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有朋:第四個十年裡,我學會了與自己和解

蘇有朋:第四個十年裡,我學會了與自己和解

每週4天

與你共度生命中的5分鐘

近日,隨著創造營2019的播出,導師蘇有朋頻登熱搜。一段唱跳版的《青蘋果樂園》一出場便燃爆全場。利落的動作、帥氣的演繹,很難想象他已經是一個46歲的人。

現場的Rap備受好評,畢竟當年蘇有朋作為組合出道時,還不是這種元素的歌曲流行當道。

儘管多年沒有舞臺唱跳,但一出場還是驚豔四座。

隨後蘇有朋在微博表示,其實自己對舞臺已經很生疏了,為了這段一分半的表演,他準備了3個月。

三個月,他整整減掉16斤。

他身體力行地證明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也讓人明白了為什麼Rap歌詞裡那句“出道三十年還沒退休,就是我本事”放到蘇有朋身上,會讓每個人都佩服並且信服。

網友們都紛紛稱讚:

從“感覺吃力”到“毫不費力”,中間是“用盡全力”。

回看蘇有朋的職業生涯,不難發現,處女座追求完美的他,不斷挑戰自己,一直在尋求突破。

這幾十年,他從未缺少變換賽道、從頭再來的果敢和勇氣。

蘇有朋:第四個十年裡,我學會了與自己和解

01 站上舞臺,只是故事的開頭

蘇有朋一入行便是高起點。

1988年,蘇有朋和陳志朋、吳奇隆經過層層甄選後,成為臺灣男生偶像團體——小虎隊的一員。

這一年,蘇有朋年僅15歲。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這一年,小虎隊火遍亞洲。

蘇有朋:第四個十年裡,我學會了與自己和解

1989年月,三個稚氣未脫的少年,坐著敞篷車奔赴“小虎隊萬人簽名馬拉松活動”現場。主角還沒有到場,粉絲已把現場圍堵得水洩不通。原本十分鐘的車程,卻走了一個多小時。

三個稚嫩少年,徹底爆紅。

《青蘋果樂園》、《愛》、《祝你一路順風》等歌曲在當時幾乎是人人傳唱,男生們瘋狂模仿他們的舞蹈和造型,女生們瘋狂收集他們的雜誌和海報,小虎隊的人氣達到了巔峰。

蘇有朋後來在節目中談到:

“美夢成真的感覺非常的吸引人,也非常的興奮。可是站在舞臺上,它只是這段故事的開頭而已。其實後面還有很多很多……”

小虎隊的爆紅,對於初出茅廬的蘇有朋來說,無疑是幸運的。然而對於追求完美的蘇有朋來說,似乎又是不幸的。

他不喜歡被人貼標籤,他想要更多的嘗試,展現不同的自己。

蘇有朋:第四個十年裡,我學會了與自己和解

02 實力派“偶像明星”

“小虎隊沒有辦法成為我一輩子的光環”。

想成為一個實力派,彷彿成為蘇有朋的動力抑或是執念。小虎隊解散單飛後,他坦然放下歌手身份,全身心地轉向演藝事業。

從那以後,蘇有朋,一直都出現在觀眾的視野裡。

在小鮮肉層出不窮的“流量時代”,電影、綜藝、影視劇,他從未停下過腳步。

不同於現在的很多流量小鮮肉的“面癱演技”,蘇有朋從小鮮肉出道就演什麼是什麼,絲毫沒有自己本身和曾經角色的影子。

98年第一部主演的作品,就是火遍大江南北的《還珠格格》。

知書達理,天皇貴胄,卻也是翩翩公子,溫潤如玉,曾經是多少人心中的白馬王子。

蘇有朋:第四個十年裡,我學會了與自己和解

驚豔了時光的《絕代雙驕》。

白衣勝雪,武功卓絕的花無缺,完美地詮釋了“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蘇有朋:第四個十年裡,我學會了與自己和解

《情深深雨濛濛》中,一個為情執著又搞笑又愛懟人的杜飛,與之前偏偏公子的角色形成強烈反差,跳脫程度讓人大開眼界。

蘇有朋:第四個十年裡,我學會了與自己和解

蘇有朋版的《倚天屠龍記》可以說是知名度最高、最受觀眾喜愛的一版。

忠厚老實、搖擺不定、老好人的張無忌形象,被蘇有朋演繹得細緻入微。

蘇有朋:第四個十年裡,我學會了與自己和解

那些年,蘇有朋承包了整個暑假。

各個臺同時播放他的作品:五阿哥、杜飛、杭鐵生、易天行、張無忌,多個角色間無縫銜接,自由切換。

但蘇有朋的追求,從來不止於偶像明星。

正如他說的:

