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年魯氏後裔祭祖大典在洛陽伊川縣魯溝村舉行


己亥年魯氏後裔祭祖大典在洛陽伊川縣魯溝村舉行


4月4日上午,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魯姓委員會會長魯佔盈,黨支部書記魯照建,副秘書長魯振坡等一行,前往洛陽市伊川縣魯溝村參加“己亥年魯氏後裔祭祖大典”。

己亥年魯氏後裔祭祖大典在洛陽伊川縣魯溝村舉行


己亥年魯氏後裔祭祖大典在洛陽伊川縣魯溝村舉行


在祭祖大典開始之前,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魯姓委員會會長魯佔盈和伊川縣半坡鎮黨委副書記喬興樂一起為“河南省魯姓文化傳承教育基地”揭牌。

己亥年魯氏後裔祭祖大典在洛陽伊川縣魯溝村舉行


己亥年魯氏後裔祭祖大典在洛陽伊川縣魯溝村舉行


己亥年魯氏後裔祭祖大典在洛陽伊川縣魯溝村舉行


歲在己亥,二月二十九日,春和景明,惠風和暢。上午11許,來自省內各地的魯氏族人600餘人齊聚伊川縣魯溝村魯園,共祭同祖,慎終追遠,傳承忠孝精神。

己亥年魯氏後裔祭祖大典在洛陽伊川縣魯溝村舉行



己亥年魯氏後裔祭祖大典在洛陽伊川縣魯溝村舉行


高奏鼓樂,鞭炮齊鳴。果食祭品,敬獻陵前。彰祖宗之功德,表後世之虔敬。表達著魯氏子孫無論走多遠都不忘報本反始的感恩之情,和溯本求源不忘告慰先祖的孝思精神。尋根謁祖、慎終追遠不僅是一個家族的信仰,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我們一代代地傳承下去。


己亥年魯氏後裔祭祖大典在洛陽伊川縣魯溝村舉行


祭祖大典由魯溝村監委會主任魯萬任主持。

己亥年魯氏後裔祭祖大典在洛陽伊川縣魯溝村舉行


伊川縣魯溝村黨總支書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魯姓委員會理事魯紅周宣讀祭祖答謝詞。他講到,時值清明,春風和暢,魯園家族,匯聚一堂,緬懷我們共同的先祖,寄託我們共同的願望。此時此刻,我心情激動,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請允許我代表生活在先祖故土的魯園子民,對從各地回家祭祖的宗親們致以真誠的感謝!

魯紅周講到,緬懷先祖是為了繼承光榮傳統,發揚光大先祖的美德。巡查各村歷史,我們不難發現代代英賢的存在;佈置家風家訓館,我們更為各村的發展感到驕傲。然而,我們在緬懷魯家為國家利益已經壯烈犧牲的革命烈士的時候,我們在尊崇魯家為國家振興正在努力工作的革命幹部的時候,我們在誇耀魯家為祖國未來正在勤奮苦讀的碩士博士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都會忍不住激烈的跳動,因為,我們魯園子孫從來不不缺少英賢者!

長輩們,同輩們,晚輩們,讓我們記住這一年一次的清明祭掃儀式,並把它作為教育我們後代子孫的生動課堂,讓他們時刻牢記:魯園魯氏一脈,一定要發揚先祖的光榮傳統,艱苦奮鬥,勤儉持家,愛崗敬業,多做奉獻,爭做光宗耀祖的優秀後代!

己亥年魯氏後裔祭祖大典在洛陽伊川縣魯溝村舉行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魯姓委員會會長魯佔盈講話。他講到,伊川是一個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的地方。在沒來之前就聽說了很多出自魯溝的名人和有志之士。祭祖,不僅是我們對先人的一種緬懷,更是中國傳統文化“孝”文化的積極體現。今天我來到現場之後,感受到特別多的真情,特別多的感動,感謝鄉政府領導的支持和關懷,以及來自全省各地的魯氏親人對姓氏文化的默默奉獻。正是由於他們不辭辛苦,甘願奉獻的精神,才使我們魯姓的優良文化更好的傳播和傳承,更應了那句話“天下魯氏一家親”。

魯佔盈講到,傳承先祖美德,弘揚家國精神。我們魯氏在今後要做好傳承好家訓,弘揚好家風的工作,爭取培養出更多的魯氏好兒女來報效祖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添磚加瓦、貢獻力量。

己亥年魯氏後裔祭祖大典在洛陽伊川縣魯溝村舉行


魯山宗親代表講話。他代表魯山的家人祝賀己亥年魯氏後裔祭祖大典圓滿成功。他講到,我們要發揚孝道美德,常懷感恩之心。我們要感恩社會,感恩祖先,感恩父母。我們要弘揚孝道文化,爭做魯家美好家庭。

己亥年魯氏後裔祭祖大典在洛陽伊川縣魯溝村舉行


汝州宗親代表魯生鑫講話。他講到,咱們魯氏家族的先人是值得尊重,值得驕傲的,是很了不起的。他們艱苦創業,在六百多年前,由於鬧饑荒,從山東渚浦縣,一擔兩筐,討荒要飯,跋山涉水,歷盡艱辛,來到咱們現在魯溝地靈人傑的這塊寶地,安居樂業,辛勤耕種二百年後,由於家興人旺,又有弟兄三個,在父母的帶領下,從明朝萬曆年,遷往上魯,為了種地方便,弟兄三個分別居住,就組成了上魯村,興魯村和魯張村。接著遍佈了樂寨,西荒,駱門等好多個村莊。幾百年來先人的好積德,好教養,代代相傳,養育了一代又一代,令人羨慕的魯氏子孫。


