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突圍戰

喜憂參半或許是京東當前現狀的寫照。5月10日,京東發佈2019財年一季度財報,既迎接著利潤遠超預期的掌聲與鮮花,也有因商品交易總額(GMV)不再示人帶來的質疑與困惱。這份喜悅與傷痛裹挾下,京東努力地為現有的物流護城河添磚加瓦,迫切成立新子公司“京東健康”,甚至“無意”中釋放了與騰訊成功續簽的信號。對於前有大軍壓境、後有追兵的京東來講,如何不被包抄併發揮既有兵力的優勢顯得尤為必要。


京東突圍戰


衝散陰霾

經歷了長達8個月的苦悶與彷徨後,京東新一季財報或許能帶來些許安慰。大手筆調整架構的京東在變革前夜,發佈了一份讓資本市場頗為看好的一季度財報。京東2019年一季度淨營收1211億元,同比增長20.9%;淨服務收入為124億元,同比增長44%。但相較於2018年一季度,上述兩項數據的增速有所放緩。京東預計,2019年二季度淨營收介於1450億-1500億元之間,同比增長約為19%-23%之間。

營收整體向好外,京東淨利潤的成績單也可圈可點。根據財報數據,京東淨利潤73億元,去年同期為15億元,同比增長386.7%。值得注意的是,2019財年一季度,京東毛利潤同比增長28%,毛利率達15%,超市場預期的14.6%。利潤帶來的喜悅的確沖淡了此前的陰霾。在財報發佈後的電話會議中,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與CFO黃宣德同時表示,該季度的淨利潤略高一些,投資步伐也不會停止。劉強東強調,京東會在開拓新的業務模式上進行更多的投資,並在技術方面進行持續的投資。

“這個季度的財報表現再一次證明了京東強大的盈利能力。”黃宣德解釋稱,京東會調整下個季度的利潤指引,鑑於一季度的財報表現良好,會把營收的一部分用於投資二季度的促銷季。“京東的利潤率會繼續呈同比上升趨勢,產生優異的投資回報。通過不斷投資,才能夠獲得更為穩定的增長。”


京東突圍戰


取消GMV

業績獲得資本市場認可之外,質疑聲音也不斷湧現。本次財報中,京東沒有披露GMV數據。儘管2018年度財報公佈後的電話會議中,京東已經明確表示從下一季將不再公佈GMV數據,然而“消失”的數據依舊讓市場有些不適應。外加京東此前多次調整GMV統計口徑,兩項舉動讓質疑聲音不斷湧動。

一位不願具名的投資者透露,GMV不是電商的營收,投資者和分析師關注GMV是藉此分析該企業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但由於各企業對GMV的定義不同,不具有橫向可比性。相較於此,實際銷售額和客戶轉化率的數據更實際。

京東悄然取消GMV前,阿里也有過同樣的操作。2015年,阿里財報開始淡化GMV概念,不再披露季度數據,只給年度總數字。彼時,阿里給出的說法是,能更清楚地反映阿里業務的成長性。2016年11月,阿里發佈2017財年二季度財報時,便不再披露GMV。在此前的投資者會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表示:“在我們心裡,我們知道這不是真正的唯一衡量標準。”

實際上,無論是京東還是阿里,即便GMV數據可以漂亮地增長,但增幅放緩是不爭的事實,電商企業的市場佔有率越發有限,企業自然要轉移關注點。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互聯網週刊》主編姜奇平看來,這與互聯網企業提及的打破場景壁壘、線上線下融合等轉型相關,消費場景互通後,交易流量也會存在分流。另外,國內C端電商消費規模已十分可觀,而電商平臺想要尋求增長,則要向B端邁進、產業化轉型,重視平臺價值輸出。

顯然,與漂亮的數據相比,在流量日漸匱乏、拉新成本高漲的當下,電商企業更強調用戶價值,儘可能挖掘單客的增長空間。用戶數趨於穩定,且活躍用戶數重回增長軌道增加了資本市場對京東的期待值。截至2019年3月31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用戶數為3.105億。但與2018年12月31日前12個月共3.053億的活躍用戶數相比,僅微漲520萬,且低於峰值時的3.14億活躍用戶數。2018年四季度,京東年度活躍用戶數下跌狀況得以剎車,季度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20%。2019年一季度,京東的季度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15%。

騰訊撐腰

在挖掘消費者的增量空間以及外部商家的潛力的同時,京東在儘可能地結識更多的盟友。京東在本季度財報中首次出現了與騰訊的戰略合作,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向騰訊發行價值超過2.5億美元股票。

根據協議,騰訊將繼續在其微信平臺為京東提供位置突出的一級和二級入口,為京東帶來流量支持。雙方將繼續在社交媒體服務、廣告採買和會員服務等一系列領域展開合作。京東藉此觸達更廣泛的用戶群體並不斷擴大京東在移動電商市場上的份額。

至此,京東與騰訊一直懸而未決的“續簽”有了名正言順的開始,京東在後者的微信入口得以保留。早在今年4月,京東曾坦言,如果與騰訊在微信入口的合作發生調整,一定程度上會對京東產生影響。彼時,雙方的合作期限進入倒計時,正為新一輪的“續簽”進行協商。2014年,京東與騰訊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京東獲得了微信和QQ的一級入口,時效為五年。

雖然雙方形成戰線已有五年,但合作著實收效甚微。姜奇平解釋稱,京東與騰訊合作後的預期狀態應該是“社交+電商”模式,但當下的效果卻並不理想,京東的社交轉變不明顯。騰訊具備社交流量優勢,缺乏電商基因,與京東的合作屬於把“電商包袱”甩給京東,“從合作初衷來看,雙方屬於被動合作,不是強強聯合,而是揚長避短”。京東與騰訊合作效果細微如絲,也源於兩家企業的基因差別大。京東用時間做出電商品牌、物流優勢,如果想要進一步挖掘雙方的合作潛力,則需要向產業互聯網方向轉型。

如今的京東早已經懂得了“不把雞蛋放到同一個籃子”的道理,為此成立第四個子集團“京東健康”。京東日前宣佈將整合旗下醫藥零售、醫藥批發、互聯網醫療、健康城市等業務板塊,成立“京東健康”。 據悉,京東健康融資總額預計超過10億美元,佔京東健康完全稀釋後的股份比例超過14.5%,融資完成後,京東仍將是京東健康的控股股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