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B2B電商平臺面臨的四道坎

淺析:B2B電商平臺面臨的四道坎

隨著互聯網技術越來越成熟,B2B電商由於成本低、效率高、效益好等特點,廣受創業者、投資者和消費者青睞。

但毋庸置疑,B2B電商為平臺、製造商與消費者提供了新的交易渠道,為買賣雙方提供了便捷安全的交易平臺。可以說,微觀上提高了買賣雙方的交易效率,宏觀上通過電子商務的產業集群效應,推進了產業鏈發展。

我們看到了B2B帶來的大片利好,同時也不得不正視其面臨的四大難題。這四大難題一直困擾著許多B2B企業,像構建產業鏈過程中設下的一道道坎,阻礙著企業前進的步伐,甚至將許多企業拉下馬。

第一道坎:

能否實現持續盈利

儘管許多B2B平臺的規模、體量不斷擴大,但看營業金額和營業利潤就會發現,大部分B2B電商並未實現持續盈利,真正賺錢 的只是少數中大型B2B平臺,並且這些平臺佔據更完善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

以2015年鋼鐵電商的營業收入為例,鋼銀 電商、找鋼網、歐冶雲商分別為211億元、200億元、198億元。2016年,這3家平臺的營業收入總量則達到千億元規模,處於行業第一梯隊,但其他不少鋼鐵電商平臺營業額卻大幅下降,甚至開始出現虧損。

此外,儘管電商平臺能夠產生利潤,但來自電商交易的利潤比例仍然較低,買賣雙方自動、自願在平臺上 完成交易的數量仍佔少數。而且相比B2C電商平臺,B2B探索之路仍然艱辛,不像美國B2B與B2C佔據相當市場。

在中國,許多行業B2B電商的盈利模式仍很迷茫,未發揮對企業的資源配置優化和降本增效等功效。倉儲業務還只能實現現貨供給,無法做到與平臺無縫對接。同時,未能充分構建供應鏈金融,在資金短缺時無法得到及時補給。

第二道坎:

是否形成標準化建設

電商平臺的標準化建設並非單單指產品方面,更是指各環節交易和服務標準化,達到產業鏈上下游高效、及時對接。舉個例子,如何實現平臺數據與倉儲物流的一致性,如何快速處理客戶的討價還價、質量異議,如何 實現內部人員的高效、即時運轉 等。

除此之外,儘管許多B2B嘗試了信息、數據、物流、倉儲甚至資金上的優化,但仍然沒有形成一套標準化的解決方案,而是採取分而治之,各個擊破的方法。如果缺乏針對市場的統一標準,也會產生市場與倉儲、物流等方面的對接障礙。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如果各個環節分開、獨立運行,缺少一套各方普遍認可的標準,對接過程中會導致 優劣難分、雜亂無章,從而難以達到降本增效、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這樣不僅造成平臺損失,還導致用戶並非主動使用平臺,而是被動使用。

在這樣的情況下,無法降低用戶的時間成本,也無法滿足用戶的差異化需求,用戶自然會更願意選擇傳統貿易方式。電商平臺僅僅成了用戶查找資源、獲取信息的平臺,而不是交易平臺,更不是有效解決問題的平臺。

第三道坎:

是否充分利用大數據

當前,各國對大數據領域都表現出了高度重視,我國大數據行業也處於高速發展期。儘管市場規模已達數百億元,但大數據在互聯網平臺上應用程度仍不夠高,一方面是沒有發展到那個階段,另一方面是數據和產業結合需要時間。

互聯網平臺在應用大數據技術時,需記錄並分析用戶喜好、交易習慣、需求程度、交易品行等,而不能只停留在產品數量、交易量和金額的統計上。

深度的用戶數據積累,能夠提升平臺的預測性和戰略性,還能促進平臺優化建設,特別是在掌握用戶採購節奏、採購地域、運輸路徑與合理配置資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

當然,收集大量的決算數據不僅需要技術,還需要持之以恆,如果沒有專業的技術團隊去做這件事情,則很難獲得高質量的 用戶數據,為平臺提供決策支持。

電商平臺在大數據領域具備先天優勢,它能集中整合各種資源,有利於數據的產生和運用。因此,互聯網平臺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提高自身的平臺競爭力。

第四道坎:

能否精準定位發展方向

當前,供應鏈金融已成為B2B電商平臺的共識,許多平臺沒有找準定位,金融屬性被無線放大,淪為金融衍生品。但大叔認為,

B2B定位應該緊抓服務,整合資源和產業鏈,解決降本增效、優化資源配置的問題,應該從供應鏈優化的角度做深化服務。

電商所有的努力,不論是提供倉儲物流、加工服務還是數據、金融服務,都是為了提升服務能力。未來,電商平臺一定是產業集約的,而不是分散的,交付閉環的產業鏈終將帶來B2B新機遇,而各個環節的服務是至關重要的。


來源:和泰通匯跨境電商、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