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鹿木河嶴村居然有一支蘇東坡後裔,為避亂世入贅

開欄語:姓名是每個人的第一標籤,姓氏則是家族血脈相連的傳承。哪怕每個無足輕重的人,都在族譜中佔有一席之地,彰顯生之可貴。《玉海樓》版面今始推出“瑞安百家姓”系列專欄,講述瑞安各姓氏傳承、變遷、發展中有趣的故事,尋根問祖,家族探源。歡迎熱心家族祖脈的廣大讀者來稿或提供故事線索,以便共同分享。 ——編者

提起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可謂婦孺皆知;而提起鹿木河岙村,恐怕還不及鹿木的麥貼鍋有名。這個瑞安西部小山村,所居住的蘇姓人家,經證實是蘇東坡的小兒子蘇過的後代子孫。

日前,本報一行人前往鹿木社區採訪,一路上,青山如黛,綠樹成蔭,空氣格外清新,令人心曠神怡。到了河岙村,蘇過的32代後人、退休老幹部蘇茂生熱情地接待我們。

瑞安鹿木河岙村居然有一支蘇東坡後裔,為避亂世入贅


河岙村蘇姓始祖——為避亂世入贅

話說700多年前,那是元朝中後期,兵荒馬亂,“眉山堂”蘇過的十二世孫蘇祖祿三兄弟,從姑蘇城(今江蘇蘇州)一路南徙,輾轉避世到東甌(今溫州),尋覓宜居之地。沿途,精通醫術(岐黃之術)的蘇祖祿,開展行醫問診,幫當地百姓號脈看病,贏得好口碑。

當三兄弟來到陶山棠梨埭村歇腳時,程老員外見蘇祖祿醫術高明,為人忠厚,有意撮合他和尚未婚嫁的女兒,想要蘇祖祿做上門女婿。意思一道明,蘇祖祿起先有點猶豫:入贅畢竟不是啥光彩事!可是,經過數月奔波,身心疲憊的他,也想有個家。又見當地民風淳樸,程員外為人厚道,程家小姐更是知書達理、溫婉賢淑,兩人也算兩情相悅,蘇祖祿點頭同意了。

兩位弟弟尊重大哥的選擇,三人淚別後,兩人繼續前行。據悉,其二弟後居住在今福州一帶;小弟則選擇了今樂清。

蘇祖祿先成家後立業,幾年下來,家底漸厚,欲另覓住所。因經常上山採藥,他發現有一處山岙,土地肥沃,山環水繞,形似盆地,常見山鹿,具有發祥之兆,遂決定來此居住。由此,他成了河岙村蘇姓的始祖。

河岙村今非昔比,小河早已不復存在。記者在蘇式族譜(修於清代)上看到一幅當年河岙村手繪的全景圖,一條小河蜿蜒而過,清澈見底(畫有倒影)。

蘇祖祿夫妻僅生育一子——蘇華。原本希望子孫後代能枝盛葉茂,但是一代又一代,一直到八代都是一脈單傳。“我們的老祖宗,那時候就已經實行計劃生育了。”70歲的蘇茂生調侃道。

蘇茂生還講述了祖宗發家的故事,正應了“寅時葬,卯時發”的傳說。傳聞,河岙蘇氏傳至第九代暮喬(開希公)時,一心想找處旺丁之地。於是,請風水先生找了一塊風水寶地,安葬了他的祖父。之後,沒過多久,暮喬竟然挖到金銀財寶發了橫財,購置千畝良田,不但從此富甲一方,而且居然就在他這一代,順利地生下三個兒子。

瑞安鹿木河岙村居然有一支蘇東坡後裔,為避亂世入贅


河岙村還曾走出中國教育學會歷史教學研究會理事長、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蘇壽桐和其堂兄鄭州大學教授蘇壽祗。這兩人的祖父蘇福皆就來頭不小。據蘇氏族譜記載,蘇福皆“卓爾不群,聰明夙具,博通經史,兼善丹青。光緒六年,張太宗師歲試取入縣學第二十名,十一年乙未徐太宗師歲取一等第六名補增,次年頂補膳堂,榮食天祿。”當時的歲試、科試錄取名次分三等:一等叫廩膳生,可得國家的祿米,即“榮食天祿”。若廩膳生額缺則可另補,叫補廩。蘇福皆應該就是補廩生。

在河岙村蘇氏祠堂門前,如今依然佇立著兩副旗杆夾(古代中舉後由官府賜予用來豎立旗幟的,以示顯貴和輝煌),其中一塊上面鐫刻著“福皆敬立”。“聽說,當年只要鄉人拿著福皆大人的拜帖,就可以順利進出縣城城門。”蘇茂生頗感自豪地說。

蘇壽桐也是河岙村村民引以為豪的名人,中小學生使用的課本《中國歷史》就曾是他編寫的。

生逢亂世的蘇壽桐,求學生涯幾經波折,幾番休學、復學,方才完成學業,直到1947年,畢業於前上海國立暨南大學文學院歷史地理學系,獲文學士學位。在校期間,他多次參加共產黨領導的地下鬥爭。

