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熱熱鬧鬧的五一結束了,空巢青年們的尷尬期,終於也宣告落幕。

什麼是“空巢青年”?

百科裡面這樣說: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用剛剛過去的小長假舉例的話,那些沒精力旅行,又沒時間浪費在回家路途上,只得窩在出租屋裡休養生息的遊子,就叫做“空巢青年”。

比起“北漂”這個頗具一腔孤勇的詞語,新詞彙更加現實,也更加悲涼。

思鄉滋味有多難熬,只有真正離家在外的人才明白。

不過,對於這種事,有位法國人似乎有點不一樣的看法——

《歡迎來北方II》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每個國家都擁有自己的“國寶級”演員。

對法國人來說,丹尼·伯恩就是他們的“國寶”。

2008年,《歡迎來北方》橫空出世。這部丹尼·伯恩自導自演的喜劇片,上映後口碑票房雙雙開掛,最終打破了《虎口脫險》保持42年之久的法國電影票房紀錄。

武器:笑聲。

題材:我們很熟——地域歧視

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地域歧視。

擁有黃金海岸的法國南部,對盡是“鄉巴佬”的法國北部,那也是大大的瞧不起。

《歡迎來北方》中,就通過“不幸”調往北部工作的男主菲利普,針對地域偏見好好開涮了一把。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打臉來得太快。

一開始充滿輕蔑和冷淡的菲利普,很快就對北方人特有的豪爽和淳樸“真香”起來。

甚至“香”得有點過度……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眼見著菲利普一點點的轉變,觀眾也跟著這位南方漢子一起,在捧腹大笑中消弭歧視,收穫溫暖。

人們有多愛《歡迎來北方》?

法國上映期間,超過¼民眾參與了該片的觀影,“國民影片”“本土最賣座影片”的稱號,於它而言當之無愧。

歡笑+溫情”的喜劇模式,對地域差異惟妙惟肖的刻畫,還成功打破東西方文化藩籬,同樣討得中國觀眾的歡心。

在豆瓣,2萬餘觀眾給出了8.1的均分。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好作品總讓人意猶未盡。

《歡迎來北方》上映沒多久,就已經有影迷盼著能出個續集。

然後,就過了整整十年……

終於,丹尼·伯恩真的帶著《歡迎來北方II》回來了!

還是熟悉的家庭溫情,南北差異的爆笑梗也依然存在,只是這回的男主,從“到北方去”,變成了“從北方來”。

影片重心,也由消弭地域隔閡,轉向了階級跨越自我成長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中國有“北漂”,法國有“黎漂”。

男主瓦倫汀正是千千萬萬“黎漂族”中的一員。

唯一的不同在於,他比其他同類更有錢,更成功,也轉變得更徹底。

巴黎人眼中的瓦倫汀,設計屢獲大獎,坐擁家財萬貫、如花美眷,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設計師。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最重要的是,人家不光有才,還有個悲慘的身世——幼年時便被母親殘忍拋棄,全靠自己摸爬滾打才有如今的成就。

提到自己的設計時,還會深情款款地感慨道:“我的靈感來自我的母親。”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悲慘、努力又孝順,好完美一男的。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你信嘛?

世界上怎麼可能存在十全十美的人!

除去妻子,沒有人知道,瓦倫汀其實並不是孤兒

他的父母是北部小城內一對又窮又破的廢金屬商人,而直到年滿十八歲,他才開著父親為他組裝的老爺車到巴黎討生活。

學習設計,學習口音,學習舉止,洗去身上所有北部的痕跡。

最終,北方小夥變為了知名設計師、社會名流。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從白手起家到躋身上流社會,瓦倫汀不止實現了物質上的階級跨越,也在浮華紛擾的巴黎逐漸忘卻本心,完成了心靈上的“跨越”——自我背叛

從作品中,就能感受到空中樓閣般的人設之下,瓦倫汀虛無的內心:

三條腿的椅子坐不穩?好看就行。

90°角的沙發會讓人犯坐骨神經痛?好看就行。

“落地式”桌子沒空間放腿?好看就行。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諷刺的是,這些違反人體工程學的設計竟然讓他大受追捧,甚至擁有了自己的個人設計展。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功成名就的痛快早已稀釋瓦倫汀血液中的親情,他將自己“不光彩”的過往深深埋藏在陰暗的角落。

直到,母親攜哥哥一家登門拜訪——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說好的孤兒,突然冒出來一個要過80大壽的母親,操著方言叫自己小名,這多嚇人?!

