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澤人丨就《牛的故事》、《馬的傳說》等系列作品答IPCEN記者問

大澤人丨就《牛的故事》、《馬的傳說》等系列作品答IPCEN記者問

馬的傳說 丨大澤人 丨200cm×249cm丨彩墨紙本丨2017

時間:二零一五年 ♡

地點:美國紐約 ♡

人物:大澤人 丨 IPCEN記者 ♡

事件:採訪大澤人先生的藝術創作 ♡


▼▽▼

記者:你好,大澤人老師!你好像很喜歡創作系列作品,比如《牛的故事系列》、《馬的傳說系列》、《大浴女系列》、《天鵝湖系列》、《千家詩系列》、《文字欲系列》等等。你為什麼特別喜歡創作系列作品?

大澤人:創作系列作品有很大的挑戰性,你必須圍繞同一個題材和觀念不斷地豐富和變化繪畫語言、色彩、線條、畫面構成等等。我覺得創作系列作品就像創作交響樂,主旋律必須統一,又要變化、豐富、多彩多姿。我喜歡這種挑戰性,每完成一幅新作,感覺又一次戰勝了自我,又一次昇華,又經歷了一次脫胎換骨。

大澤人丨就《牛的故事》、《馬的傳說》等系列作品答IPCEN記者問

赤勒川 丨大澤人 丨 68cm×68cm 丨 水墨紙本丨 2006

款識 丨 赤勒川 隂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 地茫茫 風吹草低見(xian)牛羊 丙戌年驚蟄日作此圖於紐約之三壷草堂大澤人並記

記者:否則就會千篇一律。

大澤人:是的。

記者:請您舉一兩個實例談談創作的原初動機或者想法好嗎?

大澤人:好的。就以《牛的故事》為例吧。牛的身上集中了許多令人欽佩的品質:任勞任怨、堅韌不拔、吃的是草,卻力大無比,貢獻良多。牛的性格也是我們民族性的象徵。我在創作《牛的故事系列》時,特別注意強調某些部位,如龐大的體型,牛角,眼睛等,因為牛的性格,脾氣都集中在這些部位。動手之前,必須觀念先行,首先確定強調什麼,張揚什麼,表現什麼。

大澤人丨就《牛的故事》、《馬的傳說》等系列作品答IPCEN記者問

牛的故事 丨 大澤人 丨68cm×136cm 丨彩墨紙本 丨2012

記者:我發現你畫動物,尤其是畫牛和馬的作品裡,經常畫五隻,比如:五頭牛,五匹馬什麼的。這有什麼講究嗎?

大澤人:我很高興你提出這個問題。首先,請注意:我的藝術屬於表現主義,屬於當代藝術這個大的範疇。畫面上畫什麼,畫幾隻,怎樣畫,都屬於畫面的安排和經營問題。換言之,怎樣舒服怎樣來。這叫:一切為畫面服務!這是當代藝術和傳統藝術的根本區別所在。在當代藝術裡重要的是畫面的構成和表達出來的畫家的情緒。傳統藝術更重視故事性,裝飾性和趣味性等等。

大澤人丨就《牛的故事》、《馬的傳說》等系列作品答IPCEN記者問

馬的傳說 丨 大澤人 丨丨96cm×178cm丨彩墨紙本丨2014

記者:既然畫幾頭僅僅和畫面有關,那麼“五”這個數就沒有什麼其他含義了。

大澤人:不是完全沒有的。“五”是個奇數,不算多,也不算少。無論大畫還是小畫,畫面都比較容易安排。另外,除了畫面需要,也有文化因素在潛意識層面上的作用。比如,宋代大畫家李公麟畫過一幅《五馬圖》。李公麟是宋代藝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這幅《五馬圖》是宋代繪畫的巔峰之作。所以,我常常畫五匹馬,有對李公麟和宋代藝術表示敬仰和懷念的意思。在通俗文化的層面上,“五馬” 或者“五牛”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意義。比如“五” 會使人聯想到 “五子登科”,“五世其昌”,“五穀豐登”。還有“五馬浮渡水,一馬化為龍”的美麗傳說等等。當然,藝術歸藝術,俗文化歸俗文化,聯想歸聯想。這些最好不要相互混淆。

大澤人丨就《牛的故事》、《馬的傳說》等系列作品答IPCEN記者問

五馬圖 丨李公麟 丨29.3cm×225cm 丨北宋

記者:徐悲鴻畫過《八駿圖》,社會上流行的裝飾畫也都是《八駿圖》,這是為什麼?

