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姓起源!

韓姓起源!

韓姓,晉國六卿之一,為後宋國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韓虔為得姓始祖。韓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5位。全國最新排名第26位,人口約有人口884萬,佔全國總人口的0.68%。

韓姓的來源

1、源自姬姓,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①西周滅商,平定管叔、蔡叔與武庚的叛亂後,實行大分封。周公旦分封武王之子於韓,為姬姓之國,地處今山西河津東北。

②為唐叔虞之後裔,以國名為氏。西周初年,周公滅唐後,封姬叔虞於唐,史稱晉國。春秋時期,曲沃武公奪得晉國君位以後,滅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韓國,封其叔父姬萬於韓,稱為韓武子,武子的曾孫韓厥以封邑為氏,稱韓氏。至戰國初,韓厥的七世孫韓虔同趙氏、魏氏一起瓜分晉國,建立韓、趙、魏三國。韓國曆經八代,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被秦所滅。其宗室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為韓姓。 秦滅韓,俘韓王安,置潁川郡。韓國滅亡後,國人以韓為氏,潁川成為韓姓的第一個郡望。

2、少數民族改姓而來:

①鮮卑族改韓姓:北魏孝文帝從平城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改革,把鮮卑姓氏改為漢姓,其中的出大汗氏改為韓。

②滿族改韓姓:滿族哈勒塔喇氏,滿語為Haltala Hala,世居吉林烏拉,後多冠漢姓為韓氏;翰顏氏,滿語為Hanyan Hala,世居赫林臺、嫩河等地,後多冠漢姓為韓氏;赫濟哩氏,滿語為Hegiri Hala,世居輝發,後多冠漢姓為韓氏。

③錫伯族改韓姓:錫伯族哈斯胡里氏,亦稱哈斯呼哩氏、哈呼拉氏,世居伯都訥,清中葉後,改為漢姓韓氏;韓吉利氏,世居伯都訥,清中葉後多冠漢姓為韓氏;韓亞喇氏,世居伯都訥,後多冠漢姓為韓氏。

④朝鮮族改韓姓:滿清建國後,世居義州(今朝鮮新義州)、開城府(今朝鮮開城)的朝鮮族人,皆冠漢姓為韓氏。

⑤鄂倫春族改韓姓:鄂倫春族卡格依爾氏,亦稱卡日基爾氏,世居雅魯河流域(今嫩江支流雅魯河流域),後多冠漢姓為韓;哈爾卡拉氏,滿語為Harkala Hala,世居雅魯河(今嫩江支流雅魯河流域),所冠漢字姓韓。

聚集地(遷徙分佈)

韓姓繁衍發展主要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及唐宋三個時期。

韓姓最初活躍於陝西和山西一帶,商末周初時進入了河南和河北地區。漢晉南北

朝時期,韓姓在河南地區發展迅速,尤其以韓國古都陽翟和南陽為中心,形成了

潁川郡望。同時韓姓向北部、東北地區、山東、江蘇、浙江、甘肅、四川播迂。

唐朝後期,韓姓始入廣東和福建。韓姓在東晉、隋唐時期的北方地區戰亂中,損

失較大。宋朝時,中原人群大量南遷,韓姓也隨之遷往廣東、福建一帶。元明清

時期,江浙一帶的韓姓人較大規模繼續南遷,有的遷居臺灣,甚至漂泊海外,到

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定居。

韓氏家訓

韓氏家訓(1)

家為國本,國乃家藩。齊家旺族,令憲謹嚴。

規矩秉存,胤禎綿遠。興毓傳繼,維訓是範。

教婦初來,育女閨間。賢良為本,百行孝先。

勤儉如金,優言福添。積善成德,懿行播遠。

姑嫂弟侄,如親待見。睦鄰善處,親扶朋念。

體恤禮讓,雅量心寬。行端成品,世代尚衍。

人初性近,習而相遠。雕則成器,苟縱乃遷。

稚蒙即教,引長勵短。循循善誘,曉理篤踐。

靜敬勤恆,心井達練。格物致知,慎獨為然。

檢身在外,整齊肅嚴。持守於內,主一無兼。

行必莊恭,慎言寡談。見賢思齊,居上要寬。

溫恭儉讓,與人為善。博惠於民,拯人急難。

敬事誠謹,護法遵範。富而不驕,貧則弗諂。

耿潔無疵,塵暮不染。厚德載物,若水上善。

諫長委婉,恭不違怨。敬上竭力,常思安然。

生養恩重,反哺湧泉。家業無爭,開創紀元。

曲全枉直,窪盈敝淺。存已化物,順其自然。

遇事虛懷,內方外圓。未雨綢繆,遐爾是瞻。

胸懷宏闊,識見開遠。武功文為,特立卓然。

唯品是競,當知高寒。宅心仁厚,和致乃賢。

韓氏家訓(2)

