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攪局 特朗普陰影下的中東

特朗普政府“極限施壓”策略如今正籠罩中東。針對伊朗,美國“拉黑”革命衛隊、取消對8個伊朗原油進口方的制裁豁免、追加對其民用核設施限制、制裁鐵鋼鋁銅等產業;圍繞巴以問題,美國一邊倒支持以色列,預計下月初正式公佈醞釀已久的新版中東和平計劃——“世紀協議”。

伊朗是當前中東的核心熱點,而巴以問題則是中東亂局的根源性問題,二者看似兩條線,實則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加之敘利亞、也門問題和伊朗與海灣阿拉伯國家矛盾,整個中東局勢牽一髮而動全身。

齊魯晚報記者 趙恩霆

“極限施壓”催生新的困境

5月8日,美國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一週年之際,伊朗總統魯哈尼如此前媒體“預告”的那樣,正式宣佈反制措施——中止履行伊核協議部分條款。同一天,特朗普給出回應,下令對伊朗的鐵、鋼、鋁、銅等金屬產業進行制裁。

這是一個月時間內,美方對伊朗祭出的第五項施壓措施。據粗略統計,迄今伊朗已有上千個個人和實體遭到美方制裁。

特朗普上臺後,將遏制伊朗視為美國中東戰略的核心目標。過去兩年多,美國與沙特、以色列這兩大地區盟友“重修舊好”,一改奧巴馬時期美沙、美以關係的尷尬狀態,並試圖以沙特為中心,打造一個海灣阿拉伯國家為主體的“阿拉伯版北約”,以便對抗和遏制伊朗。

為達此目的,美國甚至不惜“犧牲”地區盟國卡塔爾,因後者與伊朗走近,而支持沙特等海灣阿拉伯國家以封鎖、斷交來“教訓”卡塔爾。

除了不斷加碼的經濟制裁,特朗普政府還試圖在外交上孤立伊朗。美國國務卿蓬佩奧7日突訪伊拉克,不惜放了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鴿子。可見,在美國政府眼中,現階段的美伊(拉克)關係更重要、更迫切,穩住伊拉克、避免其倒向伊朗,是美國孤立伊朗的最新一步。

另外,5月5日,美國還宣佈將“林肯”號航母打擊群和一個轟炸機特遣隊部署到海灣,應對“伊朗威脅”。雖然這一部署被爆是美軍計劃內的兵力調動,但“借題發揮”足以反映出美國已將軍事施壓手段擺到了檯面上,與經濟制裁和外交孤立一道,三管齊下,以壓促變,希望看到伊朗經濟崩潰、爆發內亂,甚至政權更迭。

反觀伊朗,國際原子能機構多次發佈報告,證實伊朗一直在履行伊核協議。但美國步步進逼,最終迫使伊朗採取反制措施。

其實,伊朗本可以自美國一年前“退群”,至少是美國重啟對伊制裁後,就使出這一招。為何直到一年後才動真格的?

從外部環境來看,過去一年來,伊朗試圖通過加強與其他簽約方的政治和經貿關係,來規避或減輕美國造成的負面影響,繞過美方制裁,為儘可能地釋放伊朗原油產能、改善經濟和民生爭取最有利的環境。

而且,伊朗繼續履約佔據了道義高地,在政治和外交上握有主動權。但一年來的實際情況,未能如伊朗所願。因而,選擇一個特殊時間點中止履行部分條款,藉此向其他簽約方、尤其是向經貿和安全利益的最大攸關方歐盟施壓,儘快打通確保伊朗石油和金融利益的突破口。

從伊朗國內來看,自從2015年7月伊核協議達成後,就遭到伊朗保守派的反對。特別是魯哈尼連任之後,由於協議鬆綁的制裁未能給伊朗經濟帶來顯著起色,魯哈尼政府面臨的國內保守派壓力驟增,政壇角力差點引發執政危機。此時強硬拋出反制措施,也是想堵住保守派的嘴,為下一步國內政治博弈留出空間。

一個聲音不容忽視,即伊朗革命衛隊威脅封鎖全球石油運輸海上命脈霍爾木茲海峽。這既是伊朗政府展示強硬姿態的一個形式,也可被視為伊朗保守派對美國的喊話,畢竟革命衛隊直接聽命於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且二者均是保守派的代表。

特朗普政府今年以來顯著加快了施壓伊朗的節奏,還必須放在2020年美國大選、特朗普謀求連任的背景下看待。顯然,心急的特朗普想吃掉伊朗問題這塊“熱豆腐”,為自己連任增加砝碼。

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伊朗過去幾十年一直活在制裁中,嚴酷的生存環境塑造了伊朗抵抗型經濟,構建了相對獨立的國民經濟和國防工業體系,抗壓性較強。同時,伊朗近年來外交成績斐然,3月、4月份與伊拉克實現高層互訪,力保盟友敘利亞、支持也門胡塞武裝和黎巴嫩真主黨、與土耳其關係加強,甚至還籠絡了卡塔爾這樣的海灣阿拉伯國家。

在軍事層面,無論是地緣位置,還是軍事實力,伊朗有能力封鎖霍爾木茲海峽。而且,其現有導彈能力,也確實對中東的美軍目標構成威脅。雖然美軍擁有毋庸置疑的絕對實力,但與伊朗爆發直接衝突並不符合美國利益,要知道伊朗可不是16年前的伊拉克。

