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話裡有話”的真實意思,小小年紀就“一語雙關”?您知道嗎

諾諾今年三歲半,正是愛說愛笑愛跑愛跳的年紀。不過,諾諾的媽媽有些頭疼諾諾太愛說話的小嘴。比如早上穿衣服,媽媽剛把裙子釦子解開,諾諾突然說道:“不可以這樣!”媽媽問為什麼,諾諾說:“釦子解開就不是裙子了。”媽媽不解諾諾的意思,說:“不解開你穿不上。”諾諾依然堅持道:“裙子釦子不開開的。”媽媽有點氣急,把裙子放下來,說:“那我看看不解開你怎麼穿。”諾諾一把拿過裙子,自己慢慢地開始解釦子。“不是還要解釦子,給我。”看到諾諾的動作,媽媽笑了,又一把那會裙子要往諾諾身上套。結果,諾諾開始急躁得跺腳:“不!不!諾諾!”現在,媽媽才明白孩子的意思,原來她要自己穿裙子。

如果家長仔細回想孩子說過的一些話,可能會突然發現,他們說話時都沒有表達出真正的想法和意圖。小小年紀就會繞著圈說話,到底是什麼原因?

一、為什麼孩子說話會“話裡有話”?

1.他們也不知道自己說了些什麼

雖然這樣說有點可笑,但是許多時候孩子確實不知道自己說了些什麼。上一秒說的話,如果下一秒再問一遍,可能就會變成不一樣的意思。再追問一遍的話,他很可能會否定之前說的某一句。所以,他們無意識中說的話和真實想表達的意思可能完全相反。比如東東小時候曾經和媽媽有過這樣的對話:

東東:“我必須要把玩具收拾的整整齊齊。”

媽媽:“東東真棒,知道自己要收拾玩具了。”

東東聽了媽媽的話,搖頭說道:“我不要收拾玩具。”

媽媽:“你剛剛還說要自己收拾玩具的呀!”

東東不說話,就一直看著媽媽搖著頭。

媽媽沒了脾氣:“好好好,我知道了。媽媽怎麼能信你說的呢。”

孩子“話裡有話”的真實意思,小小年紀就“一語雙關”?您知道嗎

2.迴避和大人的直接相對

有時孩子的“話裡有話”是一種和大人的“迂迴博弈”,他們往往知道一些事情是不可行的,但是期冀於大人沒有聽懂自己的話,“稀裡糊塗”地順了自己的意願,安安在這方面可以說是發揮得淋漓盡致——

東東:“媽媽,老師說我多吃肉就會長高。”

媽媽:“你想多吃肉?”

東東點頭,說道:“老師說的。”

媽媽:“你每天喝牛奶就可以長高了。”

東東:“可是我要多吃肉。”

媽媽:“你其實只是想吃肉,不想喝牛奶吧。”

父母對於孩子說的話,雖然不用抱以“小心被騙”的心態來琢磨,但是也要在回覆的過程中試探一下孩子說話的本意到底是什麼。各位家長應該很好自,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小小年紀就會“話裡有話”呢?

二、這種行為是如何形成的?

1.認知水平和語言能力的共同結果

導致孩子說的和想的不一致的首個原因就是其收到身心發展水平的限制。由於認知覺還為完全啟發和發展,孩子在記憶力、注意力、邏輯力等方面的思維水平都很有限,會出現誇張、聯想、錯誤推理等行為;同時,語言發展水平也不能滿足他們切實地表達自己真實想法。兩兩相互作用,就導致了說和想“表裡不一”、“話裡有話”的現象。

孩子“話裡有話”的真實意思,小小年紀就“一語雙關”?您知道嗎

2.大人態度強硬

大人平時的行為態度也會反饋作用在孩子的說話方式上。如果家長或老師對於孩子是比較嚴肅強硬的態度,隨著年齡漸長,孩子會為了迴避大人的態度而選擇說話的策略。當孩子知道大人對於一件事情慣常的態度後,他們會將自己的本意隱藏起來,繞開會直接被拒絕的話題,間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孩子說話“話裡有話”有時是無意的,有時是有意的,但是無論無意還是有意,這樣的話基本和孩子的本意相反。家長如果沒有意識到孩子的本意就動作,可能會引起孩子強烈地情緒反抗,但是因為不知道孩子的真正意思,爸爸媽媽可能會覺得孩子的情緒來得“莫名奇妙”,有什麼辦法可以理解孩子真正的意思呢?

