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衷新建大學,不如取消高校等級化辦好每一所現有大學

近日,山西省人民政府、陝西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切實加快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工作實施意見》。按照《實施意見》,黃河金三角區域將合作發展教育事業,加強區域高等學校建設,提高辦學水平和規模,聯合港澳臺及國內外名校共同打造一所綜合性大學,鼓勵國內重點大學到黃河金三角地區開展各種形式的聯合辦學。

熱衷新建大學,不如取消高校等級化辦好每一所現有大學

這引起輿論廣泛關注,這三省的學生也期待這所綜合性大學,能辦為一流大學,改變這三省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匱乏的局面。然而,對於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來說,當前最重要的不是舉辦新大學,而是辦好已有的大學,而就是舉辦新大學,要辦出高水平,也不能追求規模,而是要辦出特色與質量,這需要探索新的辦學制度。

今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達到50%,進入高等普及化時代。根據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我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2631所(含獨立學院265所)。也就是說,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已經基本解決數量問題,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高等教育要關注質量問題。而關注質量問題,就應該認真辦好每一所高校。

對於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有不少人是不感冒的,認為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太少,這導致高考競爭十分激烈。於是,沿著這一思路,就有興辦高水平大學的建議。觀察各地發展高等教育的戰略規劃,都有舉辦新大學的設想。但是,新辦大學真能擴大優質高等教育供給,以及消除高考焦慮嗎?

熱衷新建大學,不如取消高校等級化辦好每一所現有大學

首先,舉辦一所新大學,把大學辦成高水平、一流學校,是需要時間的。近年來,我國各地舉辦新大學,都宣稱在幾年、十幾年時間裡,把這所大學建設為一流大學。一流大學真有這麼好建嗎?

不是在現有大學基礎上提高辦學質量,而是新建一所大學,主要的考量是“老”大學辦學思想陳舊,受傳統體制束縛,很難突破改革,而新大學,是一張白紙,可以推進改革。可問題是,建設一所新大學,依舊需要進行改革,在“老”大學不能進行的改革,能夠在新大學推進嗎?比如學校自主招生、自主辦學、自主授予學位,這是建立現代大學必須進行的改革,否則,新建大學的招生、培養、管理、學位授予都將納入傳統的管理體系,怎麼尋求突破、改革?

其次,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時代,社會依舊存在嚴重的高考焦慮,表面上看,是由於優質教育資源依舊匱乏,可造成優質教育資源匱乏的原因是什麼?是高等教育等級化,即把大學分為三六九等,對職業教育還存在歧視。我國2600所高校根據學校入選教育工程、計劃,安排的招生批次,分為985一期、985二期、985三期、雙一流、211、一本、二本、三本、高職高專,按照這樣的等級劃分,再怎麼發展高等教育資源,優質的只有5%,全社會追捧也只有這5%,能緩解教育焦慮嗎?

熱衷新建大學,不如取消高校等級化辦好每一所現有大學

因此,新建一所大學,而不調整將大學分為三六九等的做法,這不會帶來高等教育整體生態的改變。近年來,我國已經新建了多所以“高水平”為建設目標的大學,可對整體教育發展並沒有多大影響。原因在於,我國對高等教育的管理辦法,基本思路還是等級化。雖然新高考改革已經明確取消高考錄取批次,想淡化學校的一本、二本身份標籤,可是,高校還有985、211、雙一流身份。

要辦好每一所高校,就必須清理各種教育工程、計劃,調整舉辦高等教育的思路。教育主管部門應該主要做好兩件事。一是建立生均撥款制度,提高對各高校的生均撥款標準,減少項目主導撥款,這是辦好每一所高校的基礎。我國中西部地區的高校,爭取國家支持,希望納入重點建設計劃,是因為有這類計劃,但一兩所納入重點建設計劃,除了給這一兩所學校身份之外,能改變什麼呢?

二是落實和擴大學校自主權,推進大學提高現代治理能力,建立現代大學制度,這是建設一流大學的重要制度保障,我國引進海外知名大學來進行合作辦學,應該重點探索建立現代大學制度,而非只是增加一所學校,按傳統大學模式辦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