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開放高峰會16日召開 請get這份重慶內陸開放建設成績單

華第二屆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西洽會”)將於5月16日至19日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舉行。作為本屆“西洽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部開放高峰會”將在16日上午的開幕式後召開。該高峰會以“開放新格局西部新機遇”為主題,圍繞西部大開發、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匯聚中西部省區市代表,共話西部大開發新格局,讓“西洽會”成為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突破的中心平臺和重要抓手。

重慶市內陸開放高地建設都有哪些亮點?先來一睹為快。

西部開放高峰會16日召開 請get這份重慶內陸開放建設成績單

》》開放通道

鐵公水空四種方式內陸腹地可通達四海

近年來,重慶不斷拓展開放通道,統籌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鐵公水空四種方式,全方位推進出市、出海、出境通道建設,形成互聯互通新格局。

截至2018年底,重慶向東,依託長江黃金水道,長江外貿貨運量佔比超過90%,貨值佔比近50%,去年新開通的渝甬鐵海聯運班列已開行143班、運輸集裝箱超1.5萬標箱。今年爭取國家支持啟動三峽新通道建設,推動沿江鐵路建設。鞏固優化外貿集裝箱“五定”快班輪優先過閘機制,引導開行外貿集裝箱專輪。

向西,中歐班列(重慶)累計開行超3000班,2018年開行超過1000班,建設德國、俄羅斯等國外集散分撥點超過40個。今年將繼續拓展中歐班列(重慶)功能,深化拓展中歐班列(重慶)綜合服務,優化中歐班列(重慶)穩定運行,推進班列提質增效,發揮班列對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向南,建立起以重慶為運營中心、對接“一帶一路”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累計開行657班;重慶—東盟跨境公路班車累計開行661車次;重慶—河內國際鐵路聯運班列開行55班。

向北,“渝滿俄”班列實現常態化開行,聯通中蒙俄經濟走廊。

空中,加快打造國際航空樞紐,江北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4160萬人次,國際航線達到83條。同時,加快推進江北機場T3B航站樓及第四跑道建設工程前期工作。並以國際直達為重點,優化國際客貨運航線網絡,持續新開洲際和亞洲客貨運航線。

》》開放平臺

已形成“1+2+7+8”體系引領帶動全域開放

目前,重慶已經形成“1+2+7+8”開放平臺體系,即1個國家級開發區—兩江新區,中國(重慶)自貿試驗區和中新互聯互通項目,3個國家級經開區和4個國家級高新區,1個保稅港區、3個綜保區、3個保稅物流中心(B型)、1個國家級檢驗檢疫綜合改革試驗區。18個平臺外貿進出口佔全市總額的八成,外商直接投資(FDI)佔全市比重超七成。

兩江新區開放引領和口岸集成效應初步顯現,逐漸成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以及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發展基地。今年加快推進果園港開放發展,承接寸灘港物流功能轉移,推動設立首次進口藥品和生物製品指定口岸,建成投用果園保稅物流中心(B型),加快建設中新多式聯運物流基地項目,推動中歐班列、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等多方向國際物流通道在果園港集聚。

今年4月1日,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迎來兩週年,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截至2019年3月,重慶自貿試驗區落地改革試點任務129項,複製推廣試點經驗127項,推出創新舉措141條,形成全國首創案例6個、全國首創制度創新成果11個。今年將爭取國家更大改革賦權,試點試驗“全球維修”“投貸聯動”“市場採購貿易”等政策。進一步深化“證照分離”改革,下放新一批市級經濟管理權限。加快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開展區內工業項目“零審批”“一本報告管全域”等改革,落實建設項目“一費制”。

此外,中新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集聚輻射能力不斷增強,今年要組織籌辦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聯合實施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中新金融高峰會議、“陸海新通道”國際合作論壇。將探索政策舉措和商業模式創新,繼續實施一批功能性、標誌性重點項目,今年爭取1—2家企業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

