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可以向Zara學習什麼?

中国企业可以向Zara学习什么?

快時尚品牌Zara的生產成本比較高,物流配送成本也高於同行,但它的盈利能力為什麼還能領跑行業?在中歐京東運營及供應鏈管理學教席教授、中歐-普洛斯供應鏈與服務創新中心主任趙先德看來,主要是因為Zara所構建的供應鏈體系能快速、準確地響應不同市場中的差異化客戶需求,全球各地的門店一上新就能很快以原價賣出,很少打折清倉。

他認為,很多中國企業在供應鏈轉型上還有較長的路要走,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根據自身所處的位置選擇合適的創新路徑,而且要積極地通過供應鏈整合、關係管理、數字化技術與大數據應用等手段來助推轉型。一起來看教授的分享。

中国企业可以向Zara学习什么?

趙先德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運營及供應鏈管理學教授

京東運營及供應鏈管理學教席教授

中歐普洛斯供應鏈和服務創新中心主任

供應鏈管理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為滿足客戶的需求,企業通過跨組織的供應鏈協同,整合不同組織的資源和能力,將顧客所需的正確產品(Right Product),在正確的時間(Right Time),按照正確的數量(Right Quantity)、正確的質量(Right Quality)和正確的狀態(Right Status)送到正確的地點(Right Place),即“6R”,並使總成本最小。

在當今的商業社會,企業有很多種方式去贏得競爭,如成本控制能力、快速響應能力、差異化的產品等。倘若能夠通過合適的供應鏈戰略來支持這些競爭戰略,自然就能夠幫助企業贏取訂單,提高股東回報。同時,通過供應鏈優化,還可以節能減排,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國家領導人提出要做現代供應鏈管理。那什麼是現代供應鏈管理?我認為,現代供應鏈至少包括三大特徵或者說三大能力:PDA(Pull、Digital、Agile)。

中国企业可以向Zara学习什么?

❶ 首先,拉式供應鏈(Pull Supply Chain),以客戶為中心,由客戶需求驅動全鏈條;

❷ 其次,數字供應鏈(Digital Supply Chain),整合全鏈路數據,由全鏈條的大數據驅動決策優化;

❸ 最後,敏捷供應鏈(Agile Supply Chain),靈活配置各種資源,快速、準確響應客戶日趨個性化的需求,進一步實現降本增效。

Zara為什麼能賺錢?因為快和準!

全球範圍內,現代供應鏈管理做得很好的一家典型企業是Zara。Zara的供應鏈做到了精準控制整個供應鏈閉環,通過高度的供應鏈整合,提高反應速度,降低庫存和總體成本。

Zara從一開始就堅持一定要了解客戶的需求,並通過數字化技術和供應資源的配置來響應這些需求:

  • 在全球最繁華的地方開店,銷售人員不做推銷,而是觀察客戶的購買行為,並把這些數據傳輸到總部。Zara專門設有市場專家和每個店裡的銷售人員溝通,以收集數據。

  • 數據彙總到公司總部,設計師、產品、市場專家經過共同探討,選擇不同的設計方案,再彙集生產、採購團隊的思想,形成最終的方案設計。

  • 設計進工廠,迅速啟動製造,製造出來的成品通過自動傳送帶傳輸至物流中心,再經由空運+陸運配送到店鋪。

中国企业可以向Zara学习什么?

經過這一番供應鏈的閉環運作,Zara做到了每週上新2次,是競爭對手的3至4倍;從提交訂單到產品到店只需要1至3天,是競爭對手的五分之一;從概念到產品只需10至15天,是競爭對手的十分之一;每年可設計超過25,000個新款,是H&M的4-6倍。

實際上,Zara的生產成本比較高,物流配送成本也高於同行,但它為什麼能賺錢?因為做得快、做得準。這樣的供應鏈是十分典型的PDA供應鏈。

當你用拉式供應鏈的思維開啟由消費者需求驅動全鏈條的腳步,用敏捷供應鏈的做法來靈活配置各種資源來滿足需求,用數字供應鏈的工具來連接上述需求傳遞和資源配置過程的前後端和端到端,再由數據驅動供應鏈的決策優化,當你具備了這種基於客戶的需求做快速、準確響應的供應鏈能力後,它會給你帶來很好的回報。

相比於Zara,中國很多服裝製造商和它的供應商之間欠缺溝通,供應鏈流程要經過品牌商、供應商、製造商、一級分銷商、二級分銷商、零售商,再到消費者。如果供應商新產品開發失敗,或者產品生命週期發生階段變化,都會威脅整條供應鏈的穩定。

在很多情況下,在供應鏈上會出現零售商向批發商(或批發商向製造商、製造商向供應商)只傳遞訂貨量,導致訂單波動性放大,需求信息扭曲難以預測的的現象,即著名的“長鞭效應”。當面臨多款多批、小量、快速響應的需求時,這些問題更加致命!我們要改變這種情況,要做供應鏈的創新!

