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甘而可

在人類歷史發展的手工業時代,人們生活的日常用品我們常稱之為器物、器具、器皿,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須臾不能離開。器物的材料往往來源於大自然界的動植物、礦物。青銅器及其它金屬器具,陶、瓷器皿,竹、木器具是最早也是最廣泛使用的日常用品。……而這些器物特別是木竹器具在使用過程中很容易被損壞被腐蝕、蟲蛀、變形等,為了延長器物的使用壽命以及增添器物的外形美觀,漆,應運而生了。


大國工匠——甘而可


漆,是北緯30度,東經120度左右我國南方山區生長的一種落葉闊葉林樹上的汁液,如同橡膠、松脂提取的方法一樣,割皮使之滲液收集,新鮮的生漆呈乳白色狀,遇空氣迅速氧化成褐黑色,因此,生漆最純正的顏色為褐黑色。漆,最常見最初的功效可能就是與桐油結合塗於木、竹、帛之表面起到防護作用,我們稱之為油漆。與礦物等顏料結合塗於器具表面起到美化效果,我們稱之為髹飾。以軟質材料塑造形體並以生漆、苧麻、漆灰等材料包裹凝固後剔除軟質材料,其凝固後的外殼再髹飾,我們稱之為脫胎漆。


大國工匠——甘而可


1979年,年方24歲的甘而可招工到屯溪市工藝廠當一名學徒工,師從俞金海學習漆器工藝,早在1959年,屯溪工藝廠曾參加人民大會堂安徽廳屏風漆畫‘’百子圖‘’的製作,隨後,以甘金元、俞金海為代表的老漆工成功試製出螺鈿鑲嵌和犀皮漆、漆砂硯等失傳多年的徽州髹飾技藝,工藝廠聲名遠播。這個15歲學過木匠血液裡流淌著工匠基因的年輕人,在厚重的徽州文化滋養下,對未來充滿無限的希望,他默默地跟著師傅從最基礎的工藝學起,勾圖畫稿,製作木模,刻漆,雕刻硯臺,只要是工藝廠需要的技藝,初生牛犢不怕虎,他都去嘗試。1985年,作為優秀人才被選拔到屯溪工藝美術研究所工作,他更有機會深入探索刻硯、刻漆、脫胎漆及髹飾技藝,1988年,身懷多門技藝的甘而可毅然辭職下海,成立屯溪旅遊工藝開發研究所,同時在屯溪老街開了家集雅齋文房四寶店。


大國工匠——甘而可


大國工匠——甘而可


甘而可有了自己的門店,他清楚記得,第一天,第一筆生意,一盒徽墨,賺了5元錢。他讓妻子將錢夾在書裡留作永久的紀念,再困難也不能用。做生意他依然恪守做手藝的精神,不欺不假保本微利,一天,他的小店賣出一些文房用品,一下賺了5000元,他感到異常的激動和興奮,在那個年代萬元戶就是財富的標識。甘而可一邊雕刻歙硯,一邊經營自己的小店,文房四寶作為徽州的特色產品受到越來越多的遊客喜愛,小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富足殷實了。1996年恩師俞金海離世了,徽州犀皮漆、漆砂硯眼看後繼無人,面臨失傳境地,市場上漆器工藝粗糙,漆料多用腰果漆或樹脂漆,大漆鮮見,他的心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酸楚,2001年,生意正在紅火之時,他與妻子商量,關店謝客,要用有生之年恢復搶救瀕於失傳的漆器工藝,重操舊業,重振輝煌。


大國工匠——甘而可


大國工匠——甘而可


他又成為了一名工匠,從哪兒開始呢,這幾年雕刻歙硯有了感情,還是從恢復漆砂硯開始吧。他從臺北故宮出版的《西清硯譜》裡挑了6方不同款式硯樣,開始了他艱難的探索。

這6方硯取自乾隆仿古石質硯,分別為綠端〔天成風字硯〕、歙石〔玉兔朝元硯〕、澄泥〔八稜澄泥硯〕、〔壽殿犀紋硯〕、〔石渠閣瓦硯〕和〔海天初月硯〕。以上乾隆年制的6方硯,材質不同,色澤各異,為了再現每方硯的原貌特徵,從形開始,到色彩的調配,他不知熬過多少過不眠之夜,不但要形似,更要神似,甚至歲月在硯上留下的痕跡也要逼真,以達到亂真的地步。所有這一切漆是主角。


