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經濟開始去美元化,印尼馬來西亞泰國也去美元化,為何?

英國央行行長馬克.卡尼數週前表示,新興市場經濟體在全球活動中的份額現在為60%,但其在全球金融資產中的份額卻落後於約三分之一。目前國際貿易的一半以美元計價,但隨著經貿的轉變,實際和金融之間的脫節可能會減少,全球金融體系的演變目前落後於全球經濟,並且發達經濟體的金融資產集中度不對稱經濟活動。

事實上,英國央行行長几乎一語道出的深意在於,全球經貿與金融此時的不平衡性,因此,打破美元壟斷地位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首先以金磚國家為例,俄《消息報》近期報道稱,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這五個金磚國家統一支付系統將名為BRICS Pay。並表示,願考慮參與平臺融資。

越南經濟開始去美元化,印尼馬來西亞泰國也去美元化,為何?

圖片來源The Sheepeater

俄工商會主席謝爾蓋·卡特林稱,將金磚各國國家支付系統進行對接已正式成為金磚國家優先項目之一,特別是考慮到金融市場和美元匯率的不可預測性。值得注意的是,除南非外,金磚各國都有自己的國家支付系統。另據美國金融網站ZeroHedge稍早些報道稱,中、俄、印、南非、巴西金磚五國還計劃在接下去某個時候推出一個世界實物黃金交易系統,以此來繞開紐約和倫敦的以美元定價的黃金交易體系,從而建立東方的全新黃金貨幣標準。分析認為,這也是新興市場打破美元和西方市場壟斷全球黃金貨幣交易和定價的一個跡象。

事情還遠沒有結束,在新興市場上,多個國家都在致力於打破美元和西方市場壟斷之路上走了很遠。例如,數月前,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三國央行啟動了本幣交易直接結算計劃,以減少三國金融系統對美元的依賴性。印尼前央行行長阿古斯表示,“目前印尼出口業務的94%和進口業務的78%使用美元結算,上述計劃有助三國的國際金融業務結算貨幣多元化”。

越南經濟開始去美元化,印尼馬來西亞泰國也去美元化,為何?

值得一提的是,東南亞這三個國家近年在不斷加大與中國市場經貿合作過程中,也持續增加人民幣的使用概率。去年泰國央行與中國央行續簽了本幣互換協議,規模保持為700億元人民幣。馬來西亞國家銀行也與中國央行簽訂了本幣互換協議,規模保持為1800億元人民幣/1100億馬來西亞林吉特。

我們知道,泰國、馬來西亞每年都生產大量的橡膠,而中國是最大的橡膠進口國,如果一直使用美元計價和結算,則會出現利差風險,買賣商家間的實際利潤都會因此降低。而一旦美元出現流動性枯竭的現象,類似於橡膠的生意則無法再繼續。顯然,隨著經貿的增大,打破美元壟斷市場的概率將進一步提高。

越南經濟開始去美元化,印尼馬來西亞泰國也去美元化,為何?

同樣的景象還發生在越南,據越南央行消息,越南去年已對進行跨境經貿的商人、居民以及相關銀行和機構授權使用人民幣或越南盾進行交易。這一決定被認為是越南開始去美元化的體現。其實,在越南的邊境城鎮,人民幣已經被廣泛使用多年。居住在距邊境城市芒街幾公里遠的越南商人陳隆(音)說在接受採訪時稱:“如果人民幣在越南合法化並可以自由使用,那麼對越南企業來說與中國的貿易將更加方便。”(完)

BWC中文網原創作品,本文不得以任何形式摘編、轉載或轉化視頻、音頻等,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