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得“老大”鍾玉被抓 40年來製造了多次“意外”

據江蘇省張家港市公安局消息,2019年5月12日,康得集團董事長、康得新複合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鍾玉,因涉嫌犯罪被警方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康得“老大”钟玉被抓 40年来制造了多次“意外”

13日上午,ST康得的股價經過幾下跌後,一字跌停,股價為3.87,跌幅4.91%,目前ST康得總市值為137.03億。

2017年11月,ST康得股價最高時,報價26.71元,總市值為945億元,接近千億市值。

生於1950年的鐘玉,康得新的創始人,1988年作為中關村第一批從國有單位辭職下海的企業家,創立了北京市海淀區康得機電技術開發公司,即康得集團的前身,主營機電,以研製電動車起家。

意外一

2月16日,2019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九屆年會在黑龍江亞布力盛大開幕。在亞布力論壇上,讓一些媒體記者意想不到的是,他們發現了康得新的創始人鍾玉,他們都在追問鍾玉是怎麼來到亞布力的?因與廈門弘信博格融資租賃公司合同糾紛,康得集團以及鍾玉2019年1月8日被廈門中院限制高消費。

根據相關規定,被限制高消費的人員,不得乘坐交通工具時,選擇飛機、列車軟臥、輪船二等以上艙位;也不得在星級以上賓館、酒店、夜總會、高爾夫球場等場所進行高消費等。

甚至一些媒體朋友開玩笑說,鍾玉這次來應該住的是快捷酒店。

意外二

正如意外現身亞布力論壇一樣,鍾玉的成長過程中也有很多次的意外。

1976年,鍾玉從現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了航空部曙光電機廠微電研究所。曙光電機廠承接了殲七Ⅲ、殲八Ⅱ型戰鬥機的主發電機研究工作。

然而,我國戰鬥機的發電機使用壽命在當時只有150小時,這次的工作主要是提高發電機的壽命。由於要求比較高,整個微電研究所沒有人願意接,因為這個任務的要求是把發電機壽命提高到500小時。

在這種情況下,鍾玉被人開玩笑似的問到,“鍾玉,你能不能接?”就是這句問話,可以說改變了鍾玉的一生。

鍾玉回答道:“能啊,為什麼不能?”

整個微電研究所都不相信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能優化戰鬥機的發電機,而且壽命還要提高整整2倍以上,這在當時根本不敢想。

然而,沒有想到的是鍾玉完成了這個任務。

到1984該發電機定型時,鍾玉獲得了航空部新機研製三等功、二等功,同年提升為研究所副所長。

意外三

1988年,在曙光電機廠幹得順風順水的鐘玉在又給了當時的領導一個意外。鍾玉湊了3萬元,拉了4個人,在中關村開發區創辦了康得公司,主要研發、生產一種老年人、殘疾人的代步電動車。

這次的辭職讓曙光電機廠的領導們非常不解,一是鍾玉當時已經成為了曙光電機廠的廠領導的候選人,如果能當上曙光電機廠的領導,按照當時的標準可以分得三室一廳,同時配備皇冠轎車、司機、秘書。但是他的一紙辭職書,這些福利都全部消失。

1年後,中國經濟遭遇寒流,實力弱小的民營經濟首當其衝,康得公司的電動車出現滯銷。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鍾玉還向自己的員工誇下海口,康得絕不會倒閉,而且還會蓋起自己的大廈。員工們根本不敢相信大廈的牛皮,只想著工資能不能按時發放。

8年後的1998年6月6日,鍾玉又給了大家一個意外,康得大廈在北京落成。

意外四

成功後的鐘玉非常明白,企業要想在市場上有競爭力,就必須要有先進的技術做推手,以前的電動車肯定不能成為康得繼續發展的動力,他必須要找到新的先進技術。

經過了多次瞭解、考察、研究以後,他把目光投向了預塗膜產業。預塗膜是一種高分子複合膜,主要應用在印刷領域。相比於國內當時廣泛使用的“即塗膜”,預塗膜工藝先進、印刷效果出色,最重要是綠色環保,不存在危害人體健康的苯溶劑。

但是現實是殘酷的,當時全球最大的預塗膜生產商是美國GBC公司,鍾玉的康得在與GBC簽訂合同後被對方放了鴿子,為此,鍾玉發誓,他要研發出預塗膜,填補國家產業空白。

經過不斷的學習地學習技術、研究配方、鍛鍊工藝……2002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條預塗膜生產線在康得集團旗下子公司:康得新複合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得新)建成。8年之後,2010年7月16日,康得新以“全球最大的預塗膜生產企業”身份,在A股成功上市。

意外五

上市後的康得和鍾玉,仍然在不斷地製造意外,日前康得的122億資金去向不明。鍾玉被警方採取刑事強制措施,與此事存在著很大的關聯性。

根據4月29日康得新發布的2018年年報和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1.50億元,同比降低22.38%;利潤總額3.43 億元,同比降低88.24%;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2.81億元,同比降低88.66%。年報中同時稱公司賬面貨幣資金153.16億元,其中122.1億元存放於北京銀行西單支行。

康得“老大”钟玉被抓 40年来制造了多次“意外”

據年報披露,獨立董事楊光裕、張述華、陳東無法保證2018年年報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並對此表示強烈質疑。原因是這筆存款既不能用於支付也無法執行。並且北京銀行西單支行曾經口頭回復“可用餘額為零”,註冊會計師就此筆存款向北京銀行西單支行發出詢證函,對方至今沒有回覆。該公司負責審計的瑞華會計事務所也無法確認它們的存在。

再加上今年1月15日晚,上清所公告稱,截至1月15日,康得新2018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18康得新SCP001)的付息兌付日,仍未收到康得新支付的付息兌付資金。明明賬面上有153億貨幣資金卻無法如期支付拖欠的債券資金。由此,引發外界對康得新153.16億貨幣資金中122億真實性表示質疑。

4月30日晚間,康得新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要求康得新說明122億元的主要用途和受限情況。5月7日,康得新回覆深交所,康得新回覆稱,康得新及其下屬的三家全資子公司等四家公司於2018年年末賬面顯示在北京銀行西單支行的銀行存款總餘額為12,210,067,986.20 元,瑞華會計師事務所核對了相關的網銀記錄,網銀記錄顯示餘額與公司財務賬面餘額記錄一致。

而在2019年4月29日,瑞華會計師事務所收到的北京銀行西單支行詢證函回函中已經寫明:“銀行存款該賬戶餘額為0元,該賬戶在我行有聯動賬戶業務,銀行歸集金額為12,209,443,476.52 元。”

這個聯動賬戶業務指的是,根據《現金管理合作協議》,康得投資集團與康得新的賬戶可以實現上撥下劃功能,賬戶餘額按照零餘額管理,即各子賬戶的資金全額歸集到康得投資集團賬戶。因此,康得投資集團有機會從其自有賬戶提取康得新賬戶上撥的款項。但是康得新及其下屬公司無法知悉是否已經發生了與康得投資集團的內部資金往來。

據康得新回覆深交所的二次問詢函,康得新不排除資金被大股東挪用的可能性,同時也無法確定公司資金是否已經被康得投資集團非經營性佔用,因此康得新要求西單支行向監管機構和市場公開聯動賬戶的全部運行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