家為人根,國乃家藩。家國一體,國泰民安。

仁義禮智,誠信軌範。治國平天,齊家務念。

教婦初來,育女閨間。賢良為本,百行孝先。

勤儉如金,優言福添。積善成德,懿行播遠。

婦賢夫貴,子孝媳賢。姑嫂弟侄,如親待見。

睦鄰善處,親扶朋念。體恤禮讓,雍容心寬。

人初性近,習而相遠。雕則成器,苟縱乃遷。

稚蒙即教,引長勵短。循循善誘,曉理篤踐。

靜敬勤恆,心井達練。格物致知,慎獨為然。

檢身在外,整齊肅嚴。持守於內,主一無兼。

行必莊恭,慎言寡談。見賢思齊,居上要寬。

溫恭儉讓,與人為善。博施於民,救人危難。

富而不驕,貧而不諂。敬事誠信,護法遵範。

耿潔無疵,塵暮不染。厚德載物。若水上善,

諫長委婉,恭不違怨。敬老竭力,常思安然。

生養恩重,反哺湧泉。家業無爭,開創紀元。

曲全枉直,窪盈敝淺。存己化物,順其自然。

虛懷若谷,內方外圓。未雨綢繆,行近謀遠。

胸懷宏闊,視見開遠。文治武功,特立卓然。

唯品是竟,當知高寒。福至心靈,世代聖賢

韓姓歷史名人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韓姓歷代名人342名,佔總名人數的0.75%,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十三位;韓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58%,排在第四十四位;韓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55%,排在第四十位;韓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47%,排在第四十七位。

姓名生卒年籍貫主要成就韓非約前280-前233年河南禹州戰國末期思想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韓王信?-前196年韓國(今山西、河南一帶)漢初將領,韓國太尉韓延年?-前99年郟城(今河南郟縣)漢朝成安侯韓安國?-前127年梁成安(今河南汝州)漢朝宰相,一代名臣韓當?-226年遼西郡令支縣(今河北遷安)東吳名將韓雄生卒年不詳河南東垣北周將領韓擒虎538年-592年東垣(今河南新安)大隋上柱國韓愈768年-824年河陽(今河南孟州)唐朝文學家韓瑗606年-659年京兆三原(今陝西三原)唐朝宰相韓休672年-739年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擔任宰相,犯言直諫韓滉723年-787年長安(今陝西西安)唐代畫家,宰相韓偓約842年-約923年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詩人,著有《玉山樵人集》韓令坤923年-968年磁州武安(今河北武安)北宋開國名將韓延徽882年-959年幽州安次(今河北安次)遼朝宰相韓崇訓955年-1010年磁州武安(今河北武安)檢校太傅韓琦1008年-1075年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三朝宰相韓彥直生卒年不詳綏德(今陝西綏德)尚書,宋朝名臣韓世忠1089年-1151年延州(今陝西綏德)韓家軍統領,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韓侂冑1152年-1207年安陽(今河南安陽)追封岳飛、開禧北伐韓山童?-1351年欒城(今河北欒城)元末紅巾軍領袖韓林兒?-1366年欒城(今河北欒城)元末紅巾軍領袖韓爌1564年-1644年山西永濟大明內閣首輔韓文1441年-1526年洪洞(山西洪洞)太子太傅,尚書韓錦雲1806年-1874年海南省文昌縣雲南糧儲道[14]韓復榘1891年-1938年直隸霸州(今河北霸州)民國山東省政府主席韓有文1912年-1998年青海化隆新疆政協副主席韓先楚1913年-1986年湖北紅安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上將韓俊卿1916年-1966年籍貫不詳旦角演員韓文藻1923年-上海愛德基金會秘書長韓正1954年-浙江慈溪上海市委書記[15]

韓信:西漢初期官至大將軍,封為楚王,後貶為淮陰侯。著名軍事家。他智勇雙全,治軍嚴明,輔佐劉邦平定天下,屢建奇功,運籌帷幄於千里之外,有“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之頌。與張良、蕭何並稱“興漢三傑”。著有《兵法》三篇。

韓當:字義公,幽州遼西郡令支縣(今河北省遷安)人,與右北平郡人程普都是幽州人,三國吳名將、都督。因為長於弓箭、騎術,膂力過人,武藝高強,英勇善戰,被孫堅賞識。參加過多次重要戰役,佐孫氏屢建戰功,熟悉水戰,勇猛過人。222年夷陵之役,與大都督鎮西將軍陸遜、昭武將軍朱然共同在南郡的涿鄉攻擊並大破蜀軍。轉任為威烈將軍,封都亭侯。曹魏的上軍大將軍曹真攻擊南郡,韓當保守東南方,在邊境身為將帥,激厲將士同心固守,又敬重督司,遵行法令,孫權稱善。223年,封石城侯,升遷為昭武將軍,遙領荊州冠軍郡太守,後來又加都督的稱號。統帥敢死及解煩營兵萬人,討伐丹陽郡賊寇,擊破。旋即病逝。兒子韓綜承襲侯爵、統領兵馬。

韓愈:唐朝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首,首開宋明理學之先河。他還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稱為“百代文宗”。

韓非:戰國末期思想家,法家創始人韓國公族,與李斯同師事荀卿。他縱觀天下形勢,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提出“緣道理以從事”,實現“法、術、勢”合一,以收“道法萬全”之效果。

