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再相信我一次

媽媽再相信我一次

服務對象小明(化名),70後。自小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父母作為知青在新疆插隊落戶,等父母回來後,小明已經是十幾歲了,和父母的親密關係錯過了最佳建立期。母親想管教他,可是已經無從下手。

小明在爺爺奶奶的寵愛下,變得懶散,十幾歲時接觸了不良社會群體,因偷盜,進過少管所,後一直閒散在家。2010年3月因接觸了冰毒,被強戒兩年。經歷此次強戒,對其精神上有所觸動,歸來後想要就業,可由於政審的事被耽擱了。社工得知後,協助其解決政審事宜,但其已經失去了就業的信心,認為社會對其帶有有色眼鏡,社工鼓勵他先學習一技之長,增強自身的就業資本。期間社工帶領他參加小組活動,增強他自身的心理能量,找尋合適的工作。但服務對象表示不願意再去被人評頭論足,就這樣吃吃低保也是好的,母親對其的要求也降到了最低,在家不闖禍就行。但閒散過久,心理空虛的小明在一次外出期間碰到了之前所裡一起強戒的對象,又一次復吸。於2013年1月再次被強戒。2015年1月歸來後的小明痛定思痛,堅決再不與外界吸毒的人員接觸,長期將自己封閉在家中,此時父母已經退休,其母親特別希望他可以走向正路,而父親對其比較失望,不報任何希望。社工上門和其父母溝通,告知他的父母,戒毒過程中家人的支持尤為重要,是小明改變的動力源,母親表示支持,這次小明在家就是看看書,比之前有進步。社工為了小明不至於與社會太脫節,帶他參加了微雕時光小組,通過小組的成品展示,讓其看到自身的價值。同時鼓勵小明試著走向社會,不要怕,自己一定可以控制好自己。可以先去安全的環境下活動,如圖書館、公園等。千萬不要封閉自己。期間小明鼓起過勇氣準備就業,社工也找尋了一份合適的工作讓其去面試。但在面試的前一天,小明又退宿了。社工也沒有勉強他。讓他想想自己未來的路要一怎樣走?父母總有一天要老去,不可能管我們一輩子,社工作為其同輩的人,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建議其先從小事做起,母親身體不好,可以試著陪伴母親,社工也多次上門,教導他們溝通技巧,協助他們一起增強小明的被需要感,增強其責任心和擔當。在陪伴母親治病的日子裡,母子兩的關係得到了極大的緩和。2017年5月小明又碰到一個很久前的朋友,對方讓他幫忙去拿個東西,沒成想是毒品,小明被判非法持毒,被判刑四個月。好在小明堅持操守和對母親的承諾沒有吸毒。小明的母親也在其關押期間因病情加重去世。歸來後的小明第一時間聯繫社工決定不再渾渾噩噩過日子,找一份工作安定下來,不讓母親對自己失望。

2017年12月,在社工的協助下去面試一份食堂的工作,鑑於小明出色的表現用人單位決定讓其到一個更好的工作崗位。但需要學習並考試,拿到一份技能證書。小明猶豫了,回來和社工商量,社工表示支持其去有挑戰的那份崗位,這樣其身邊的人際資源會有一個LEVEL的提升,對於其融入社會有更好的作用。後小明又表示上班了加金了低保要取消,試用期工資又很低,覺得有點打退堂鼓,社工表示會去和居委主任溝通,儘量保持其三個月試用期的低保,緩解其經濟上的壓力,居委主任,在聽到其有改變意願時,大力支持其,答應給其暫存低保,直到其轉正。就這樣一月又一月,小明工作半年、一年,他向遠在天堂的母親兌現自己不再吸毒好好過日子的承諾。

期間小明也經歷過民警的抽檢一直保持了很好的操守,有什麼事情都與社工溝通。用人單位也對其十分的滿意。2019年1月突然有一天社工接到了用人單位的電話,一向表現很好的小明沒有去上班也沒有請假,打電話接。故找到了社工,社工打起電話也沒人接聽,發微信也不回,故社工找到其父親,其父親表示。前一天晚上小明下班睡覺時被外區的警察帶走了。社工問其父親,小明走前說了什麼?父親表示“小明說我沒事,相信我。”故社工安慰其親,要像小明媽媽一樣相信小明一定沒事,讓其耐心等社工消息。然後和用人單位溝通,等小明一天時間,社工相信小明一定會回來工作的。晚上七點多小明給社工打來了電話,表示自己聽社工的碰到抽檢配合他們,但現在毛髮鑑定報告出來了,自己沒事。社工鼓勵其“好樣的,做到直面困難,就是突破了自己的弱點,不再懼怕民警的抽檢.同時兌現了對母親的承諾”。但由於一些辦案的流程公安機關沒有立刻讓小明回來,小明等的有些焦慮,於是社工就陪其微信聊天,讓其穩定情緒,遇事不怕事,自己身正就什麼都不要怕。工作的事已經未其妥善溝通,讓其明天繼續去上班,不要有心理負擔。我們對一件事件的認知保持正向的角度去看待,那麼就一定會有一個正向的結果。時間一點一滴過去在晚上11點多,走出派出所的小明告訴社工自己從沒感覺到這麼自豪過,看著滿天的繁星,感受到好似母親對自己的誇讚。

是的,天空中最亮的星就是母親對你的誇讚。加油!小明,脫胎換骨後的你是最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