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基因衝刺科創板:內銷不及外銷佔比之下,體外診斷行業助力幾何?

5月9日晚間,上交所披露最新三家科創板受理名單,其中浙江東方基因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方基因”)也出現在大眾的視線裡。

據招股書顯示,東方基因此次擬募集資金5.62億元,用於年產24000萬人份快速診斷(POCT)產品項目、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營銷網絡與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等項目,保薦機構為光大證券。

有意思的是,透過招股書發現這家在中國“土生土長”的企業,竟然是靠海外市場發家致富的——境外銷售收入佔比高達95%,屬於國內少有的全面打開海外市場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

那麼,在全球體外診斷行業以6.1%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之下,這家“有意思”的企業成色究竟如何呢?

外銷收入佔比達95%

成立與2005年的東方基因,是一家專業從事體外診斷產品研發、生產與銷售的公司。目前其已完成從抗原抗體等生物原料,到體外診斷試劑以及體外診斷儀器的全產業鏈佈局,並形成了以POCT即時診斷試劑為主導產品,重點發展分子診斷、生物原料、診斷儀器和液態生物芯片等產品的業務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從招股書獲悉,東方基因在國際市場上還是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具體而言,東方基因目前已取得NMPA產品證書及備案憑證66項,FDA(510K)產品認證31項,歐盟CE產品認證225項,加拿大MDL產品認證67項,墨西哥醫療器械產品認證3項。此外,其產品遠銷北美洲、亞洲、非洲、歐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外銷收入佔比高達95%,並在美國、加拿大設立了全資子公司,外銷佔比約95%,是國內少有的全面打開海外市場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

而除了在國際市場享有知名度之外,東方基因的整體實力和盈利能力也處於一個持續增長的趨勢。據招股書顯示,東方基因2016-2018年度營業收入分別為1.82億元、2.24億元和2.86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3562.70萬元、3335.66萬元和6536.96萬元。

东方基因冲刺科创板:内销不及外销占比之下,体外诊断行业助力几何?

此外,再來看看其主營收入的水平如何。

從產品類別看,東方基因業務收入主要來於POCT即時診斷試劑。其中,毒品檢測、傳染病檢測、優生優育檢測份額較大佔比。其中,2016年至2018年上述三大項產品收入分別佔整體收入的94.67%、94.53%、95.53%,總體而言凸顯出了其主營業務穩健的狀態。

而從業務構成的區域分佈來看,東方基因主營業務收入以國際銷售為主,國際銷售收入分別為16,730.54 萬元、20,703.87 萬元和 26,634.31 萬元,佔比分為 94.77%、94.83%和 94.90%,從而也證實了海外市場“全面開花”的特點。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該公司所處行業屬於高端醫療設備與器械領域,而且是科創板重點推薦範圍所以其科技含量水平也是衡量“能否登陸科創板”的一個重要因素。

东方基因冲刺科创板:内销不及外销占比之下,体外诊断行业助力几何?

從招股書中獲悉,2016年至2018年東方基因的研發費用分別為925.63萬元、1,230.37萬元和1,864.16萬元,研發費用的投入整體呈上升趨勢。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其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08%、5.49%和6.52%,均低於科創板研發投入佔比15%的“紅線”。

至此,根據以上種種數據來看,基本面表現的還可以的東方基因在衝刺科創板的途中,研發投入低於紅線或許是其一道“障礙”。

方氏控股下的醫療製造企業

據招股書顯示,在股權結構方面,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籤署日福浪萊貿易持有其26%的股份,方氏控股持有其25%的股份,安吉湧威持有其13.75%的股份,合計持有公司64.7472%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表面上來看福浪萊貿易雖然是其最大控股股東,但實際上這個“最大控股股東”另有其人。

據悉,福浪萊貿易、方氏控股、安吉湧威同受方效良、方炳良和方劍秋這三人控制,而需要注意的是,福浪萊貿易和安吉湧威是方效良和方劍秋父子共同控制的企業,方氏控股是方炳良控制的企業,且方效良和方炳良系兄弟關係。因此,方氏家族才是公司幕後最大的控股股東。

东方基因冲刺科创板:内销不及外销占比之下,体外诊断行业助力几何?

此外,東方基因的實際控制人方效良、方炳良和方劍秋三人。

據招股書顯示,截至目前方效良、方炳良和方劍秋三人合計控制公司64.7472%的股份,且三人之間已簽署《一致行動協議》,共同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對公司財務、人員、經營決策及其他重大決定具有控制力,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需要指出的是,在方氏三人的控制下,該公司或許會存有實際控制人控制不當的風險。其在招股書表示:

“若公司內部控制制度不能得到有效的貫徹執行,方效良、方炳良和方劍秋三人利用其對公司的控制權,對公司的經營決策、人事和財務等方面進行不當控制,可能會使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給公司的經營帶來風險。”

體外診斷行業助力幾何?

據瞭解,由於東方基因的主營業務為體外診斷試劑、體外診斷儀器及生物原料研究、生產和銷售,因此根據行業細分,該公司屬於醫療器械行業的細分行業——“體外診斷行業”。

那麼,我們接下來就來看看東方基因所處的體外診斷行業的前景如何,對它的助力又有什麼?

體外診斷,是指在人體之外,對人體血液、體液、組織等樣本進行檢測,從而判斷疾病或機體功能的診斷方法。體外診斷被譽為“醫生的眼睛”,是現代檢驗醫學的重要載體,提供了部分臨床診斷的決策信息,日益成為人類疾病預防、診斷、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EvaluateMedTech2018年9月發佈的《WorldPreview2018,Outlookto2024》顯示,2

017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的規模為526億美元,預計在未來幾年將以6.1%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在2024年達到796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东方基因冲刺科创板:内销不及外销占比之下,体外诊断行业助力几何?

至此,在全球體外診斷市場蓬勃發展之際,該行業也就遇到了一些機遇。

其一,國家政策鼓勵。近年來,國家針對體外診斷行業推出一系列利好政策,為國內的體外診斷企業提供了較大的支持,體外診斷行業作為國家政策鼓勵的行業,在國家的支持下,將逐步實現進口替代,行業有望迎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

二,POCT產品的臨床需求。由於POCT產品便攜、操作簡便、結果及時準確等一系列優點,POCT產品已成為醫療系統的一部分,是傳統檢驗醫學的重要補充,隨著POCT技術的發展,未來臨床對POCT產品需求將有望進一步提升,促進POCT行業的發展。

其三,老齡化帶來的商機。隨著中國老齡化加速,中國將成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而POCT產品作為一種能實現自我檢驗,準確,操作更為簡單、更易掌握的產品,將滿足更多老年人自我檢測的需求,迎來較大的商機和市場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東方基因受到了來自體外診斷市場“潛力無限”的助力,但實際上其也遇到一些來自行業的“挑戰和風險”。

一方面,市場認知度不高,觀念轉變較慢。雖然POCT行業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但目前主要消費市場仍集中於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際。在我國,由於POCT產品缺乏系統性的宣傳,市場認知度較低,市場整體需求受限,而這或許也是東方基因內銷收入遠不及外銷收入的原因。

另一方面,中美貿易摩擦的風險。前文已經提過,東方基因外銷收入佔比約95%,而這其中該公司收入中來自美國地區的比重也較大,2016年至2018年佔比分別為40.33%、48.28%和53.95%。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未來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升級,其產品被納入加徵關稅的清單範圍內的,未來將可能對公司淨利潤造成較大的不利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