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以前逗我笑的那個人,自殺了

深圳曾經做過一次發人深省的測試。

來自不同社會階層,從事不同的職業,有男有女,他們測試的內容也很簡單,就是讀一段類似下面這樣的文字:

“愛了一個少年1574天,其中鬧了27天,等了825天,現在連等待的機會都沒有了。”

“沒吃晚飯,加班到一點,到家整個人都是暈的,好希望有個人可以看穿我的內心,明白我的感受,不離不棄的陪伴我。”

“我經常連哭幾個小時,哭到手腳發麻,又有時候像沒事人一樣,我真的好累我不想上課不想見室友,我害怕學校,我好想休學。”

這個男人,當他讀到“愛了一個少年……”的時候,笑到不能自已,忙著問要不要繼續讀。

不止是他,所有人讀的時候,都毫無例外地笑了。

笑完了之後,他們緊接著就開始隨意評價。

“太年輕了,一看就是沒有經歷過生活。”

“你不想學習,我還不想工作呢。”

“一看就是單身狗寫的。”

“哇塞,現在的人都好早熟啊。”

“既然這麼痛苦,那就分了算了。”

可是,接下來卻出現了非常戲劇性的一幕,這些人集體變得沉默。

當第一個男人讀到:“當你看到這條微博的時候,我已經走了,我熬過了1584天,終於在今天凌晨結束了……”、

“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會這樣?”

他心裡咯噔一下,陷入了沉默。

原來,他讀到的是哥哥張國榮,遺書裡面最後的兩句。

那個以前逗我笑的那個人,自殺了

自殺前發出的最後求救信號,可是在別人眼裡卻成了“矯情”、“好笑”、“沒什麼大不了”,這是何等的諷刺?

其實很多抑鬱症患者,他們剛剛患病的時候,只是想要被理解,被真正的關心和傾聽,他們害怕別人異樣的眼光,更害怕隨意的評價和標籤。

他們在自殺之前,都做過同樣的事情,會發出求救信號。

但是當他們的求救信號一直被視為矯情,一直被忽略,那麼這些抑鬱症患者便會放棄自我求救,走上絕境。

在知乎有個問題:抑鬱症的表現有什麼?

最高讚的評論不是症狀的描述,不是學術的解釋,而是一句戳心的自述:

“沒人覺得我病了,他們只是覺得我想太多了。”

抑鬱症這個病最難最難的就是,完全不被理解。

大家持有的態度是,要麼覺得你不是病,是作,要指責你;要麼覺得你是精神病患者,要遠離你。

兩種態度都很殘忍。

不被理解,不被關心,沒有人想要真正瞭解自己,他們鬆開一個個想要活下去的理由,直到最後鬆開那一根救命稻草。

活著對他們來說就已經很痛苦了,還要面對這樣的待遇,那他們的心裡有多難受啊?

那個以前逗我笑的那個人,自殺了

在TED上有個演講,說的是一個美國警察凱文的故事。

金門大橋是全世界自殺事件最多的地點之一,在凱文的巡警生涯裡,他曾經救下過 200多人。

有一天, 凱文又接收到無線電消息,說橋上的人行道上有個人可能想自殺。

他騎著摩托車,看到了一個年輕人準備跳河。

他勸住了他,在之後的一個半小時裡, 他在那裡一直聽年輕人講述自己的抑鬱和絕望。

最終,那天夜裡,這個年輕人決定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後來凱文問這個年輕人:是什麼讓你回來,並且再給希望和生命一次機會?

年輕人回答說:因為你聽了。

對,只有這簡單的五個字,因為你聽了。

在太多人的眼裡,覺得抑鬱症就是閒的發慌,就是矯情,就是沒事找事,可是他們不知道,抑鬱症真的是一種病,他們不是自己作,而是病了。

世衛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有3.4億人患有抑鬱症,每年因抑鬱症自殺死亡人數高達100萬人;2009年《柳葉刀》上一篇流行病學調查估算,中國抑鬱症患者已達9000萬。

那個以前逗我笑的那個人,自殺了

很喜歡一句話:

每個人都有不可與人言說的苦楚,每個人都竭盡全力地在這世間活著。

當我們忍不住想要評價別人的時候,請記住你不是他,你不知道他經歷了什麼。

如果有一天,你身邊那個活潑開朗的朋友告訴你,他心裡很難過。

請不要笑話他,也不要質疑她,給他一個擁抱、說一句我會一直陪在你身邊就好。

他可能剛剛在深夜哭泣,他可能比任何時刻都需要你的認可和幫助。

願我們都能被溫柔以待,願我們都能以同樣的溫柔去善待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