大澤人:傳說周穆王征戰天下騎過八匹駿馬。但後來畫家畫《八駿圖》,社會上流行裝飾畫《八駿圖》多半和周穆王的傳說無關了。而更多的是因為“八”和發財的“發”諧音,討個吉利。因此,《八駿圖》實際上屬於通俗文化範疇,而與純藝術沒有什麼關係了。

記者:原來這是把兩種不同的藝術範疇混淆在一起了!


▼▽▼

更 多 作 品 欣 賞

大澤人丨就《牛的故事》、《馬的傳說》等系列作品答IPCEN記者問

牛的故事 丨 大澤人 丨96cm×178cm丨彩墨紙本丨2015

大澤人丨就《牛的故事》、《馬的傳說》等系列作品答IPCEN記者問

馬的傳說 丨大澤人 丨 68cm×136cm丨水墨紙本丨2014

大澤人丨就《牛的故事》、《馬的傳說》等系列作品答IPCEN記者問

牛的故事 丨大澤人 丨 68cm×136cm丨彩墨紙本丨2017

大澤人丨就《牛的故事》、《馬的傳說》等系列作品答IPCEN記者問

牛的故事 丨 大澤人 丨 68cm×136cm丨彩墨紙本丨2016

大澤人丨就《牛的故事》、《馬的傳說》等系列作品答IPCEN記者問

神駿 丨大澤人 丨 34cm×136cm丨彩墨紙本丨2017

大澤人丨就《牛的故事》、《馬的傳說》等系列作品答IPCEN記者問

馬的傳說 丨大澤人 丨68cm×136cm丨水墨紙本丨2017

大澤人丨就《牛的故事》、《馬的傳說》等系列作品答IPCEN記者問

雙牛圖 丨大澤人 丨45cm×68cm丨水墨紙本丨2016

大澤人丨就《牛的故事》、《馬的傳說》等系列作品答IPCEN記者問

馬的傳說 丨大澤人 丨68cm×136cm丨水墨紙本丨2017

大澤人丨就《牛的故事》、《馬的傳說》等系列作品答IPCEN記者問

牛的故事 丨大澤人 丨 68cm×136cm丨彩墨紙本丨2016

大澤人丨就《牛的故事》、《馬的傳說》等系列作品答IPCEN記者問

四君子 丨 大澤人 丨 68cm×136cm丨彩墨紙本丨2016

大澤人丨就《牛的故事》、《馬的傳說》等系列作品答IPCEN記者問

五馬圖 丨 大澤人 丨 45cm×68cm丨彩墨紙本丨2016

大澤人丨就《牛的故事》、《馬的傳說》等系列作品答IPCEN記者問

牛的故事 丨 大澤人 丨200cm×249cm丨彩墨紙本丨2017

▼▽▼

藝 術 家 簡 介

大澤人丨就《牛的故事》、《馬的傳說》等系列作品答IPCEN記者問

大 澤 人 丨 Q.X.Wang

大澤人(王慶祥),山東萊州人,當代表現主義藝術家。紐約和北京兩地有工作室。其作品既洋溢著濃烈的故國情懷,又充分體現對西方現當代藝術重大成就敬重有加。評論界認為他是結合中國傳統藝術元素和表現主義觀念的一個代表性人物。

大澤人自幼迷戀藝術,但他並未選擇進藝術院校學習,而選擇攻讀文史哲, 先後獲得河南大學英語碩士和賓州印第安納大學英美文學博士學位。

大澤人善於激情用筆,特別是書法用筆,以及敏感的用色。畫風有時粗獷,奔放,稚拙,變形生猛, 有時簡約,細膩,抒情。大澤人主張“異者藝也,大異者大藝也,無藝不足以言藝也。”