目前,美伊雙方都沒有將對話的大門完全關閉,但怎麼對話,雙方尚不在一個頻道上。特朗普的“極限施壓”策略已使美伊對話變得不對等,而伊朗恰恰不吃這一套,德黑蘭要的是平等對話。於是,在步步驚心的對抗之後,又產生了新的困境。

“世紀協議”引爆巴以衝突

美國對伊朗加壓的同時,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武裝組織與以色列爆發了罕見的大規模衝突。5月4日至6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傑哈德)等武裝組織,從加沙地帶向以色列境內發生了大約690枚火箭彈,以軍則轟炸了加沙地帶超過350個目標。

像這次如此大量密集地發射火箭彈,穿透以色列先進的防禦系統、造成以方人員死亡的情況,在以往的巴以衝突中極為罕見。而且,巴以問題即將迎來一個關鍵時刻——預計下月初特朗普政府將正式公佈被稱為“世紀協議”的新版中東和平計劃。

特朗普上臺以來,美國政府開始醞釀所謂“世紀協議”。為此,主導此項工作的特朗普女婿、白宮高級顧問庫什納沒少往中東跑。美國一開始就一邊倒支持以色列,迅速修復了奧巴馬時期降溫的美以關係。

這是美方制訂“世紀協議”的大前提,因而這份還未出爐的方案是對巴勒斯坦的變相“極限施壓”,遭到巴方堅決反對,直斥所謂“世紀協議”實際上是“世紀耳光”。而且,該方案也遭到阿拉伯國家和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的反對。

隨著美方正式公佈“世紀協議”的時間臨近,親以色列政府的媒體《今日以色列》近日爆出以色列外交部流傳的“世紀協議”文本內容,要點大致有: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法塔赫)和哈馬斯三方簽署,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建立名為“新巴勒斯坦”的巴勒斯坦國,但不包括以色列在西岸的定居點;耶路撒冷將成為兩國共同的首都,但以色列負責管理該市除教育以外的所有領域;

美國、歐盟和海灣阿拉伯國家提供總額30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為“新巴勒斯坦”提供為期5年的支持,出資比例為美國20%、歐盟10%、海灣阿拉伯國家根據各自石油產量比例共擔70%;“新巴勒斯坦”不設軍隊,防務由以色列負責,但巴方需支付“保護費”;哈馬斯上繳所有武器;約旦河河谷由以色列控制……

這意味著未來的巴勒斯坦國將是一個“怪胎”,與國際社會公認的“兩國方案”規定的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擁有完全主權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相去甚遠。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以色列》曾多次專訪特朗普。因而,在距離美方公佈“世紀協議”僅剩一個月之際,不排除這是美以雙方對外釋放的煙幕彈。此舉意圖有二,就巴以問題本身而言,這是一次對巴勒斯坦、廣大阿拉伯國家乃至國際社會對新方案作何反應的最新試探;放到整個中東局勢的大背景下,這次爆料與美伊關係當前形勢存在極大關聯。

巴以之間之所以爆發這次大規模衝突,既是巴以談判停滯、巴以問題久拖不決的局面下,巴勒斯坦內部哈馬斯、傑哈德等激進派起勢,訴諸暴力對抗的結果,也關聯伊朗近些年來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的擴展。

眾所周知,藉助敘利亞內戰、也門內戰和伊拉克政局演變,伊朗在上述地區的影響力大增,並扶植起諸如也門胡塞武裝這樣強悍的“地頭蛇”“代理人”。與之類似,這些年來一直得到伊朗支持的“小兄弟”還包括黎巴嫩真主黨、加沙地帶的哈馬斯和傑哈德等武裝組織,以及伊拉克境內的一些什葉派武裝。

這些具有較強戰鬥力的武裝派別,恰恰是美國所擔憂的、會對中東地區美國利益構成傷害的“現實威脅”。而這正是美方前不久高調宣稱派“林肯”號航母打擊群和一個轟炸機特遣隊赴海灣的誘因。

反過來看,美方近期對伊朗頻繁出招,同時以色列媒體爆料“世紀協議”文本,二者之間或許是在相互配合和“掩護”,看似一主一次、一明一暗的操作,其實是美方“組合拳”的一部分,其最終服務於遏制伊朗這個美國中東戰略核心目標。

一個強大的以色列,將與包括沙特等國的“阿拉伯版北約”一道,成為美國遏制伊朗的“左右手”。然而,“左右手”還未成型就已暴露不足,“世紀協議”非但無法解決巴以問題,反倒會激起更大的矛盾衝突,甚至危及有所改善的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關係;“阿拉伯版北約”更遙遙無期,埃及不願因此被捆住外交手腳,卡塔爾斷交危機一日不解決,海灣阿拉伯國家就難以重新抱團,更何況伊朗對土耳其、伊拉克、卡塔爾等周邊國家的外交攻勢已見成效。

一旦“世紀協議”這個重磅炸彈落地,不排除會出現中東焦點從美國拉幫結夥遏制伊朗,轉移到伊朗與阿拉伯國家群起反以色列上來。美伊關係對峙升級,與巴以問題逼近臨界點“撞車”,進一步凸顯出中東問題的複雜性,地區局勢又被推到了懸崖邊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