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欲,勿施於人”也是一種善良

“己所欲,勿施於人”也是一種善良

今天聽冬吳相對論的時候吳伯凡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己所欲勿施於人”同樣是一種善良。自己喜歡的東西送給他人不是正確的價值觀嗎?他說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要輕易的送給他人也是一種善良。

記得小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當你給別人送禮物的時候,這件東西你自己都不喜歡就不要送出,要把你喜歡的禮物送給他人,收禮物的人也一定喜歡,這才是你對別人最好的善意。這就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也是《論語》裡的一句話。

我記得我有一件事,我小的時候比較窮,宰的雞鴨魚肉都是用鹽醃起來,所以養成我特別喜歡吃鹹魚醃肉,有時候回老家就帶一點來吃,用清蒸的方法特別美味,我是非常喜歡。我有一次就給女兒夾一塊這樣的“美食”,想和女兒分享,女兒皺著眉頭嘗一口就還給我了,她大聲的說“太鹹了”。我認為我把我最喜歡的食物和女兒分享,對女兒來說並不是美味。

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有這樣親戚,非常的熱心,很關心你的生活工作,他覺得你需要他就會主動提供幫助,雖然你接受了這份善心,你感受的一定是壓力。親友之間的互動是有分寸感的,不要過度侵入對方的生活,把控對方的生活節奏。我有個難處我需要你幫忙,你盡力幫助我,我是非常感激的。“距離產生美”這句話不但適用於愛情,也適用於友情、親情。

“己所欲,勿施於人”也是一種善良

有個男孩特別喜歡打籃球,只要有空就去練習籃球,小小的年紀已經有了職業球員的能力,已經被專業機構預測是未來最有價值的球員。可是媽媽非常的不贊同,一定要走讀書這條路,媽媽非要逼兒子選擇中考高考這條路,媽媽覺得打球會很辛苦很累,是為兒子好。可是兒子哭著對媽媽說:“我喜歡籃球,請讓我打籃球吧?”一個孩子為了自己夢想努力,並且他的努力已經看到價值,作為父母就應該鼓勵孩子繼續實現夢想,不要把自己的願望當做孩子的夢想,這樣的堅持只會給孩子帶來遺憾和悔恨。

在海邊,一個小男孩看到一個小小的烏龜在慢慢的向大海的方向爬行,小男孩就拿起小海龜送向大海,不一會兒,一大群小海龜冒出來向大海的方向爬行,就在這是一群軍艦鳥飛來了,這群小海龜全部被軍艦鳥吃完了。原來,第一個小海龜是給這群小海龜探路的,如果順利到達大海,小海龜就發出可以通過的信息給這一大群小海龜。就是這個小男孩的善心,小海龜發了一個錯誤的信息,這群小海龜被軍艦鳥殺死。

有的時候我們覺得很瞭解他人,都是在自己的角度考慮他人的立場。其實他人的行為都有他人的邏輯關係,你的善意可能對他是溫柔一刀。有時候己所欲施於人,結局是無法挽回的悲劇。

“己所欲,勿施於人”也是一種善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