭,為貧困戶脫貧致富注入了動力。

黨建+產業……

讓黨員幹部在“黨建+”中得到提高,讓群眾在“黨建+”中得到實惠。使各項工作在“黨建+”中得到順利開展。

尉氏縣崗李鄉詮釋“鄉村振興”三樂章

袁莊村50多歲貧困戶袁國安因病治癒後,身殘志不殘,在村黨支部指導下,建立了食用菌合作社,成為村民領頭雁。他說:“|沒有黨就沒有俺的一切,是黨支部給俺了生活的勇氣,是在黨支部的引導下建立了食用菌合作社,讓俺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該鄉黨委書記史獻志經常在指導工作時說:“鄉村振興是我們立鄉之本,產業振興、生態宜居、鄉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宜居這二十字方針涉及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多個方面,是我們工作指導方針”。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迫切要求。廣大農村居民,能否同步實現小康,不僅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局,也事關本世紀中葉能否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尉氏縣崗李鄉“鄉村振興”三樂章,為我們開啟了鄉村振興可接可鑑之路。鄉村振興就要實幹、真幹,要有勇有謀、敢於挑戰。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基層幹部只有肯幹事、能幹事,才能帶領廣大群眾走上鄉村振興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