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車人端午節前說“麻燙”

 

去年,我在說端午節時曾提到洛陽端午節的幾種食品,有“粽子、油角子、油條、麻燙、糖糕”,到了端午節出門的姑娘一般都要選擇其中的四樣,手巧的媳婦兒在家還會做:麻葉、麻花等。擓著“麻燙籃”回孃家看爹媽。這幾年,儘管國家也給大家放假了,但似乎過這個“端午節”不是太熱衷啦。

其它端午食品目前還能看得到,單單“麻燙”消失啦,因為河北有人在網上說:麻燙就是油條,那麼,我們洛陽這邊也有很多人把“麻燙”當做了油條。

油條的是長條兩股合成,因有鹽、鹼、礬的發酵油炸膨化,逐漸與豆豆漿、稀飯配伍成了南北早餐。

麻燙是寬8-10公分,長約30公分,厚約1公分的油炸大餅,工藝比油條簡單多了,發軟面就可,“洛陽話叫:尿床面”但口感差點不如油條。因為很多人在網上與我抬槓,昨天就央求一位周口的小販給我炸了一條麻燙,他的鍋太小,這個麻燙變樣了,但基本是這樣。這就是我們洛陽人說的:麻燙。請大家特別是河南洛陽人注意,咱河南人說的麻燙可不是油條,因為這個夥計說的是河北特色,被百度收錄,很容易被河南人年輕人誤解,因為“麻燙”在洛陽已經基本消失啦。大街上都看不到,端午節也沒麻燙啦,人家用河北人當地的理解,還是百度上,這咱洛陽人把油條叫麻燙也就不稀罕啦。

這個食品我在家跟奶奶、媽媽學過,八十年代初我在職工食堂也幹過,名字與做法基本沒忘。

洛陽車人端午節前說“麻燙”

洛陽車人端午節前說“麻燙”

洛陽車人端午節前說“麻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