從1953年起,他長期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把全部學識和精力都傾注於教材編寫工作上;1982年起,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1986年被評為編審。

瑞安鹿木河岙村居然有一支蘇東坡後裔,為避亂世入贅


古生物家蘇德造與數學家蘇步青同出一脈

就在河岙村鄰村——下林坳,村上有個書香門第之宅——蘇宅,從宅門裡走出好多老牌大學生,其中就有國內聞名的潛心研究古生物的專家——蘇德造。他曾為我國的古魚類學研究做出重要貢獻。和蘇壽桐一樣,他也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

蘇德造的祖父蘇祖德原住鹿木松灣村。他少讀私塾多年,上知天文,下知風水地理,生有四子一女,後又有了四個兒媳,因人多房少,遂外出尋找風水寶地,最終在下林坳村新建家園。

追宗溯源,蘇德造的老祖宗與我國傑出的數學家蘇步青同出一脈,均為“蘆山堂”派系。

這得從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說起,那是溫州蘇氏歷史上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年份。這一年,因福建泉州一帶遭遇大旱災導致糧荒,聽聞“溫多沃壤”,當地蘇氏準備大規模入遷浙南。

這一年,蘆山派系始祖蘇益後人蘇緘(曾任廣州南海縣主簿、陽武尉,後調升秘書丞,又出任廣東英州知州)的第15世孫蘇懷臺與其弟懷泉、懷美以及堂兄弟多人,由福建泉州府南安縣出發,沿水路一路北上,直抵當時飛雲江干流的潮至之地——瑞安池萊(今高樓營前地賴)。後來,除蘇懷臺定居營前外,其他兄弟均分徙各地,其中,蘇懷泉翻山越嶺,定居平邑帶溪(今平陽騰蛟大溪邊)。

蘇懷泉繁衍的子孫眾多(蘇步青即其9世孫),遷徙不一,很多由平陽遷回瑞安,如四世孫子元於乾隆廿三年(1758)遷到瑞安鹿木松灣村,至今已傳9代,蘇德造即其苗裔。由此推斷,蘇德造和蘇步青的祖宗均為蘇懷泉。

瑞安鹿木河岙村居然有一支蘇東坡後裔,為避亂世入贅


焦坑蘇氏之祖——為了愛情私奔

提起馬嶼焦坑蘇氏之祖,得追溯到明朝天啟、崇禎年間。

家在福建安溪縣的蘇心渠,與浙甌平陽四十二都的一名林姓姑娘偶遇,兩人一見鍾情。那時,中國傳統婚姻一般基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外加門不當戶不對,自由戀愛的兩人遭到雙方家長反對。

蘇公子與林姑娘勇敢地打破封建婚姻枷鎖,相偕私奔來到瑞安廿四都蘆浦(今錦湖街道蘆浦村)。此後,其父蘇濟禮兩次來瑞平一帶苦尋獨子。功夫不負有心人,明崇禎十四年(1641),蘇濟禮終於找到兒子,老淚縱橫,遂同在蘆浦安家。

不料,幾年過去,蘇心渠的娘子一直無任何懷孕跡象。蘇心渠可是一脈單傳,蘇老爺急著抱孫子呢,是否居住地風水有問題?恰逢當時時局動盪,蘇濟禮父子打算另尋覓一處風水好的地方,遂於明隆武元年(1645年,清順治二年)舉家遷至瑞邑四十三都上安的焦坑,遂成為焦坑蘇氏之祖。這說來也怪,一到焦坑定居後,蘇心渠的娘子很快有喜,而且蘇家從此人丁興旺。這一支至今已傳15世,後裔眾多。

經考證,寧益社區徐垟等地的蘇姓居民與焦坑蘇姓各支派一樣,同屬蘇益後裔,同為“蘆山堂”派系。

[相關鏈接] 蘇氏溯源

蘇氏宗脈源遠流長。蘇姓是黃帝的直系後裔,顓頊高陽氏的後裔,出自己(妃)姓。周武王時,有司寇忿生,受封於蘇國,稱為蘇忿生,後遷於溫邑(今河南省溫縣西南)。春秋時,蘇國被攻滅。蘇國的後裔就以國名“蘇”為姓。

北宋時,在唐代蘇氏六派系基礎上,形成鼎盛輝煌的三大派系:以“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為代表的眉山派系,以蘇易簡為代表的銅山派系,以及以蘇頌為代表的蘆山派系(始祖為蘇益)。

蘇軾,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和詩人。蘇軾有三子,蘇邁、蘇迨和蘇過。小兒蘇過頗有蘇軾遺風。《揮麈後錄》卷八:“蘇過,字叔黨,東坡先生季子也。翰墨文章,能世其家。士大夫以小坡目之。”

蘇氏在中華姓氏中排位第41位,約有人口620多萬。自古以來,蘇氏名人輩出,還有蘇秦、蘇武、蘇蕙、蘇定方、蘇曼殊、蘇兆徵、蘇振華等。蘇氏在瑞安姓氏中排位第27位,約有人口1萬多,瑞安境內蘇姓後代就是“蘆山堂”和“眉山堂”兩大派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