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來源 | 華大母嬰(ID:BGI_baby)

和孩子溝通是需要技巧的,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用。

——睿媽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分食物

沒吃早餐出門,妞拿片面包我拿塊餅乾先墊墊肚子。但是剛一出門她的麵包就掉地上了。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因為生理上的弱小,寶寶常常感到無力,她拿不到櫃子頂上的東西,不會像媽媽一樣炒菜,打不開爸爸電腦……

所以孩子很渴望擁有掌控感,以此來克服這些無力感。

因此,她要的不是平均,而是要由自己來平均。

那我們就大方出讓點權力,讓小鬼當家。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追媽媽出門

「我也要去!」

是女兒三歲以後的口頭禪。每次我出門她就會問媽媽你去哪,但無論我回答什麼,她都會緊跟一句:「我也要去!」

一般能帶我都帶著她,有時真不方便,但一籮筐的話之後她還是不鬆手。

有一次忽然間我就變成了她: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說完這幾句,我們倆竟然不約而同哈哈大笑在一起!

一方面,是前面提到的無力感,通過角色互換她變成媽媽,擁有了掌控感;

另一方面,這個假裝遊戲玩起來很搞笑,平日裡無所不能的媽媽竟然哭了。

這讓她頓時放鬆下來----原來不止我會哭,媽媽也會。

以及,她還像照鏡子一樣看到了自己的樣子,體驗了媽媽的難處。

幾方面一結合,她決定放手。

這個遊戲我們玩了很多很多次,以致於有時候她習慣性說出「我也要去」四個字之後,自己就笑了。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媽媽被嫌棄

有幾次吵著要爸爸陪睡不要媽媽,按理說這是媽媽求之不得的放鬆機會。

但奈何爸爸在工作電話上走不開,媽媽被嫌棄也只能硬著頭皮上: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你陪我,我陪你,有區別嗎?

區別就在於掌控感。

我陪你,主動權在我,你陪我,主動權在你。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見啥要啥

每次進超市,小盆友總能第一時間發現好吃好玩。真是哪裡有雷踩哪裡。

有次發現毛絨熊,樂滋滋跟我說:「我要!」

老媽心裡發愁:家裡毛絨玩具一箱一櫃的,可不能再買了!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誰說「要」就等於「買」呢?

很多時候我們誤解了孩子的需求,抱幾分鐘、和毛絨玩具合影,都可能滿足。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不肯 game over

從兒童樂園離開、關掉電視、和好朋友分手……孩子們喜歡的活動如何結束,常常是個難題。

一句「我們該走了」孩子們就像沒聽見一樣。

有時家長被惹毛,甩下一句「你再不走我走啦」,既不管用還特尷尬,她不走,你真的會走嗎?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成人覺得時間很長,因為他們在無聊等待;

孩子覺得時間很短,因為他們樂在其中。

如果此時引入客觀的計時工具,則能避免很多矛盾。

既解決問題,還培養孩子時間觀念,何樂而不為。

有人說,這方法不管用。

我曾經見過有媽媽約好一分鐘後,既不看錶,也不設鬧鐘,只是自己想走了就隨口一說:「喂,一分鐘到啦!」如此投機取巧的辦法剛開始能糊弄,孩子稍大一點就失效。

這裡有一個重要細節:對話中的「幾分鐘」務必讓孩子來決定,而不是由大人拍腦袋。原因?前面講過的掌控感。

女兒現在七歲,這辦法用了四年依然有效,靠的就是由她來決定幾分鐘。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害怕打針

打針、吃藥、見醫生,幾乎每個孩子都害怕。

故作清淡地說一句「不用怕,不疼的」,寶貝不信呀,因為試過一次就知道了,根本就不是「蚊子咬一樣」!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做好這些心理彩排,我抱著她去了。

她也信守承諾,自己伸出手給醫生,雖然一邊忍不住流眼淚。

對於孩子們陌生害怕但又必須經歷的事情,與其去粉飾,不如讓她瞭解真實,說出她的感受,提前做心理彩排。

從那次以後,打針抽血基本都是這樣,我抱著她,她自己把手伸出去給醫生。

嗯,讓她自己完成這個關鍵動作,依然是考慮她的掌控感。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進廚房「搗亂」

父母不可能時時圍著孩子轉,比如媽媽做飯的時候,既要看鍋,還要看孩子,怎麼辦?

後來想,乾脆每天給你安排點廚房的活兒,反正你也喜歡,這樣呆在身邊我安心。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孩子聽你話!

對小屁孩而言,爸爸媽媽就像個磁場。

所以,當我們要忙自己的事時,與其把小跟屁蟲往外推,不如讓她靠近我們參與其中。

什麼時候她心甘情願離開了,心也安靜下來了。

做飯時給把菜,工作時給些紙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