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養兒防老變“高齡”啃老

最近,闊別銀幕18年之久的法國喜劇片《超齡孝子》中的啃老主人公唐吉,攜續集《唐吉歸來》回到法國人的視線中。新片裡,44歲的唐吉帶著混血女兒回到已經離開13年的父母家。

雖然只是一部電影,但它也揭示當今法國社會的啃老現象。並且,現實往往比電影更殘酷。

經濟負擔太重

啃老比例驚人

據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2018年調查數據,法國18到29歲年輕人46%選擇住在父母家,相比2001年增長14%;超過30歲的法國人則有2%仍同父母居住在一起。據法國國家人口研究所調查數據,4.4%法國男人和2.4%法國女人在40歲左右時仍居住在父母家。

隨著與日俱增的房價,一些法國人僅靠工資根本無法負擔高昂的房租,更別提買房。

“如果沒有父母,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我的工資根本沒有辦法支付我的生活。”43歲但生活仍無法獨立的洛朗,在結束10年的海外旅店接待員工作後返回法國。由於薪水大幅度降低,他選擇回到父母家來減輕經濟負擔。

有些法國人則因為健康問題加重了生活負擔。“我根本無法支付房租和兩個女兒的生活費,父母建議我和他們一起住來減輕生活負擔。”46歲的蘇菲多年飽受疾病困擾,她的生活似乎更加艱辛,最後不得不選擇帶著女兒住在父母家,但是每晚只能睡在客廳沙發上。

多數父母選擇

歡迎孩子回家

一些法國父母並不歡迎已經步入中年的孩子繼續住在自己家,因為住在父母家的孩子不需要支付房租和任何生活費用。多一張嘴在家吃飯,無疑增加了父母的經濟負擔。

在交通意外中嚴重受傷的穆麗爾,由於沒有達到法國法定殘疾人標準,無法領到殘疾補助金,只能帶著23歲的兒子和15歲的女兒住到母親家。她表示,在母親家的生活又拘束又壓迫,“我就是媽媽家的外來移民,她讓我覺得我欠她很多。”

但也有更多父母隨時準備迎接孩子回家。“我可不能讓我的孩子生活在大街上。對他們來說,住在父母家或許不正常,但是對我來說,父母應該隨時迎接孩子回家。”弗朗索瓦表示從來沒有要求孩子搬出去,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是很幸福的事,可以繼續培養兩代人之間的默契。

害怕獨立生活

啃老必然加劇

《這些永遠長不大的成年人》一書作者、法國社會學家奧吉里認為,在唐吉電影中展現了成年人需要面對的三個社會問題:難以實現經濟獨立,不知如何減少隔代衝突,停留在低齡階段的願望。唐吉現象嚴重的一代根本無法承擔作為成年人的職責,住在父母家就是為了避免承擔自己的獨立生活。

另一位社會學家馬丁對此表示贊同。她表示,人們的思考能力決定了他們的獨立能力,但是現在家長對孩子有太多希望和顧慮,總會強迫孩子聽從他們認為正確的選擇以確保萬無一失,久而久之讓孩子沒有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所以糟糕的是,十年後法國啃老現象只會越來越嚴重。

馬丁認為,2008到2010年的金融危機後,隨著收入大幅度降低,法國年輕人需要面對的貧困問題遠比已退休人群的情況嚴重得多。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們似乎不得不給予已經成年的孩子們更多經濟方面的幫助。

馬丁表示,即使幾乎所有父母都知道應該支持孩子自己的選擇,但實際上,當孩子獨自面對風險時,家長們並沒有及時放手。(任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