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平穩,增長基礎仍需著力鞏固丨熱點觀察

开局平稳,增长基础仍需着力巩固丨热点观察

开局平稳,增长基础仍需着力巩固丨热点观察

一季度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好於預期

2019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4%,增速與去年4季度持平;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增速較去年4季度提高0.8個百分點。經濟增長由降轉穩跡象初步明顯。從需求側看,一季度消費同比增長8.3%,增速較去年4季度降低0.3個百分點,但3月份較1—2月份增速則有所提高,消費增速持續回落勢頭有所緩和;投資同比增長6.3%,增速較去年全年提高0.4個百分點,初現由落轉升跡象。綜合看,內需增速企穩苗頭初步顯現。3月份PMI指數為50.5%,較2月份提高1.3個百分點,在持續3個月回落後重回榮枯線以上;3月份PPI同比漲幅小幅提高,環比漲幅由負轉正。財政貨幣政策效果開始顯現,政府債發行工作啟動早,進度快,籌措的資金量同比大幅度增加;減稅降費政策4月初已經落地,對改善企業營商環境,提振企業信心發揮了積極作用;貨幣政策相關舉措效果明顯,社會融資額增量顯著擴大,流動性緊張問題明顯緩解,對提振市場信心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綜上,一季度經濟增長趨穩,內需增速趨穩、市場信心增強等積極表現比較明顯。在內外環境錯綜複雜、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取得這樣的開局來之不易,充分體現了中國經濟巨大的韌性和強大的發展潛力,也反映了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經濟健康可持續增長的基礎尚不穩固

從恢復健康可持續增長角度看,當前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基礎都還不穩固。從供給側看,一季度經濟增長尚未達到實現充分就業的水平,要素資源特別是人力資源尚未實現充分利用。從需求側看,儘管內需增長有企穩跡象,但基礎還比較薄弱。投資方面,一季度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4.6%,增速較1—2月份下降1.3個百分點,較去年全年下降4.9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同比增長6.4%,增速較1—2月份回落1.1個百分點,較去年全年回落2.3個百分點。市場主導的投資增速持續回落。基礎設施投資增速雖有所提高,但其中的水利管理業投資下降5.5%,降幅擴大3.7個百分點;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0.5%,增速回落2.5個百分點;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1%,增速回落11.5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總體處於低位運行,增速回升的能力明顯不足。房地產投資增速雖然持續提高,但受去年以來市場銷售形勢持續下滑影響,預計未來增速回落的可能性比較大。綜合看,投資增速回升的基礎比較脆弱。從消費方面看,實現增速企穩回升還需做大量基礎性工作。包括堅持就業優先,努力改善就業形勢;持續提高居民收入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收入;降低居民稅負;提高消費品和服務質量、豐富品種和模式;改善消費環境,提高消費的安全、有序度;加強公共服務短板,解除消費的後顧之憂等。從出口方面看,儘管中美貿易談判取得積極進展,但前期“搶單”的負面影響預計將持續顯現;世界經濟走弱等因素的負面影響亦不容低估。如果總需求下行壓力不能根本緩解,未來出現外需走弱而內需恢復增長能力又不足的情況,就會使企業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面對的市場需求不足,產品銷售困難,資金週轉困難,財務收支平衡困難,開工率過低、產能過剩嚴重等諸多難題進一步加劇。就會從銷售回款減少、資金週轉困難、財務支付能力下降等方面,傳導為企業減薪裁員活動增加,銀企之間債務關係惡化,必然會對就業形勢和金融安全帶來更大壓力,從而影響開始好轉的市場信心,阻斷經濟企穩回升的良好勢頭。

經濟增速長時間深度下調的原因在需求側,是非正常因素的作用

2010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總體呈現下降態勢,至2018年已經持續8年,增速降幅超過30%,是改革開放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經濟增速下降,也是1992年以來的最大降幅。中國經濟增速長時間深度下調,主要是由於出口、投資等需求增速持續大幅下滑。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10—2016年我國出口同比增速(美元)由31.3%降低到-7.7%,降幅超過39個百分點;受國內城鎮化矛盾和問題影響,2010—2018年投資增速由23.8%降低到5.9%,降幅近18個百分點。201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為64.6萬億元,出口(人民幣)為16.4萬億元,消費(零售總額)為38.1萬億元,投資、出口佔三大需求總量的68%。這說明從企業訂單角度看,出口和投資的影響舉足輕重。當出口與投資增速持續大幅下降時,企業訂單會嚴重減少,銷售困難會顯著加大。由此帶來的資金週轉困難、財務收支困難,是引起企業減薪裁員、拖欠銀行貸款本息等問題的根本原因。由於銷售困難導致的開工率下降、產能利用率下降、增加值減少,也是GDP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GDP增速持續深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城鎮化累積矛盾和問題的影響,是非正常因素導致,不是客觀趨勢性的下降。