供應鏈發展的4個階段

供應鏈轉型很複雜,在分析數字化技術與供應鏈轉型路徑之前,我先為大家梳理供應鏈發展的四個階段:

中国企业可以向Zara学习什么?

第一階段,被動支持型供應鏈。

簡單說,管理好“計劃-採購-生產-配送”這一流程,根據上下游協作把流程連起來,目標是降成本,避免質量和交貨問題,避免由於供應鏈問題而產生負面影響。這一階段,高效供應鏈管理是支持企業竟爭的基礎。這一時期比較典型的就是SCOR(Supply Chain Operation Reference)模型。

第二階段,主動及細分型供應鏈。

這一階段,企業要把供應鏈提到戰略的高度,根據不同的產品和細分市場特徵,選擇不同的供應鏈戰略,匹配不同的供應鏈網絡、流程及資源,建立獨特的供應鏈能力,以獲得獨特競爭優勢。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供應鏈是企業的競爭力的來源,當你設計你的商業模式時必須考慮到供應鏈能力。這一時期企業管理供應鏈的理論框架演變成了M4SC(Management For Supply Chain)理論。

第三階段,智慧及體驗型供應鏈。

企業必須要了解最終用戶是誰,根據最終用戶個性化的需求,快速響應,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消費者不僅僅是消費者,而是價值共創者。

這一時期,技術和大數據尤為重要,企業必須重視傳統ICT技術(即信息與通信技術)與新興的數字化技術,運用這些現代化工具去抵達最終用戶,通過大數據的應用,定製他的需求,深度整合供應鏈,快速響應,打造智慧型供應鏈。

中国企业可以向Zara学习什么?

第四階段,供應鏈+生態圈。

一個企業有了前三個階段的積累後,會獲得同行及相關行業的肯定,這個企業會變成供應鏈的領導者,進而創建開放的平臺,吸引各行業的加入,在其供應鏈的能力支持下,整合相關產業資源,最終形成平臺型生態圈,通過設計生態圈的合作機制,與生態圈參與者合作共贏。

以供應鏈為能力給行業提供服務的企業,可能沒有製造,甚至沒有設計,它做的就是端到端的管理,流程的整合和控制,資源的協同和價值共創等,這也是當前流行的“供應鏈即服務(SCaaS)”商業模式。

很多傳統行業的企業都經歷了這樣的發展過程。這些傳統企業可能80%尚處在第一個階段,還在做被動支持型供應鏈。從供應鏈戰略維度講,供應鏈管理的轉型升級,是中國傳統行業走出困境、實現企業轉型的重要路徑。

互聯網企業一般是從第三階段開始,相比於傳統企業,它們在觸達終端用戶、洞察用戶需求上具有一定的優勢,減少了供給需求的不確定性,再通過供應鏈協同,降低供應的不確定,這類企業的供應鏈是拉動式的,這些企業裡面做得好的最終都走向了供應鏈+生態圈的商業模式,京東就是一個例子。

中国企业可以向Zara学习什么?

數字化技術在供應鏈轉型中的應用

在供應鏈的不同發展階段,信息技術的側重點也不同:

❶ 第一階段,數字化技術的使用基本上是側重在企業內部流程、內部數據的打通,比如創建ERP系統,通過企業內部的信息共享,實現跨功能的運營活動。

❷ 第二階段,除ERP之外,企業還需打通庫存數據、運輸環節,管理客戶的需求,管理供應商,這種情況下,你需要建立專業化的信息系統,做跨組織的信息整合和連接。

❸ 第三階段,在前兩個階段的基礎上,需要智能感知技術和新一代智能設備,在消費和使用場景中識別用戶行為,通過機器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等,做智能決策。

❹ 第四階段,企業要做平臺。你會發現,基於區塊鏈的平臺架構技術和人工智能變得很重要。供應鏈+生態圈這個模式下,你要通過合作模式的設計,通過網絡平臺協調各方的投入與產出,匹配各方供需,促進多方價值共創,激發網絡效應,推動生態圈繁榮與演進。

中国企业可以向Zara学习什么?