“二十幾歲的時候,大家只知道我是乖乖虎,誰會關心我的真正實力呢?我就是被冠上了偶像的帽子,這就是為什麼我到三十幾歲開始拼命地抹掉跟它有關的所有標籤。”

是啊,“偶像標籤”的存在感太強大,他必須做些什麼,才能讓人把注意力從這件事情上挪開。

蘇有朋:第四個十年裡,我學會了與自己和解

03 第三個十年,撕下“偶像”的標籤

在巔峰時期選擇挑戰自我,將一切推翻重來。

2008年蘇有朋轉戰影壇,一部《風聲》,讓他憑藉“白小年”這個角色拿下第3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

他把一個飛揚跋扈又膽小敏感的白小年,演繹得深入人心,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都是戲。

這時,才有人真正看到,他這個“偶像派”明星的演技。

但卻可很少有人知道,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他付出了怎樣的努力。

《風聲》中,白小年是個戲份很少的角色,他卻為此閉關學了一年的崑曲。

他把自己變成戲中的角色,深入骨髓。

由於深陷角色,用了很長時間,才從“陰陽怪氣”的陰柔氣質裡掙脫出來。

這份榮耀,於他來說太不容易。

蘇有朋:第四個十年裡,我學會了與自己和解

《風聲》可以說是蘇有朋從“偶像派”到“實力派”的轉型之作。

獲獎後,蘇有朋發表感言:

“我不需要大家一直關注我肯定我,我只希望有那麼一瞬間,就像現在,會讓人覺得,啊,原來他過去的二十年也挺努力的。”

蘇有朋是個喜歡折騰的人。

他不喜歡待在舒適圈,而是要一直證明自己。

演技得到認可後,他又做起了導演。

憑藉執導的首部電影《左耳》,提名第52屆臺北金馬獎最佳新導演。

而他,在拍完《左耳》後,長了整整一圈白髮。

蘇有朋:第四個十年裡,我學會了與自己和解

第二部作品《嫌疑人X的獻身》,蘇有朋同樣追求品質,凡事親力親為。

電影的每一個細節、每個場景他都要做到極致,電影上映後,迎來了口碑和票房的雙贏。

王凱說:“導演太處女座了,和導演合作,痛並快樂著。”

蘇有朋:第四個十年裡,我學會了與自己和解

他就是這樣拼命,拼命地想要去證明自己。

他說:“很多時候都覺得不可能吧,但每一次的不可能,咬咬牙最後也都可能了。”

蘇有朋:第四個十年裡,我學會了與自己和解

04 終於學會與自己和解

88年,小虎隊中唱著《青蘋果樂園》的乖乖虎;

98年,《還珠格格》中火遍大江南北的五阿哥;

08年,唱著崑曲贏得百花獎的白小年;

18年,手握兩部作品大獲好評的新晉導演。

30年間,歌手、演員、導演,一個個經典的角色,一次次轉型的挑戰,蘇有朋專注的,執著的,用每一個角色證明著自己。

蘇有朋:第四個十年裡,我學會了與自己和解

但就在最近一兩年,蘇有朋突然間察覺到:

“原來我對自己有多嚴厲,我對別人、對朋友、對家人、對世界就有多嚴厲。

然後他開始嘗試著改變自己,腳步慢下來,節奏緩下來,給自己的人生做減法。

他說:

“隨著我對自己學會寬容,對別人、對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對不一樣的存在,也就更寬容了。”

對於他的這句話,深表贊同。

成熟,是對很多事,都能看淡和放下;都能以慈悲和善意,觀望這個世界。

蘇有朋坦言:

“30多年來一直與自己較勁,一心只想轉型成實力派。然而在職業生涯的第四個十年裡,我學會了與自己和解,順勢而為。”

蘇有朋:第四個十年裡,我學會了與自己和解

的確,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會經常較真,跟自己過不去,會給自己設計無數個包袱、地雷、人設和假想敵。只有歷經歲月渲染,人海沉浮,才會明白,放下才會輕鬆,放下才能自由。

特萊斯說:人生最難的就是認識自己。有時面對真實的自己,比一心追求夢想中的樣子還要難得多。

與自己和解,是每個人一生的命題。

就像多年後,蘇有朋面對年輕時的自己說的那樣:

“會好的,都會過去的,你會很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