支持經濟企穩回升的基本條件已經確立

我國經濟增速連續回落之後,於2017年企穩。經濟增長基本面已經轉好,恢復增長的條件已經確立。

世界經濟復甦態勢趨於明朗,出口形勢明顯好轉。2017年世界進出口貿易額(美元)較上年增長10.6%,較當年世界經濟增長率(3.8%)高出近7個百分點,改變了2011年以來連續低於世界經濟增長率的情況,反映了經過近10年的持續努力,世界經濟基本擺脫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困擾,生產、就業、收入、市場等全面恢復的事實。受其支持,2017年我國出口(美元)較上年增長7.9%,增速較上年提高15.6個百分點,2018年增長9.9%,結束了連續6年的大幅下滑。對國內外向型企業增加銷售和生產,形成有力支持。雖然中美貿易爭端外貿出口的影響不可低估,但也要看到,世界各國經過近10年努力所形成的世界經濟復甦態勢不會被改變,各國經濟恢復對國際貿易和經濟全球化的支持總體不會被改變。中美貿易爭端對我國出口的影響總體是局部的,中短期性質的。綜合分析,預計未來我國出口增速雖有所下降,但不會持續大幅度下滑,也不會陷入負增長。與2010—2016年出口滑坡比較,我國出口形勢已經總體轉好。

城鎮化取得積極進展,投資內生動力增強。2016年以來,我國城鎮化正在發生一系列積極變化。其一是城鎮化活動的領軍城市,已從一線城市日益擴展到多個二線城市。據QQ大數據發佈的《2018全國城市年輕指數》,南昌、蘇州、武漢、鄭州、杭州、南寧等一批二線城市年輕指數超過了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反映了隨著一批二線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高,市場環境改善,產城融合度明顯提高,進而帶動了城市人氣度加快提高的事實。二是新型城鎮化積極推進。城市群的規劃建設帶動了大中小城市一體化發展,加快了中小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補短板的工作,促進了一批中小城市環境改善、產城融合水平提高和人氣度提高。這些都有效地擴大了城市發展空間,帶動了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投資的活躍,提高了投資的內生動力。例如更多的城市人氣度提高支持了房地產市場空間擴大,成長性提高,有效緩解了房地產企業的“賣房難”;與此同時,也顯著提高了建房用地的供給能力,有效緩解了房地產企業的“拿地難”。城鎮化的積極變化,恰恰是2016年以來房地產投資增速明顯回升的基礎性原因。受房地產投資持續回暖的影響,大宗商品市場銷售形勢明顯好轉,工業產能利用率提高,企業資金週轉形勢好轉,效益改善。這必然帶動製造業投資、民間投資逐步回暖。可見,城鎮化走出長週期調整谷底的事實,支持了投資增長企穩回升。

積極擴大內需,儘快化解經濟下行壓力

當前支持總需求增速提高的有利因素明顯增加。必須及時把握這些積極變化,通過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的積極作用,適度提高總需求增速,使我國經濟增速長期低於潛在經濟增速的狀態得到根本好轉。

分析表明,我國由人力資源、資金和技術資源保障的潛在經濟增長率並未明顯下降,仍然在8%以上。因此,從根本上化解經濟下行壓力,必須通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其他宏觀經濟政策的合力,積極擴大內需,提高總需求增長水平,把我國經濟增長率提高到潛在增長率附近。從根本上解決需求不足、產能過剩、銀企債務關係惡化、就業壓力較大等突出問題。

在居民因收入約束而消費能力不足時,積極增加有效投資,提高投資增速,是擴大內需最有效的措施。分析表明,製造業投資與房地產、基礎設施投資高度正相關;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投資活躍程度,決定著投資的增長水平。因此,擴大內需關鍵要促進房地產投資平穩增長,基礎設施投資較快增長。

第一,穩定房地產投資,當前最重要的是發揮好政府與市場的不同作用,積極增加城市住房供給。要強化城市政府的主體責任,儘快取消限價、限售等直接干預市場主體行為的調控措施,積極發揮市場價格調節供求的作用。政府要在維護房地產市場秩序、控制炒房需求、增加土地供給、穩定相關金融環境方面著力,在合理增加保障性住房方面著力。通過市場與政府合理發揮作用,推動房地產投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第二,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必須緊密結合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建設。當前面向現代化遠期目標的基礎設施體系奠基活動進入關鍵時期。要抓好長遠綜合規劃制定工作,在國務院已經批准的19個城市群規劃基礎上,根據各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遠景目標,提出分階段的建設任務,增加高水平項目儲備。要加快完善地方政府專項債等建設債券發行工作,發展好資本市場壽險、社保等長期金融產品,支持長期建設債的發行工作,用好、用足中國經濟長期高成長紅利。在這些工作基礎上,促進基礎設施投資增速顯著提高。

开局平稳,增长基础仍需着力巩固丨热点观察

歡迎訂閱中國黨政幹部論壇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 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學術期刊認定A類

解疑釋惑·切磋交流·探索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