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方華星光電十年磨一劍翻版?海信TCL開始在北美日本收割紅利

Sammo||撰稿

很多時候,量變堆積之時不太容易引發別人關注,一旦出現質變,就會博得一陣歡呼。

京東方華星光電十年磨一劍翻版?海信TCL開始在北美日本收割紅利

量變引發質變

缺技術的中國液晶產業鏈走的不容易,以液晶面板為例,10年前當京東方和華星光電為代表的面板企業開始建設低世代線的時候,當時液晶面板市場幾乎被韓日的三星顯示、LGD和中國臺灣友達、奇美所壟斷,它們幾乎以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方式活了下來。

期間有很多質疑之聲,反對聲音認為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大規模量產的時候也是產業產能過剩之時,所以中國大陸企業投資液晶面板產業就是一個錯誤命題。

然而面對各種質疑,京東方、華星光電等中國大陸液晶面板企業並沒有放棄堅持,篤定讓它們在2017年開始得到市場回報,而它們也慢慢成長為影響全球1/3液晶面板供給的重要力量,而且這種權重還在增加。

不得不說,正是因為堅持,京東方、華星光電用十年磨一劍換來了市場的主動。

與中國大陸液晶面板企業一樣,中國彩電整機品牌的出海,也經歷了曲折漫長的過程,特別是自牌在海外市場的推廣,更是從外界的“一無所知”到非常熟悉、認可併購買,歷程不比液晶面板企業來得容易。

京東方華星光電十年磨一劍翻版?海信TCL開始在北美日本收割紅利

歷程一點都不容易

中國彩電巨頭進軍海外市場,其實並不是新鮮話題,早在10多年前就開始。不過真正發生質變的則是在當下,奧維睿沃(AVC Revo)《全球TV品牌出貨月度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電視品牌出貨4941萬臺,同比增長1.3%,環比下降27.5%;其中OLED TV出貨58萬臺,同比增長18.5%。中國品牌海外出貨整體同比增長5.2%,其中,北美經濟表現依然強勁,第一季度出貨同比增長12.7%,TCL與海信在北美重點佈局,擴張迅速,第一季度出貨同比增長超100%,強力衝擊三星與LGE的中低端市場。

列舉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品牌:

TCL第一季度出貨595萬臺,同比增長48.2%。TCL全球化戰略成效顯著,海外各區域維持強勁增長趨勢,一季度海外出貨同比增長76.1%,其中北美市場同比增長111%,亞太、拉美、中東非等新興市場同比增長44.8%,歐洲同比增長20.1%;與此同時,中國區出貨同比增長9.2%。

京東方華星光電十年磨一劍翻版?海信TCL開始在北美日本收割紅利

北美表現搶眼

Hisense含北美夏普、日本東芝第一季度出貨343萬臺,同比增長4.3%。Hisense通過多品牌戰略,第一季度在北美、日本出貨分別取得了102.5%、56.5%的高增長,新興市場中東非出貨同比增長28.9%。2018年底以來已在澳洲、日本、中國發布OLED電視,不斷豐富高端產品線,提高盈利水平。

京東方華星光電十年磨一劍翻版?海信TCL開始在北美日本收割紅利

海信大幅增長

很顯然,從數據上看,以海信TCL為代表的中國彩電品牌在出海的道路越走越紮實,而且不斷攻城拔寨,對國際大牌形成了圍追堵截之勢。有此成績,值得慶賀,這也是中國彩電品牌歷經三個階段的結果。

其一,“組裝”嘗試性出海。

在平板初期,中國彩電品牌就沒有放棄出海的努力,雖然當時的環境比現在更為嚴峻,但依舊有一些品牌在嘗試性出海,甚至用自牌在努力扭轉消費者認知,比如海信。但是因為缺芯少屏,所以中國品牌多半靠組裝換來低廉的利潤,海外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度低、導致中國本土彩電品牌的出海一直很艱難。此階段從2006年開始,大概持續了有五六年時間。

其二,產業鏈降本和本地化加速。

逐漸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有大後方支援的本土品牌,開始加速對海外市場供貨。一方面國內以京東方、華星光電為代表的液晶面板企業產能陸續釋放,為整機品牌企業提供了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另一方面,不少品牌在全球各地建立了生產基地,進一步降低了成本和加深了與當地消費者的聯繫。

此階段,中國品牌的本地化生產和更具競爭力的產品,陸續得到海外消費者的認可。

其三,技術和品牌等全面出海。

當中國液晶面板產業成長為全球重要分支的時候,中國彩電整機品牌也開始加速出海。它們在品牌和技術上共同發力,對國際巨頭形成了圍追堵截之勢。比如在品牌方面,海信通過贊助歐洲盃和世界盃等體育賽事,成功讓北美、日本用戶感受到了中國彩電品牌的實力,而TCL則多年冠名好萊塢中國大劇院,使得中國品牌與全球主流文化的融合,也讓TCL品牌在北美地區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而在技術方面,這兩家也得到很大提升。比如海信不斷優化背光分區技術,成為當下數一數二的企業,同時在畫質引擎方面和音響技術方面又得到東芝的“支援”,音視頻技術得到了極大提升;而TCL則是中國最早開展智能化轉型的企業,從智能+互聯網、產品+服務的“雙+”轉型戰略,到現在抓住5G和AI商機,竭力實現AI×IoT時代的王者。

所以當北美、日本數據出爐後,TCL和海信表現如此之好,也是情理之中了。

Q1海信和TCL數據亮眼,只是中國彩電品牌的開始,未來隨著產業鏈越來越豐富,以及中國本土企業在品牌、技術、設計等方面優勢不斷積攢,中國品牌的優勢將進一步凸顯,而這場扭轉性勝利或許在AIoT時代就會到來。

【森科技: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觀的原創打動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留下觀點,共同為科技行業的健康發展出力。對科技感興趣的朋友,請點擊關注“森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