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房企推特價房“割肉”引客?官媒如此比喻,釋放了什麼信號?

轉眼間,對樓市的監管調整已經歷時了2年多,高價的惡果也逐漸原形畢露,若是沒有官方託底,真不知會演變成什麼樣。雖說目前很多熱門城市仍處於走高趨勢,但背後其實都有戰略支持,在房市調整的過渡期間,有波動是很正常的事情,相信不會持續太久。諸葛小編是比較相信“房子已經沒有什麼上升空間”這類觀點的,從官媒的多次發聲中就不難看出端倪。幾天前,人民網刊登了標題為《多家房企推特價房“割肉”引客》的文章,將房企賣房比喻成“割肉”,釋放了什麼信號?

多家房企推特價房“割肉”引客?官媒如此比喻,釋放了什麼信號?

其實,依照往年的慣性思維來想,“金三銀四”過後的5月應該是業績很好的時候,但是今年很多房企卻在五一假期的檔口做起了促銷,看來日子並不好過。這主要基於幾個原因:一是多地措施收緊,銀行停止放貸,房企債務吃緊,或將面臨資金鍊斷掉的問題。二是房企手中可能存在多處未動工的地是兩年前花高價拍下來的,而如今官方又嚴格控制備案價,利潤大大縮水。三是多地炒房客被套牢,投資新房的人少了。四是由於價格和質量問題,許多老業主要求退房,維權事件頻發。

在這種壓力下,很多開發商不僅無法盈利,債務壓力還愈發不可收拾,用“割肉”來比喻如此“回籠資金”的行為,再合適不過了。雖然從成交量、均價、土拍等角度來看,房地產一片火熱,但實際上卻不似表面這般光鮮。

多家房企推特價房“割肉”引客?官媒如此比喻,釋放了什麼信號?

現在購房者越來越理性,無論漲還是落都想多觀察觀察,並不急於買房,這是一個很好的變化。因為一方面利好的政策刺激會讓新房穩中有降,另一方面被套牢的投機者也在降價銷售二手房,如果實在賣不出去也就只能登記出租,擴充租賃市場,屆時房租也會又所回落,可以說是一箭三雕。這並不是誇張的虛構,而是有很多的實力作證。

去年年底,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CHFS)發佈了《城鎮家庭資產指數報告》,報告顯示新購房人群中投資用途佔58.2%,改善需求佔26.7%,而首次購房的剛需僅佔15.1%,投資客相當於剛需的4倍,這還不足以說明利害關係嗎?剛需都不買房了,投資客把二手房賣給誰呢?二手房賣不出去,投資客還會繼續投資新房嗎?

多家房企推特價房“割肉”引客?官媒如此比喻,釋放了什麼信號?

不少城市的租房市場也異常冷淡,這其中還包含了人口基數較大的一線城市。據21世紀財經報消息,今年北京租房市場遭遇了“倒春寒”,有房主抱怨房子掛了半個月了都沒人來看。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也許跟這3類租客的現狀有很大關係,因為他們正在逃離大城市。第一類是都市白領,很多人都覺得要趁年輕應該多出去闖闖,因此拋下在老家有車有房的安逸生活去大城市“吃苦”,最終受夠了大城市的快節奏,選擇”投降“。第二類是低收入的打工者,雖然在城裡“搬磚”確實比在老家種地掙得多,但是開銷也比老家大,生活狀況依舊沒太大起色。第三類是個體生意創業者,這類人群的生意對象其實是前兩類人,當逃離大城市的外來人口增多了,他們也會視情況轉移“戰場”。

樓市到底怎麼了?用一個詞來總結就是“轉型”,就像一個重病的人剛做完手術,傷口還在癒合,現在癢的越厲害,就越證明離痊癒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