》》開放口岸

功能不斷完善進出口通關時間壓縮40%

重慶以通關便利化為抓手,逐漸形成暢通完善的開放口岸。目前,全市共有4個開放口岸,具有9類進口特殊商品指定口岸功能,口岸佈局持續優化。今年還要完善現有口岸功能。完成重慶港擴大開放果園港區工作。推進萬州機場口岸(臨時開放)正式開放申報工作。豐富完善指定口岸功能,推動水果、糧食、肉類等口岸功能延伸。

啟動智慧口岸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實現關區全覆蓋,在國內率先實現在線國際結算、提出進口藥械全程追溯等9項創新功能,口岸環節優化逾30%,企業成本下降逾10%。全面實現關區通關一體化,持續深化7×24小時通關保障措施,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壓縮40%。積極清理規範口岸經營服務性收費,水運集裝箱合規成本降低954元/標箱。

今年,重慶還將依託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化口岸基礎資源配置,推進口岸物流鏈智能化和動態空間展現,促進貨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交互。優化智慧口岸建設總體規劃設計方案,推動口岸設施裝備信息化科技化應用,推進智能作業場所、智能查驗平臺、智能信息系統等重點項目建設,推廣“先期機檢”“智能識別”“集中審像”,打造形成1-2個智慧口岸示範工程,積極爭取在重慶率先開展智慧口岸建設試點。

》》開放主體

筆電、汽車產業不斷壯大持續釋放發展新動能

重慶具備良好的產業基礎,是全國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全球重要的筆電生產基地,年產汽車整車300多萬輛,年產電子終端產品超3億臺(件)。近年來,重慶堅持以“高質量、供給側、智能化”為引領,不斷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創新加工貿易模式,積極推動“重慶造”產品走向全球。加快培育新業態,大力發展“保稅+展示交易”、總部貿易、轉口貿易,推進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形成促進開放發展的新動能。全面推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外資管理制度,進一步提升外商投資便利化程度。

目前,全市各類外商投資市場主體超過6000戶,在渝世界500強企業達287家,較2017年增加8家。

今年,重慶將推動貨物貿易主體轉型升級,擴大“重慶造”優質產品出口比重,優化進口商品結構,激發進口潛力。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深入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基本完成兩路寸灘保稅港區(水港)、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空港)、團結村鐵路保稅物流園區跨境電商智能貨物集散中心建設。力爭實現總部貿易轉口貿易額增長5%以上,汽車整車進口增長5%以上。

同時,今年將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用活“智博會”“西洽會”等展會載體,對接達沃斯論壇、博鰲亞洲論壇、財富全球論壇、進口博覽會等高端資源,提高招商引資層次和質量。以“一帶一路”沿線為重點開展國際合作,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往來。推動有條件的重慶企業“走出去”,推進國際合作產業園建設,探索雙向國際園區模式。

》》開放環境

與224個國家和地區“做生意”城市國際化功能愈加完善

重慶以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人文化為依規,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市場環境、人居環境,吸引匯聚全球投資主體。目前,對53個國家施行“72小時過境免籤”,與全球224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經貿交流,累計有20個國家在重慶設立簽證中心,各方往來便利。

今年,重慶還將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立足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重要地位,推動經濟、產業等硬實力和文化、環境、品牌等軟實力同步提升、相互促進,彰顯集聚輻射帶動功能,突出大數據智能化導向,完善城市國際化功能,構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優勢。

深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按照國際標準,統一“單一窗口”申報數據規範,完善“單一窗口”功能。加強重慶“單一窗口”與港口、鐵路、民航、銀行、保險等機構合作對接,打造“一站式”國際貿易服務平臺。探索開展“單一窗口”國際合作試點,為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運營中心建設和發展提供業務和數據支撐。建設實施重慶“單一窗口”“渝快退”綜合稅務便利化服務系統。

還將結合城市提升行動計劃,強化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快構建佈局合理、功能齊全、設施先進、高效安全的現代化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擴大現有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辦學規模,積極引進國(境)外優質教育資源來渝新建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引進一批國際醫院、品牌酒店。積極爭取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籤政策,用好用足用活各項出入境便利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