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清華搬出北京到四川綿陽的651工程

清華大學難考,很多人說起清華難考,就會有抱怨,為什麼北京學生考清華就不難?憑什麼?還有人為此認為,要是清華搬出北京就好了。其實,清華大學曾經還真有搬出北京的想法。但那次清華搬出北京的舉動,並沒有給全國學生考清華帶來什麼好處。

清華大學群眾難考,對於很多省的考生來說,這需要考到700分以上,才有機會進入清華。750分的總分,要考到700分以上,無論如何都是學霸級別的人物,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可望不可及的神話般的存在。

當年清華搬出北京到四川綿陽的651工程

清華大學是如此的難考,留給人們的是無數抱怨,因為很多人相信,北京學生考清華大學就很容易,甚至有人想當然地認為,普通省份要考700分以上才可以進清華,而對於北京學生來說,差不多隻要達到一本線就可以輕輕鬆鬆進入清華就讀。

當然,這是人們不動腦子不查信息的相當然。其實,我們很容易查到,2017、2016、2015三年,北京考生理科類進清華的平均分是680分、682分、702分。北京學生想考進清華,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這樣說,並不否定,北京學生比起很多省份來說,確實更容易。況且,北京的高考試卷,也普遍認為更容易一些。

清華大學是全國人民的大學,不單純是北京人民的大學,北京學生比其他省份學生更容易,人們認為有失公平,那也是可以理解的事。

那麼,把清華大學搬出北京,是不是就是一個合理的想法呢?

事實上,曾經確實有過把清華大學搬出北京的想法,而且,也確實這樣做了。

說起京校外遷,人們一定會想起1969年10月26日開始的那次著名的“京校外遷”事件,那次有13所北京著名大學搬出了北京。

但是,清華大學遷出北京,時間更早,那是從1965年開始的。清華大學搬出北京的計劃,代號就叫“651工程”。

1965年春,開始實施“651工程”,主要是將清華大學的無線電系整體搬遷到四川綿陽,辦清華大學綿陽分校。校建工程,在建建停停幾經波折之後,到1973年,清華大學綿陽分校的教學樓、行政樓、食堂等主體建築基本完成,形成了綿陽分校的基本格局。

從1969年至1971年,清華大學的無線電系師生分兩批搬到了綿陽分校。從1970年開始,綿陽分校開始招生。

當年清華搬出北京到四川綿陽的651工程

清華大學綿陽分校培養了包括原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在內的1000多名優秀人才,我國的第一個激光測距儀、第一套數字通訊系統等許多重要科研成果也誕生在這裡。

當然,也不能否定,簡陋的辦學條件,艱苦的辦學環境,對清華師生的學習、生活產生了不利影響。

1978年初,經中央批准,清華大學綿陽分校回遷北京,搬遷工作到1979年5月結束。至此,結束了清華大學綿陽分校的辦學歷史。

當年清華搬出北京到四川綿陽的651工程

現在的西南科技大學校址,就是原來的清華大學綿陽分校。當然,西南科技大學與清華大學並不存在淵源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