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時應該不斷提問題嗎?

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有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

——羅曼·羅蘭

閱讀案例

布丁媽媽有個困惑,4歲的布丁一直不喜歡聽她講繪本故事。有一次,她給布丁念睡前故事的時候,孩子忽然說,“媽媽你上班辛苦了,去休息吧,讓爸爸給我讀。”

開始布丁媽媽還很高興,以為孩子懂事了。結果觀察一段時間後,她發現其實孩子是更喜歡爸爸給他講故事。

案例分析

船長了解後發現:布丁媽媽在講故事時候,總是喜歡提一些問題,例:鱷魚為什麼這樣做呢?大灰狼為什麼這樣說呢?

親子閱讀時應該不斷提問題嗎?

但是布丁爸爸不會提這些問題,這也能直觀的讓我們感受到,孩子的閱讀興趣所在。

船長課堂

家長在與孩子共讀時,切記:孩子才是閱讀中的主體。

與孩子共讀,不在聲音的美妙、咬字的字正腔圓,更不在唱作俱佳的豐富表情和動作。其實,與孩子共讀,珍貴的是互動與對話。

大人只要能以身作則,同時瞭解孩子的需求(如不同讀物、閱讀方式等),必然會成為閱讀的推手。

親子閱讀時應該不斷提問題嗎?

成人唯有把閱讀的主導權還給孩子,才能讓孩子持續擁有閱讀的熱情。

對孩子而言,閱讀是本能,是遊戲,只要可以舞動、品嚐、觸摸、傾聽、觀察,並且感覺周遭的各種訊息,孩子幾乎沒有任何學不會的事情。

因此,孩子的閱讀,其關鍵在於有協助能力的大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