己亥年魯氏後裔祭祖大典在洛陽伊川縣魯溝村舉行



己亥年魯氏後裔祭祖大典在洛陽伊川縣魯溝村舉行


己亥年魯氏後裔祭祖大典在洛陽伊川縣魯溝村舉行


魯氏子孫,整衣肅身。清香冉冉,躬身叩拜。追思先祖創業之精神,傳承先祖忠孝之美德。

己亥年魯氏後裔祭祖大典在洛陽伊川縣魯溝村舉行


己亥年魯氏後裔祭祖大典在洛陽伊川縣魯溝村舉行


己亥年魯氏後裔祭祖大典在洛陽伊川縣魯溝村舉行


在拜祖大典期間,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魯姓委員會黨支部書記魯照建向魯溝村贈送《天下魯氏一家親》書法作品一幅。


己亥年魯氏後裔祭祖大典在洛陽伊川縣魯溝村舉行


據《魯氏宗譜》記載:魯姓,周公後裔,源自魯國公室姬姓 ,是周朝王族支系之一。魯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119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2%。

己亥年魯氏後裔祭祖大典在洛陽伊川縣魯溝村舉行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魯姓委員會向河南省魯姓文化傳承教育基地贈送《周公旦》像

公元前2698年至公元前2599年,黃帝有熊氏,在今河南魯山山下唯河魚為食的生活,其以“魯”字為氏族圖騰,部落稱魯氏。史稱古魯國。同時孕育了魯字和魯氏!

公元前1122年秋冬,周武王四弟姬旦被分封到周原(今陝西河南)姬旦始稱周公(公元前1122至公元前1116年在周公位6年)。都城魯山,也呼魯候,史稱西魯國。周公旦被後世敬尊為得姓“魯氏始祖”。

古時的魯國,擁有較大的封地,包括現在的山東滋縣及江蘇沛縣、安徽泗縣一帶。公元前251年,魯為楚所敗,子孫被迫遷居卞邑(今安徽省碭山縣東),後此地被齊國所佔,魯姓開始在山東大地緩慢繁衍。

魯國源於魯山,魯氏源於曲阜,魯姓源於姬姓。魯姓為周武王的弟弟姬旦嫡長子伯禽之後,以國名為氏。

己亥年魯氏後裔祭祖大典在洛陽伊川縣魯溝村舉行


據《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元和姓纂》等所載,西周初年周公輔佐天子周成王東征滅掉了夥同武庚叛亂的奄國,分封周公長子伯禽於奄國故土,建立魯國(今山東省曲阜市),是為魯公。魯國從周公開始,到頃公一共傳了三十多代,由於魯國固守周的舊制度,春秋以後逐漸衰落了。到了公元前256年,魯國被考烈王滅掉。魯頃公姬仇被迫遷居下邑(今安徽碭山),其部分後代子孫遂以國名為姓,稱為魯氏,望出扶風郡。魯氏族人大多尊奉周公姬旦為得姓始祖。

己亥年魯氏後裔祭祖大典在洛陽伊川縣魯溝村舉行


己亥年魯氏後裔祭祖大典在洛陽伊川縣魯溝村舉行


位於魯園中的“魯氏史志”碑

魯園魯氏先人,祖居山東鄒縣(後改曲阜縣)邵鄒村,當時,正值洪武二年(1369年),由於地震塌陷,在家生活無措,攜家帶眷逃荒至河南登封西70裡黑龍山之陽,落戶安業,墾荒耕織,積資維生。於時,雖生活有恃而逝無塋域,故請堪輿師特選牛眠之地在村東北隅安塋置厝。明萬曆(1573-1619)年初,因斯地窄狹,加之人口的不斷髮展,生活和住房所需不能滿足要求。所以,從第十二代起,有六戶遷至汝州西四十五里玉泉山前,立院落居,取名“六戶村”,後改名為“上魯村”。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的發展,先後又遷到九個村莊(即汝州市下魯村、魯張村、夏店村、丁莊村、樂寨村、西荒村、新莊村和汝陽縣的小店鎮各村、王坪鎮各村)落居,人口達16000口之多,輩分有三十一代玄孫奉祀及今,享有六百五二十年的歷史。

公元一九九二年二月十六日清明節所續家譜如下:“書中文清、福祿振京、煥然光華、萬世公卿”。


己亥年魯氏後裔祭祖大典在洛陽伊川縣魯溝村舉行


緬懷、祭祀先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也是激勵中華兒女富民強國,奮鬥不息的精神動力。通過祭祖,我們可以向在外的遊子傳遞思鄉之情,增強族人之間的親情紐帶。通過祭祖,我們可以更好的傳承和發揚家族優秀的傳統美德,繼承和傳遞良好家風、家訓,將為創造幸福家庭,實現美麗鄉村文化建設,構造和諧社會起到積極有益的作用。

活動期間,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魯姓委員會理事魯漢、魯大豪等也共同參加了祭祖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