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懶床、磨蹭?我用24塊積木,對孩子進行時間教育!

父母經常會因為孩子懶床,而感到擔憂,可能需要鬧鐘鬧好久之後,才會起床,之所以會如此,主要是因為孩子完全沒有時間概念,這種情況一般會發生在5歲以下的孩子身上。作為一個爸爸,蘿爸我以前我家老二剛上幼兒園的時候也是這樣,會懶床、磨蹭,後來和孩子深談之後,才發現他們壓根就沒有時間的概念,並不能理解時間是會流逝的。所以後來我準備對孩子進行時間教育,發現這真是一件讓人頭痛的事情。但蘿爸通過學習別人的教育方式,然後進行一些細節的修改之後,我覺得應該比較可以適用於每一個孩子,所以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對孩子進行時間教育的。

孩子懶床、磨蹭?我用24塊積木,對孩子進行時間教育!

時間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所以對孩子時間教育,一定要把時間立體化。曾經看過有人用積木把時間變得立體化來對孩子進行時間教育,但在很多實際操作的過程,還是有點複雜,所以蘿爸進行了一些調整和修改,就成以下具體方案了:

24塊積木來代表1天有24個小時讓孩子明白每天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其中對孩子來說一天可能有9個小時左右是在睡覺,所以可以用9塊白色的積木代表睡眠時間8小時是在幼兒園的時間,所以用8塊黃色積木代表學習時間。有2個小時是吃飯、洗漱的時間,所以用2塊綠色積木來代表生活時間。最後,剩下

5個小時,是一天的空閒時間,所以,就用5個藍色積木代表玩耍時間。當所有積木歸位分類之後,告訴孩子每個積木的代表時間。

孩子懶床、磨蹭?我用24塊積木,對孩子進行時間教育!

來到代表睡眠的白色積木,然後告訴孩子如果寶寶的睡眠不夠的話,就很容易生病。如果睡眠超過時間,那麼我們就會佔用其他的時間。

所以從睡眠時間抽一塊積木出來,放到玩耍的時間上。問孩子:現在睡眠少了1個小時了,睡眠不夠了,會怎麼樣?孩子會回答:會生病。(如果要更具象化,可以舉一些比如感冒、發燒、咳嗽等孩子能夠明白的疾病。)然後再問孩子:生病了,你會開心嗎?(可以用實際的例子,讓孩子回想以前生病的情形,他們就可以實際感受不希望生病。)最後引入到晚上希望寶寶可以按時睡覺,如果把睡覺的時間用來玩玩具、做其他的事情,那麼睡眠時間被佔用了,很容易生病。

孩子懶床、磨蹭?我用24塊積木,對孩子進行時間教育!

接下來把積木歸位,然後把其他3種積木各拿1塊放入睡眠時間,然後問孩子:現在什麼時間被佔用了?等孩子回答之後,當然可以根據孩子目前的問題進行引導過去問題點。比如:如果孩子早晨會懶床,那麼就引導孩子,你看早晨你多睡了一會,那麼你去幼兒園可能就會遲到,你的睡覺佔用了學習的時間。而語言的組織可以根據家長對孩子的瞭解進行組織。

孩子懶床、磨蹭?我用24塊積木,對孩子進行時間教育!

至於在幼兒園的時間和玩耍的時間,我想孩子的問題應該不大,當然可能也會有孩子,不願意去上幼兒園,那麼針對孩子的這個問題,父母就可以來到黃色積木代表的學習時間,操作還是按照上面的操作,但是要把學習的重要性先告訴孩子,再通過上面的方法來引導孩子不要抗拒去幼兒園。

孩子懶床、磨蹭?我用24塊積木,對孩子進行時間教育!

當然蘿爸要重點再說的是一個用吃飯、洗漱等生活時間,對於孩子來說這也是很大的問題,吃飯的時候沒辦法好好吃,洗澡的時候也沒辦法好好洗,總想著邊吃邊玩,這也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但是這依然可以用時間教育來引導孩子。來告訴孩子吃飯、洗澡的時間也是有限的,把綠色積木抽1個走放入藍色的玩耍時間中,告訴孩子吃飯的時間如果不夠,那麼就會餓肚子。如果洗澡的時間不夠,不洗澡了,那麼身體就會有細菌,也會容易生病。讓孩子可以明白做很多事情時間都是有限的,而不是無限的。

孩子懶床、磨蹭?我用24塊積木,對孩子進行時間教育!

最後還有一步,是很重要的,就是在時間教育引導完之後,這個時候孩子基本上已經稍微能夠明白一些道理了,那麼父母一定要馬上和孩子做一個約定,就是為孩子的生活時間立界限。睡覺的時間到了就是要睡覺,該起床去幼兒園的時間,就是要快點起床,不要佔用時間。吃飯的時間只有半個小時(比方),那麼半個小時後不管有沒有吃,那麼就收走了,餓肚子也沒辦法。只有這樣讓孩子生活切身體會時間的重要性,那麼孩子才會學會管理時間,不然可能引導完,說說也就過去了,孩子最終只是知道,也沒辦法明白這和自己有什麼關係。

孩子懶床、磨蹭?我用24塊積木,對孩子進行時間教育!

這是蘿爸我自己切身去實踐過的方法,我家老二在經過我時間的教育引導之後,發現我家孩子懶床、吃飯邊吃邊玩的一些壞習慣改了,所以今天蘿爸分享出來,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父母對孩子進行時間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