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口穩步增長!青海外貿“朋友圈”不斷擴大

黑蒜出口泰國、桑蠶絲產品走向巴基斯坦、柴達木紅枸杞遠銷匈牙利……隨著青海對外貿易“朋友圈”不斷擴大,我省進出口實現穩步增長。

“一季度企業出口實現穩定增長,產品出口依舊以巴基斯坦為主。”4月23日,在我省一家紡織品進出口公司內,為數不多的紡織工來回穿梭在捻絲機旁,檢查機器上是否有斷線。企業負責人劉繼軍告訴記者,近年來,青海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多措並舉促進外貿轉型升級,企業通過政府給予的政策支持,建立良好外貿生態,不斷做大生意圈。如今,企業已形成融絲綢技術研發、加工生產、內銷外售一體化的經營格局,桑蠶絲產品遠銷巴基斯坦、阿聯酋,中亞、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每年出口銷售總額達2000萬美元。

“一季度,所有類型企業進出口值均不同程度增長,其中,私營企業進出口值為7.3億元,增長42.9%;國有企業進出口值為4.4億元,增長83.9%;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值為955萬元,增長55.8%;集體企業出口值為124萬元,增長1.5倍。”西寧海關工作人員說。

外貿進出口夥伴的不斷擴容,讓我省開放發展的步伐邁得越發堅實。據統計,今年一季度,青海省實現進出口總值11.84億元,其中,南非以2億元的進出口值成為青海省第一大貿易伙伴,同比增長49.3%。智利、墨西哥、美國、日本等國家進口漲幅較大,新加坡、尼日利亞、阿聯酋、智利、韓國等國家出口漲幅較大。

目前,全省有外貿實績的企業158家,同比增長6%,進出口超千萬美元的企業有14家,同比增長16%。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省各市州進出口值漲幅較大的有西寧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東市,其中,西寧市進出口值7.3億元,增長48.4%,佔全省進出口總值的六成多。

首次在南非、加拿大、蒙古、沙特、泰國開展對外投資合作;主動融入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首發海西察爾汗-印度蒙德拉鐵海聯運班列;開行2列整裝中歐班列……青海外貿發展正不斷加速,開放經濟的“朋友圈”也在不斷擴大。藉助產業優勢,今年,我省將以西寧、海西、海南為重點,依託太陽能、風能發電裝備製造業發展,帶動光伏電池、風電機組等配套組件出口。同時,著力打造貫通俄羅斯-歐洲、中亞-西亞、南亞三條青海綠色通道,深度融入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逐步擴大中歐班列常態化運營規模效益,拓寬“海上絲綢之路”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