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甘肅定西:揚長避短,脫貧路上底氣足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甘肅定西:揚長避短,脫貧路上底氣足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甘肃定西:扬长避短,脱贫路上底气足

央視網消息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計劃2019年摘掉“貧困帽”,但脫貧攻堅最後階段難啃的“硬骨頭”,正考驗著當地幹部和群眾。

安定區寧遠鎮紅土村53歲的張兵,2017年成功脫貧,他的秘訣是“種植”;

49歲的馬永澤,因孩子生病致貧,今年他主動提出不再享受低保,要脫貧,他的決心來源於“養殖”;

同樣是種植和養殖,但他們的底氣要比過去足。當地積極引導和培育產業發展,瞭解貧困戶的發展意願,旨在發揮當地種養殖優勢,破解農村撂荒日漸嚴重的局面。

諸多嘗試中,他們轉變觀念,思維的破局,無疑激發了他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動力。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甘肃定西:扬长避短,脱贫路上底气足

梯田是定西市安定區主要的種植區,也是當地的美景之一

張兵:從貧困戶到種草大戶

53歲的張兵,不喜歡外出打工,“年齡大,出去打工好多苦力活都幹不了”,張兵說,種地種順了,他還是喜歡種地。

早在幾年前,張兵就種植青貯玉米,定期出售給定西奶牛場,不過那會兒收入不太行,他家一度還是貧困戶。

2012年,甘肅民祥牧草有限公司搬遷至寧遠鎮,張兵開始擴大牧草種植面積。

他承包了將近100畝地,大部分用來種植牧草。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甘肃定西:扬长避短,脱贫路上底气足

種牧草讓張兵家的生活越來越好

2018年,他種植了40畝牧草,收入接近6萬塊錢,忙不過來的時候他還僱人幫忙。

在他的影響下,弟弟也開始承包土地種植牧草,“我們兄弟倆種了村裡近一半的耕地”,張兵說,村裡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出現了耕地閒置的情況,他和弟弟看到牧草行情好,乾脆專心種地。

隨著收入增加,他還增添了鋪設地膜的機械設備和裝載機,盡力讓自己輕鬆點,今年他計劃種植50畝牧草。

有專門的公司收購牧草,他不用發愁銷售的問題,收入一下子有了保障。

張兵說,“前幾年因為孩子還未工作,家裡未脫貧,近幾年孩子們在外地陸續參加工作,自己流轉土地種植了牧草,家裡早就脫貧了”。

馬永澤:主動提出不再享受低保

2015年,是馬永澤很艱難的一年。

孩子生病住院,家裡耗盡積蓄,最終徹底返貧。

但馬永澤不願服輸,想要打好翻身仗。

馬永澤選擇了“養殖”,“以前就有養殖的經驗,繼續幹這個有把握”。

因為當地有養殖的傳統,牛羊肉在當地市場上頗具影響力,目前香泉鎮上還有專門的純畜禽交易和物流中心,把牛羊肉賣往全國各地。

他種了十多畝牧草,隨後貸款20萬開始養牛,當地政府又發放了9只扶貧羊,他的養殖事業就此開始了。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甘肃定西:扬长避短,脱贫路上底气足

馬永澤正在餵羊

馬永澤的計劃很簡單:地裡種植的牧草可以用來餵養牛羊,牛羊的糞便又可以用作肥料,此外,附近有牧草公司可以購買飼料。

目前圈裡有5頭牛,其中2頭即將出欄,他計劃再買進4頭小牛,家裡的羊也有出欄的。

閒餘時間他還開著三馬子(一種三輪農用車)到附近工地打工賺錢。

他仔細盤算後,找到香泉村黨支部書記,主要要求取消低保,稱自己今年要脫貧。

“生活要好,就要付出努力”,馬永澤說。

引進新主體 走出產業扶貧新路子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甘肃定西:扬长避短,脱贫路上底气足

青貯包製作中

對張兵和馬永澤來說,同樣是種植和養殖,但他們的底氣要比過去足。

張兵說,現在牧草很受歡迎,他不擔心出售問題,只是勞動力有限,只能種植50多畝。

張兵的底氣來源於附近的甘肅民祥牧草有限公司,馬永澤養殖的底氣也來源於安定區香泉鎮草牧循環產業園。

在民祥牧草有限公司,記者看到堆放著很多白色的包。

甘肅民祥牧草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益民介紹,他們將新鮮的牧草加工成青貯包,一方面便於存儲和運輸,另一方面經過加工後的牧草更精細,還加入了營養物質,牛羊吃了易消化,所以很受歡迎,當地養殖的農民和合作社也會購買青貯包。

林益民介紹,目前優質飼草的市場需求量非常大,公司的牧草銷往甘肅、寧夏、西藏、四川、重慶、上海和江浙等地區。

公司共設立了原料收購與初級加工點60多個,加工能力達到了70萬噸,但實際上才加工30多萬噸,“目前發愁的是收購的牧草量還滿足不了我們加工的需求”,林益民說,公司建立3萬畝原料基地外,也通過獎勵等諸多方式鼓勵當地農戶種植牧草。

定西市安定區區委書記趙眾煒介紹,為了真正地摘掉“貧困帽”,安定區集中安排了一次大走訪,摸清當地短板和弱點,問清楚老百姓的產業需求和他們的發展意願。

“提高百姓發展產業的積極性,產業選擇上要謹慎,不能為了扶貧而發展產業,一定要選擇百姓熟悉,當地有基礎的產業,這樣到戶的扶貧資金才能夠更精準”。

對安定區來說,要進行產業扶貧,優勢依然是種植和養殖,但趙眾煒認為,當下的農村發生了很大變化:隨著年輕人外出務工,農村面臨著地由誰來種的難題,土地撂荒現象日漸增多。

為此,安定區確定主導產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讓項目和資金跟著貧困戶走,貧困戶跟著合作社走,合作社跟著龍頭企業走。

目前,民祥牧草有限公司帶動合作社32家,培育種草大戶120家,與伊利、新希望等國內大型牧業集團建立合作關係,被評為甘肅省草牧業龍頭企業。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甘肃定西:扬长避短,脱贫路上底气足

甘肅民祥牧草有限公司加工製作的青貯包

安定區香泉鎮草牧循環產業園則以巨盆牧草公司為核心,輻射農牧公司和純畜禽交易及畜產品物流中心,建立了集“牧草種植-飼草加工-牛羊繁育-市場交易屠宰加工-糞便無害化處理-有機肥還田種草”為一體的草牧循環產業園。

一個地方的脫貧,不僅僅是貧困戶的脫貧,還與地方的發展息息相關。

真正可持久的幫助,不僅僅是貧困戶思維的破局,也跟當地發展的破局息息相關。在扶貧路上,將發展和脫貧工作結合起來,尊重老百姓意願,尊重現實,真正激發內生動力,也許才能剷除滋生貧困的土壤。

圖文編輯:陳 剛 初審:馬亞軍 審核:祁鈺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