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人情世故”不是馬屁滑頭,是人生經驗的累積

南懷瑾先生:“人情世故”不是馬屁滑頭,是人生經驗的累積



人情世故就是馬屁滑頭?

不管是為政或做事,是要靠人生經驗的累積。而人生經 驗累積成什麼東西呢?簡單的四個字——“人情世故”。

講到人情世故,中國人現在往往把這個名詞用反了,這是很壞的事。如果說“這傢伙太世故了!”便是罵人。尤其外國人批評中國人,幾年前在《中央日報》我就看到這樣的文章,說中國人什麼都好,就是太重人情了。

這裡一般年輕人的反應,認為這個外國人的文章寫得非常透徹,我說你們不要認為外國人在中國留學兩三年,就能懂中國文化,那你們都是幹什麼的?幾十年的飯是白吃了。

中國文化一直在講人情,所謂“人情”,不是過年過節的時候,提著一隻火腿,前街送到後巷,左鄰送到右舍,在外面送來送去地轉了個把月,說不定又轉回來物歸原主了。

這只是情禮的象徵,中國文化所講的“人情”是指人與人之間的性情。人情這兩個字,現在解釋起來,包括了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行為科學等等學問都在內,也就是人與人之間融洽相處的感情。

“世故”就是透徹瞭解事物,懂得過去、現在、未來。“故”就是事情,“世故”就是世界上這些事情,要懂得人,要懂得事,就叫做人情世故。但現在反用了以後,所謂這傢伙太“世故”,就是“滑頭”的別名;“人情”則變成拍馬屁的代用詞了。就這樣把中國文化完全搞錯了,尤其是外國人寫的更不對。

為政以“德”為本,再以學來培育“詩”的溫柔敦厚精神,是不是就具備了為政的條件了?不然!不然!就好像一個軍人,把中外古今的軍事思想理論都翻遍了,但是連槍怎麼放都不會,二等兵上等兵是怎麼回事也不曉得,這等人充其量只能當個參謀,絕對不能帶兵上戰場的。

所以《論語》行文的氣勢,輕輕一轉,把孔子的簡略自傳編進來了。也就是告訴我們,為政的道理就是要真正能多懂得人情世故

我曾講過,世界上所有的政治思想歸納起來,最簡單扼要的,不外中國的四個字——“安居樂業”。所有政治的理想、理論,都沒超過這四個字的範圍;都不外是使人如何能安居,如何能樂業。同時我們在鄉下也到處可以看到“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這八個字,現代一般人看來,是非常陳舊的老古董。可是古今中外歷史上,如果能夠真正達到這八個字的境界,對任何國家、任何民族、任何時代來說,無論是什麼政治理想都達到了。而這些老古董,就是透徹了人情世故所產生的政治哲學思想



延伸閱讀:

南懷瑾先生《孟子與萬章》

透徹人情世故的趙州和尚

佛家禪宗記載,唐代的著名禪宗大師趙州和尚,皈依他的弟子很多,當時唐代的一位宗室趙王,王府就在趙州,他也皈依了趙州和尚。

有一天,趙王來看趙州和尚,他正在打坐,有人向他報告王爺來了,他閉著眼睛打他的坐,直等這位王爺到了他的面前,他才張開眼睛說:你來了,請坐!他是以對待弟子的態度接待這位王爺的。但他仍然講了兩句客氣話:“自小持齋身已老,見人無力下禪床”,盡他當師父的一分禮貌。趙王當然說,師父你不要客氣了,我們做弟子的應該來拜候你的。

王爺回去後,第二天派王府的太監,送了許多東西來,小和尚在山門外遠遠看見,趕緊報告師父。趙州和尚聽了立即趕出山門外老遠去迎接,還請那位送東西來的小太監吃素齋,說不定還送一個紅包。小和尚們看到這情形,還誤會這位師父太勢利了,前一天王爺來,沒有帶禮物,連禪床也不下;今天聽見送了許多東西來,對一個小太監竟如此客氣。

等客人走後,小和尚便問師父,您這樣做法是什麼道理。趙州和尚說,你們這些人,真是不懂事,要知道閻王易見,小鬼難纏啊!這些小人,如果不好好接待,回去亂說一頓,可真會破壞我和趙王之間的道義之交啊!

趙州和尚,就是如此透徹瞭解人情世故!所以佛家說,先要透徹人情世故,方能作一個出家人。當然,懂佛法的出家人,一定懂世法;不通世法的人,也一定不通佛法,這是一定的道理。

這就說明人生處世的分寸和道理。一個人處世,要有一定的分寸,多一分不可,少一分也不可,也就是一般人說的規矩、人格、風範。換言之,做人做事,要有一定的範圍標準,同樣一件事,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對不同的人物,處理的方式,也是不相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