三、怎麼才能理解孩子真正的意思?

1.辨別孩子的話是否是孩子的本意

首先,想要理解孩子真正的意思,父母需要“意識先行”。家長需要先知道和了解孩子“話裡有話”的現象和原因,然後再在生活中多多觀察下自家寶貝的具體情況。經過幾次留心觀察和試探,相信家長可以掌握孩子說話時的“小九九”。

孩子“話裡有話”的真實意思,小小年紀就“一語雙關”?您知道嗎

2.讓交談多來幾個回合

當孩子說話真的有隱藏的意思,或是不是其本意時,家長如果直接同意或拒絕,就等於給孩子的表達“蓋棺定論”。想要探得孩子真正的意思,不如讓對話多來幾個回合,爸爸媽媽多詢問一邊孩子的意思,看一看孩子是如何反應。

3.注意孩子說話的語氣和狀態

如果孩子是有意歸避自己的真實意圖,他們在使用策略的時候基本都會露出馬腳。父母可以留心孩子說話時的語速,說話時的眼神等細微表現。如果孩子的語速和平時有大反差,眼神不直視父母、漂移不定,這些表現都說明孩子說話可能動用了“小心思”。

做個有心的爸爸媽媽,孩子的“話中話”一定可以被您聽出來。不過,對於孩子“話裡有話”的情況,家長還是需要適當介入,不可讓孩子的這種說話方式形成習慣。

四、如何改變孩子這種說話方式,讓孩子大膽說出心中的想法?

1.慢慢鍛鍊和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語言水平

孩子思維能力提升,說話的邏輯性自然也會提升,“顛三倒四”、“語無倫次”、“詞不達意”等等的情況也會逐漸改善。家長可以通過給孩子閱讀故事和繪本等培養和積累孩子的語感和語料,並且您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也要注意語言的規範和有效性。

孩子“話裡有話”的真實意思,小小年紀就“一語雙關”?您知道嗎

2.和孩子交流時多商量和溝通

孩子為了避免和大人發生直接的衝突,會使用策略隱藏自己的意圖。但是,如果父母不再用強硬直接的態度否定自己,或是徑自下結論,對於有爭議的議題,父母願意多和孩子溝通,聆聽孩子的想法,孩子說話也不會再“繞一個圈”,而是直接將真實的意願表達出來。

3.多陪伴孩子

很多父母工作很忙,對孩子的關心愛護過少,漸漸地會和孩子產生隔閡,所以不願意和父母坦誠相待。因此,父母想要改變這種情況,還是應該多陪陪孩子,多傾聽他們的想法,尊重他們的想法,這樣才能更貼近孩子。

希望各位家長能夠意識到、瞭解到孩子說話時的小心思,不再無視或是曲解孩子的意圖。家長和孩子之間坦誠相對才能對孩子的成長有更好地幫助和陪伴!

您家的寶貝有沒有過“話裡有話”的情況發生?您聽出他的真實意思了嗎?歡迎您在下留言分享!

------------------------------

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給話梅留言,話梅將根據用戶留言做出最專業的解答,用專業的知識為大家解決育兒過程中煩惱與糾結!

關注、轉發、分享【話梅的媽媽】文章,話梅的媽媽擅長嬰幼兒護理知識、兒童營養搭配、幼兒衣食住行注意事項、幼兒成長過程中棘手問題等所有的育兒問題都會在這裡為您解答,給您最專業的建議!

因為專業,所以信賴。我是話梅媽媽,專業高級育嬰師。專注於解決親子成長中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