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響城鎮脫貧解困攻堅戰

在全面小康路上農村一個不能少,城鎮同樣一個不能少。離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不到兩年時間,當廣袤農村脫貧攻堅戰正酣時,2018年正式開啟的城鎮脫貧解困這場硬仗,又該如何打贏打好?為實現城鄉貧困群眾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吉安——

羅仁瑾、朱文潔

“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走前列,城鎮貧困群眾的脫貧解困也要走在前列。”

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吉安打好城鎮脫貧解困工作的踏實踐行。

從短板處發力

——在全省率先吹響城鎮脫貧解困衝鋒號

“全面小康路上,農村一個不能少,城鎮同樣一個不能少。”自打響農村精準扶貧戰役以來,農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農村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當全面小康的目標越來越近,城鎮貧困難題日益成為發展的“攔路虎”。

短板處在哪裡,就從哪裡發力。

吉安市委、市政府精準謀劃、高位推動,著力建立健全城鎮脫貧解困工作機制,在全省率先吹響了城鎮脫貧解困衝鋒號。

——迅速排兵佈陣,層層壓實責任。我市形成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第一副組長,常務和分管副市長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從全市相關部門及縣、區挑選精兵強將,層層推進,讓個個身上有責任,人人身上有擔子。

——積極籌集資金,處處為民著想。全市安排城鎮脫貧解困資金2002萬元,其中工作經費200餘萬元。市財政局撥付市本級專項工作經費10萬元,吉州區預算1000萬元專項資金,打造城鎮貧困群眾脫貧解困工作指揮中心,同時撥付了40萬元工作經費。這些資金將在貧困群眾就醫、就業、入學等方面“兜底”保障。

抓鐵有痕,落地有聲。2018年,吉安城鎮脫貧解困工作多項工作受到省裡表彰,綜合考核排名全省第二,城鎮脫貧解困對象認定和管理方法在全省推廣。安福縣購買社會服務引入第三方評估城鎮低保家庭生活狀況在全省作書面交流;吉州區城鎮脫貧解困信息網絡平臺建設也受到省民政廳充分肯定,全省多個市、縣考察組紛紛前來參觀考察。

以精準為核心

——繫好城鎮貧困群眾脫貧解困工作“第一粒釦子”

脫貧解困的工作核心在“精準”,繫好城鎮困難職工脫貧解困精準識別“第一粒釦子”,是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最重要的一環。

然而,如何精準?吉安有自己的思路。

從精準認定入手。吉安在全省率先下發《關於做好城鎮貧困家庭認定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統一制定支出型貧困低收入家庭證和認定審批表、城鎮貧困群眾幫扶手冊,全面規範貧困群眾身份認定程序,提出貧困家庭建檔要求。同時,加強人員培訓,全市共舉辦培訓班29次,參訓人員達3055人,確保所有扶貧工作人員吃透政策、業務精湛。

不漏掉一個貧困群眾。我市通過開展宣傳培訓、走街入戶重新調查及建立核對信息平臺,對照保障條件對城市低保對象、城市特困供養對象,進行拉網式排查,不留任何死角,確保了我市城鎮貧困群眾一個都不少,繫好城鎮困難職工脫貧解困精準識別“第一粒釦子”。

網絡平臺精準對接。市本級打造了部門聯動的核對信息平臺,全市實現了住房、車輛等12個部門18項信息,26家法人銀行、9家證券公司金融信息的網絡核對工作,能夠全面、精準、快速核查居民家庭經濟狀況,促進精準救助。

截至目前,我市認定城鎮貧困群眾58241人,其中城市低保57020人,城鎮特困人員548人,支出型貧困低收入對象673人,我市淨退城市低保對象1萬餘人。

以群眾獲得感為落腳點

——提速城鎮貧困群眾奔小康步伐

原罐頭廠下崗職工周紅平,患腹腔瘤並腸梗塞,長期治療服藥,沒有工作能力,愛人是廬陵紡織廠下崗職工,視力四級殘疾,也無法工作,兒子上大學,一家人靠低保維持生計。她說:“多虧了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和社區幫扶幹部的關愛,我相信生活會越來越好。”

像周紅平一樣,我市有58241個城鎮貧困群眾,感受著脫貧解困政策的溫暖。

如何改善貧困群眾生活,增強他們的獲得感?我市堅持問題導向,科學謀劃,積極作為,結合實際制定了城鎮脫貧解困“1+8政策體系”,細化了部門職責,出臺幫扶解困措施,拓展了保障範圍,全方位無死角提高貧困群眾生活水平。

明確目標責任,提高城鎮困難群眾脫困工作效率。為杜絕“只要不出事,寧願不做事”、遇事互相推諉的消極敷衍行為,“1+8政策體系”出臺,細化發改、財政、人社等8個相關職能部門的職責和考核指標,制定了各自的三年工作方案。工作的目標更明確了,幹勁更足了,城鎮困難群眾脫困工作步入了“快車道”。

編織脫貧解困網,提升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導致貧困的原因各種各樣,要引導群眾脫貧致富,找準病因很關鍵。我市分類識別,量身定製,從保障基本生活、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社保、社會幫扶等方面入手,細化了城鎮貧困群眾8項主要幫扶解困措施,增加了對城鎮貧困群眾實施水、電、氣、電視和網絡費等減免的各項優惠政策。

同時,拓展了保障範圍。出臺了居住證居民申請城市低保實施辦法,對具有吉安市戶籍的居住證持有人,在城鎮有合法穩定住所和穩定工作且生活困難的,允許提出低保和低收入申請,按規定認定後享受城鎮脫貧解困有關政策。

群眾的獲得感就是工作的落腳點。目前,我市實現城鎮貧困群眾脫貧解困工作全覆蓋,用不到兩年時間實現城鎮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小康路上一個都不掉隊的目標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