大澤人的作品曾在美國,中國,臺灣等地重要畫廊,藝術館,博物館展覽,其中包括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紐約新藝術中心,哈德遜國際當代藝術中心,臺灣國父紀念館等。其作品還曾多次參加著名國際博覽會。大澤人經常應邀赴各地高等院校演講,如哈佛大學,聖約翰大學,魏瑪學院,加州大學(北嶺),中央美院,清華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等。

大澤人多次接受電視採訪,如美國SINOVISION電視臺《紐約會客室》,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山東衛視等。

1980 Master of Arts,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China.

1991 Doctor of Philosophy, I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USA.

SELECTED EXHIBITIONS:

2019“2019 2ND HUDSON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ART SHOW”, NEW YORK.

2018 “2nd GRAIN RAIN: Q. X. WANG SOLO EXHIBITION”. Xinzhu, Taiwan.

2017 “CERAMIC ART: NEW VOCABULARIES-SECOND NATIONAL TRI-ANNUAL EXHIBITION”. Guangzhou, China.

2017 “Accomplished in Dreams: QX Wang’s Recent Works.” Baiyaxuan Art Center, Beijing.

2016 “Looking Back at the East: Q. X. Wang’s Art - A Parallel Show with Picasso Entering China.” Museum of Modern Ink and Color Art. Beijing.

2016 “Probing East and West – Q. X. Wang, Chen Xiangdong, Zhang Lanjun.” Dr. Sun Yat-Sen Memorial Hall. Tai Pei.

2015 “Fukui, Hsu, Mann, Wang.” Group show at Flynn Gallery, Greenwich Library, Connecticut.

2007 “The Ultra-Tao: Q.X.Wang Art Phenomenon.” Shanghai Art Museum.

2005 “Traditions Challenged.” 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Beijing.

SELECTED ESSAYS:

1. Xu Encun: “ Q.X. Wang: Two-Way Transgression.” China Art, 2007, No. 2.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2. Dominique Nahas: “The World of Q.X.Wang: A Sight to Hold on To: Interpretations of Q. X. Wang’s Art.” 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2005, No.3.

3. Xie Chunyan: “Q. X. Wang --- An Artist Who Gives Birth to His Works”. Contemporary Art News, 2005 No. 7. Taipei, Taiwan.

PUBLICATIONS:

1. “Contemporary Genres: Q. X. Wang.” People’s Fine Art Publishing House. 2010.

2.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ists: Q. X. Wang.” Huawen Publishers. 2006.

3. “Q. X. Wang: Selected Works.”People’s Fine Art Publishing House. 2005.

SELECTED LECTURES:

1. “Contemporary Concepts and My Approach to Art”. Museum of Modern Color Painting. Beijing. 2016.

2. “Creation as Against Interpretation.” Shandong University, 2015.

3. “Art and Differentiation.”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USA. 2013

4. One Hundred Years Art Reformation Re-Evaluate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2013.

5. “Deconstruction as a Strategy.” Qinghua University, School of Art, Beijing.2012.

6. “Difference Means Art.” China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 Beijing, 2011.

7. “Tradition, Semi-tradition, Pseudo-Tradition, and Anti-Tradition.” Chinese Art Research Academy. Beijing. 2007.

SELECTED TV INTERVIEWS:

1. “Q. X. Wang’s Ink Art World.”CCTV “The World of Collection” . Beijing, 2018.

2. “Confronting National Treasures in American Museums.” CCTV4, Beijing, 2018.

3. “QX Wang: Strong Emotions Demand Grand Brushworks.” TV Art Vision , Beijing, 2017.

4. “Poetry in Ink and Colors: Artist Q. X. Wang.” A Feature Story by CETV, Beijing. 2015.

5. “Q.X.Wang: Difference-His Key Note.” Sino-Vision TV. New York, 2013.

大澤人丨就《牛的故事》、《馬的傳說》等系列作品答IPCEN記者問
大澤人丨就《牛的故事》、《馬的傳說》等系列作品答IPCEN記者問

投稿、合作、建議 請私信!歡迎提供優質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