不同企業供應鏈轉型的路徑

通過對以上知識的綜合運用,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的供應鏈轉型路徑。對於位於供應鏈不同位置的企業,它們的轉型路徑有所區別,但最終殊途同歸。

傳統制造型企業的創新路徑是從傳統的推式供應鏈開始,轉變為客戶拉動的供應鏈,就是C2M,最終演變為基於C2M的,同時為其第三方企業(小B)提供服務(S)的S2B平臺生態圈,這方面的典型案例有海爾、紅領等。

前端客戶起家型製造業供應鏈的創新路徑是,從與顧客互動的前端起家,深入後端生產,最終演變為線上線下整合的平臺生態圈,同時為其第三方企業(小B)提供服務(S)的S2B平臺生態圈。這方面的典型案例有尚品宅配、韓都衣舍、小米等。

流通及零售業供應鏈的創新路徑是,從供應鏈某個環節的服務商開始,向上向下延伸,整合其他供應鏈各環節形成一站式服務,最終演變成同時為客戶和第三方企業(小B)提供服務(S)的S2B平臺生態圈。這方面的典型案例有京東、阿里、拼多多、創捷供應鏈等。

作為總結,供應鏈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縮短提前期、提高反應速度;供應鏈合作可以幫助企業學習如何改變商業關係,提高企業創新能力;供應鏈和服務網絡中的資源整合與創新,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一言以蔽之,要想提高競爭能力,企業需要“供應鏈+”。“+”的可以是行業知識(產品、流程、渠道、客戶等),可以是數字化相關技術,但最重要的是戰略和商業模式。

本文原載於全球供應鏈創新中心(ID: GSIC_312),已獲轉載授權。

中国企业可以向Zara学习什么?

看完趙先德教授的分享,是否覺得意猶未盡?5月15日,趙先德教授將出席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和中關村波士頓創新中心(Z-Park)聯合主辦的第三屆美國論壇,就“尋找電商新藍海”這一話題和來自Ocean Spray、UNIS、蘇寧美國硅谷研究院、Invaluable和星洞等企業機構的創始人和高管展開圓桌討論。點擊下方圖片或文末“閱讀原文”,即可查看活動詳情並報名。

中国企业可以向Zara学习什么?

主辦方簡介

關於中歐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由中國政府和歐洲聯盟於1994年聯合創立,在上海、北京、深圳、加納阿克拉和瑞士蘇黎世5地設有校園或教研基地。作為唯一一所由中外政府聯合創立的商學院,中歐以國際化的辦學特色,秉承“認真、創新、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商業領袖,在短短的25年時間裡已發展成為亞洲領先、世界一流的商學院。

目前,學院開設課程包括MBA、金融MBA、EMBA、Global EMBA、卓越服務EMBA和高層經理培訓,是亞洲唯一一所MBA和EMBA同時進入英國《金融時報》全球排行榜前5強的商學院。學院遍佈全球80多個國家的校友已超過22000人,並累計為逾16萬人次的海內外中高層管理人員提供管理培訓。未來,學院將繼續助力中國經濟的創新、轉型和全球化步伐,推動不斷深化的國際經濟合作。

關於Z-Park

Z-Park 中關村創新中心致力於搭建中美科技創新交流的橋樑, 中關村海外創新平臺匯聚北美高精尖創新創業資源, 合作於眾多知名投資基金、創業導師及學術專家,提供孵化加速、跨境培訓、分析諮詢為一體的專業服務。中關村幫助美國企業家和創業者在中國開拓市場, 同時協助中國企業及投資者拓展海外業務,進行科學、合理合規的國際化戰略規劃。

旗下中關村硅谷、波士頓創新中心, 位於美國創新創業資源兩處核心地帶, 設有孵化器、共享辦公空間、私人辦公室、活動中心等多種功能空間, 每年主辦 200 餘場技術分析會、學術講座及創投活動, 即吸引當地前沿技術和團隊入駐孵化, 又作為中國企業對外交流及拓展市場的軟著陸點, 是推動當地中美科技創新交流及產業化發展的重要交流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