大國工匠——甘而可


如何表現綠端的淺嫩色彩,古代漆砂硯從未出現過,因為極細的粉末倒入生漆後都會變成深褐色,只有將生漆處理成接近透明狀。為了突出澄泥的蝦皮紅特徵,他在生漆中加入大量的紅紫砂和銀硃砂粉末。在製作歙硯時,他別出心裁地使用犀皮漆的原理,大膽使用色差,放棄前人用雕刻來表現兔子。瓦硯製作別有講究,硯面色彩力求表現出屋瓦經年曆久的損舊與古樸,硯背的凹面也用稠漆做成麻布紋,與屋瓦疏鬆有孔的質感相呼應。6方硯造型典雅,線條挺括,弧面舒展,轉角連接自然,他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找回了失傳己久的技藝,喚醒了自己的創作靈感,書寫了漆器工藝史上的一段神話。


大國工匠——甘而可


大國工匠——甘而可


他的探索在繼續中,為了給6方漆砂硯中的歙硯配上相匹的盒子,他嘗試闖入工藝複雜,工序嚴格,費時耗力,代表徽州特色的犀皮漆的世界裡,犀皮漆在中國南方行業術語裡稱‘’菠蘿漆‘’,器物表面平滑,由數種色彩組成變幻莫測具有韻律美的紋飾的漆器髹飾技藝,因其工序中打埝突起的漆面似菠蘿眼,故名菠蘿漆。北方稱其‘’犀皮漆‘’或‘’樺木漆‘’,也是因為其變化律動的花紋與犀牛肚臍坐臥磨光的皮膚肌理或是樺樹皮天然斑駁的紋理相似。犀皮漆在中國的漆器文化中雖有悠久的歷史,也有傳世的經典作品,但存世量極其有限,技藝複雜,變幻無窮,只可意會不能言傳,只可心領不能手傳,可能制約了它的延續和發展。


大國工匠——甘而可


有了製作漆砂硯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在犀皮漆的探索中,他漸漸領悟了漆的玄妙,品嚐到漆給他帶來的樂趣與甘甜。他肆意放縱自己的奇思妙想,守古意而不循古制,他約束收斂自己的心情和心境,不為喧囂塵上的精彩世界所動,不為利益至上的金錢世界所惑,充分發揮自己工藝方面綜合的能力和素養,盯著一個目標,守住一顆初心、平常心,做一件事,再現犀皮漆的美麗與輝煌。


大國工匠——甘而可


大國工匠——甘而可


汲天地之精華,養浩然之正氣,就地取材,入鄉隨俗,因地制宜,隨遇而安,這是養生的道理,制器何嘗不是如此。制胎骨他選擇木性穩定的老房料,漆灰用古磚瓦灰,纏帛用紵麻織成的夏布,漆用純正的土漆不添加任何調料,顏料選天然的礦物,一切原料取自天然,經歷風霜,要的就是形不變,性不燥,色不雜。在手工製作過程中,他把打埝看作是自己遊歷於徽州山水的一次行旅,把上漆視為一次次經歷風霜雪雨浸蝕的過程,把拋光當作陽光普照萬物的一次光合作用,他的腦海裡一片夢幻般的圖景。


大國工匠——甘而可


大國工匠——甘而可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成功了,犀皮漆在他的手中,紋飾更加絢麗多姿,更具靈動韻律,有人說它像一塊天然的瑪腦玉石,有人說它就是一幅徽州立體山水的平面地形圖,那線條不就是一條條等高線嗎?他超越了古人,超越了師傅,超越了自我,犀皮漆在他的手中,如一隻涅槃的鳳凰,光彩照人,豐滋華美,流光溢彩,燦爛輝煌。2010年紅金斑犀皮漆大圓盒在第十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百花獎‘’中獲得金獎,次年,此件作品被故宮博物院永久收藏。之前,他被文化部確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享受國務院津貼。


大國工匠——甘而可


大國工匠——甘而可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領域高層次的專家,他的活動應酬多了,在屯溪黎陽老街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他依舊低調淡然,對自已的技藝他並不秘而不宣,而是活躍在大學講堂上,電視網絡媒體上,向人們宣傳展示古老而又神秘的傳統技藝。他不懼仿製,他說,一件漆器工藝品,用二分力即可完工,我卻用十二分力去做,別人捨得嗎?即使捨得,他們有一顆安靜的心嗎?一件完美的作品不是用手而是用心去完成的,這樣的作品才能立得住,傳得下,他的作品只為那些酷愛中國傳統工藝、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個人定製,為中國製造、為工匠精神、為流芳百世而打造。


大國工匠——甘而可


大國工匠——甘而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