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使得所有的行星都是圓的?有沒有例外?

在上世紀70年代時,當宇航員第一次在外太空拍攝到我們的地球時,科學家們喜歡稱地球為“藍色彈珠”,因為看上去地球真的很圓,而且藍的晶瑩剔透。在太陽系行星家族中,地球因為有海洋而顯得很特別。因為,太陽系的其他行星,即使是最小的液態水也被困在數英里深的冰層之下,更別說海洋了。但是地球的“圓”就是另一回事了。

與我們相鄰的兄弟行星,從水星到遙遠的海王星,也都是巨大的球體。即使在太陽系之外,許多行星也都是圓的。其中的原因,我們就要追溯到45億年前行星誕生之時了。在新生的恆星周圍,佈滿了雲朵一樣的塵埃。塵埃之間相互碰撞,然後又粘在一起,慢慢的,形成越來越大的團塊,逐漸形成行星。

例如,像地球這樣的行星,隨著它的成長,引力也會變得越來越強大。所以,這也是我們不飄向太空的原因。宇宙中的任何一個物體,包括我們人在內,都通過引力與其他的物體相互作用。但只有當物體足夠大時,比如像地球這麼大時,我們才能感受到這種引力的作用。

當行星變大時,它的重力會增加,直到它足夠強大到可以使表面發生褶皺。美國行星科學研究所首席執行官兼主任馬克•賽克斯表示:“這就像一個人坐在紙板箱上會把它坐踏一樣。”在一顆新生的行星上,這種引力作用,會同時從各個方向發生,行星就會坍縮成一個球體形狀。

在太空中,許多其他天體,如太陽和月球,都由於重力而變成球形。要產生這種效果,這個物體的直徑必須接近1000公里。較小的天體,如小行星和彗星,引力較弱,因此形狀千奇百怪。例如,土衛十六就像一個土豆。太陽系中的一顆彗星,外形看起來像一隻小黃鴨。

不過,地球也不是完美的球體。因為地球自轉的作用,土地和水會受力產生一個向外拋的離心力,這就像坐旋轉木馬一樣,它轉得越快,你就會抓得越用力,以免嚮往拋甩出去。所以,在地球自轉時,地心引力可以讓地球萬物留在原地,不過,地球的赤道還是會有點略微的凸起。

而月球的引力,也會加深對地球的形狀的扭曲作用。像地球上的海水潮汐,就是因為月球引力的作用。同時,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即使是地球上最堅實的土地,也會作用力的影響而略微隆起。

在太空中,每個物體受到的推拉力都不同。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行星科學家馬克·潘寧說,火星的自轉速度和地球一樣快,但它的引力較弱,所以它表面的凸起更明顯。妊神星是一顆離地球很遠的矮行星,它的自轉速度非常的快,所以,它的形狀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橄欖球,而不是籃球。不過,這些相對於行星的大小而言,也都只是小瑕疵。

所以,從外太空看,地球和火星等行星都是一個挺圓的球體。對此,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