韓滉:唐代畫家。字太沖,長安(個陝西省西安)人

。德宗朝宰相,這樣一位高官顯貴,卻尤好畫田家風俗,人物水牛曲盡其妙。 《宣和畫譜》記載他有作品三十六件,其中表現農村生活與生產的就有二十四件。他的畫,與張萱、周棠所表現的綺羅人物有所不同,兩者似不可比,把選材重點從宮廷、豪門生活擴大到當時的農村,這是中國風俗畫發展中的 大進步。韓滉描寫農家風俗的繪畫,至今傳世的只有這幅《五牛圖》 。

韓偓:唐代詩人。字致堯(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人。龍紀元年(889年)進士。歷任左拾遺、刑部員外郎、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兵部侍郎等職。昭宗倚重之,欲拜相,固辭不受。後因忤朱溫,兩遭貶謫。又詔復為翰林學士,懼不赴任,入閩依王審知。他十歲能詩,李商隱贊為“雛鳳清於老鳳聲”(《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詩多感時傷亂之作,頗具風骨。而其《香奩集》則輕薄香豔,開“香奩體”詩風。著有《玉山樵人集》等。

韓琦:河南安陽人,與范仲淹共同防禦西夏,名重一時,有歌贊之:“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

韓昭侯:戰國名君,建立了因功行賞制度,於是韓國大治,諸侯不敢來犯。韓非:戰國末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人, 《韓非子》一書,為先秦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

韓擒虎:東垣(今河南省新安)人,字子通(538-592),出身將門,父為北周大將軍,襲封新義郡公。因軍功升至上儀同,曾任永州、和州刺史。隋朝建立後,經高熲推薦為廬州總管,坐鎮廬江(今安徽省合肥),為滅陳做好準備。開皇八年(588年)十一月,隋以韓擒虎為先鋒,率精兵五百人自橫江夜渡,襲取採石(今安徽省當塗縣東北),向建康挺進。所過之地,陳軍喪膽乞降,由是很快便攻下建康城,並俘陳後主於枯井之中。韓擒虎以功封上柱國,出為涼州(今甘肅省武威)總管。不久召還,開皇十二年(592年),突發病而死,時年五十五。

韓湘子:道教八仙之一。唐朝韓愈的侄孫子。生性放蕩不拘,不好讀書,只好飲酒,世傳其學道成仙,在二十歲時去洛下探親的時候,傾慕山川之趣而一去不返,二十多年音訊全無。在唐元和年間,忽然回到長安,衣衫破舊,行為怪異,韓愈讓他入學校和學生們讀書,但韓湘子和學員討論時一言不發,只跟下人賭博,喝醉了就睡在馬房中睡三天五日,或露宿街頭,韓愈擔心不已,問他“人各有所長,就算小販也有一技之長,你如此胡鬧,將來能做什麼呢?”韓湘子說:“我也有一問技巧,只是你不知道。”韓愈問:“那你能做什麼?”當時正值初冬季節,令牡丹花開數色,又嘗令聚盆覆土,頃刻開花。韓湘子後傳說跟呂洞賓學道。位列仙班。

韓世忠:南宋大將。他與岳飛同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先在河北屢敗金兵,後駐鎮江曾以八千兵迎擊金兀朮,激戰黃天蕩,金兵聞之膽寒。

韓山童:元末農民起義軍(紅巾軍)領袖。原為欒城(今河北省欒城)人,其祖父為白蓮教主,被謫徙廣平永年(今河北永年東南)。韓山童繼續宣傳白蓮教,倡言“天下大亂,彌勒佛降生,明王出世”;他的徒弟劉福通等宣傳他是宋徽宗八世孫,當為中原之主。至正十一年(1351年)黃河多次決口,元政府徵民夫15萬,在戍軍監督下治河。趁此機會,韓山童與劉福通等鼓動治河民夫起義。他們發佈文告,揭露元王朝殘暴統治,聚眾宣誓,殺白馬黑牛,以紅巾為號,舉行起義。起義軍以紅巾裹頭,故稱“紅巾軍”。後被元統治者察覺,韓山童被捕犧牲

韓復榘:河北省霸縣人,行伍出身,是馮玉祥十三太保之一,後脫馮附蔣,任山東省主席八年,捕殺大批共產黨員、人民群眾,鎮壓共產黨領導的農民武裝暴動。同時截留地方稅收,擴充自己的軍隊,與蔣介石的中央保持半獨立關係。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負責指揮山東軍事,承擔黃河防務。日軍進攻山東時,不戰而放棄山東。後又與劉湘等人密謀倒蔣。1938年1月11日被蔣介石邀至開封參加北方將領會議。後扣押至漢口,24日以“違抗命令,擅自撤退”罪被處決。

韓曉鵬:滑雪運動員,冬奧會滑雪冠軍

韓啟德:當紅作家

韓少功:當紅作家

韓寒:青春作家

韓紅:當紅歌手

韓雪:當紅歌手,演員

韓小紅:慈濟國際體檢CEO

韓風:報社總編

韓三平:著名電腦特效工程師

韓羽: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韓進:中國筆記學家

韓美林:著名畫家,奧運福娃作者

韓喬生:央視體育頻道解說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