我的人設怎麼辦?臉該往哪擱!

此刻的瓦倫汀內心就倆字——方張。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但生活會輕易放過他嗎?科科。

比被人打臉更殘酷的,是被自己打臉。

機緣巧合之下,瓦倫汀的記憶重新回到了17歲。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一覺醒來,真真是大變活人。

不止忘記了妻子與自己的事業,連口音都一朝重回老土的北部鄉音。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為了讓觀眾get到北方方言,字幕也是很用心

最重要的是,17歲的他完全不能理解45歲的自己。

為什麼要設計那麼多華而不實的傢俱?為什麼我的作品貴得要命?為什麼你們城裡人要拿海草當飯吃?

幾百萬的大生意即將在一週後開始談判,一場幫助瓦倫汀重拾記憶的暖心之旅,就此展開……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看過預告片,我想大多數人都和院長一樣,對瓦倫汀的遭遇又好氣又好笑。

優雅的舉止、字正腔圓的巴黎口音,人到中年的瓦倫汀,舉手投足都是成功人士的做派。

正如他的母親所說,對巴黎的憧憬和仰慕,對上流社會習俗的頂禮膜拜,已經徹底讓他忘記了自己的根在哪裡: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從18歲到45歲,長達20餘年的“上流社會模仿秀”已經成為瓦倫汀真正的生活。

他能面不改色地對媒體謊稱妻子只是他的靈感來源,而不是合作伙伴;

也能對文化部長這類重量級人物虛與委蛇,處變得當: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只可惜,現在他又變回那個他極力掩藏且不屑的自己,那個法國北部的鄉下小子。

大名鼎鼎的設計師,如今連防曬霜都不認識……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解氣之餘,又讓人不禁生出一縷共情

事實上,我們誰又能斷言,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完全沒有改變過呢?

中國有14億人,而一二線城市掐指可數。

為改變自己的命運,太多人不得不像片中的瓦倫汀一樣,往大城市裡衝。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大家“北漂”的理由,也千奇百怪,並不都很“高大上”。

有時是來自小地方出身的自己,對大城市的固有憧憬: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有時候是出於一時叛逆,說走就走了: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當然也有的,是為了尋求人生的轉型: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不論如何,每年總有太多人背井離鄉,在一個陌生的城市中,淺淺紮下了根。

過年時,大家總在微博上自嘲,“在公司時是Linda,回了老家又變回翠花”。

很真實,又很心酸。

成年人總需要用各種方式偽裝自己。

17歲時,我們還能保有自己的性格與稜角。而年歲漸長,責任漸重,想融入大城市的氛圍,便別無選擇。

自我背叛或屈從於環境改變,是邁入社會的必選題。

我們不喜歡那個世故圓滑的瓦倫汀,可現實生活中,人人都是瓦倫汀。

想象一下,面對“老家來人”式的尷尬,格子間裡的Linda、Mary、George們,大概不會比瓦倫汀的慌亂好上多少。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驟然聽到老土的鄉音呼喚自己的小名,恐怕任誰都會臉上發燒。

當你發現自己很難好整以暇地面對突兀闖入的“過去”時,說明思維觀念的改變早已潛移默化地發生。

“汀汀”變成“瓦倫汀”,與“翠花”變“Linda”,本質上都是對生活舉起的白旗。

重點在於,是否能在物慾橫流中,始終保有一份自我的本心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瓦倫汀選擇了自我背叛。而夜深人靜時,我們又是否會對屈從現實、通曉世故的自己感到一絲厭倦?

我們還有勇氣面對17歲的自己嗎?


瓦倫汀是幸運的,即便他完全沒有展現過孤獨與思念,他的家人依舊愛他如初。

哪怕曾在一氣之下,想要和瓦倫汀斷絕關係的母親,在聽到他失憶的消息後,還是第一時間回到他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他。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失憶是一場悲劇,卻也帶給瓦倫汀一個機會,不止是要找回失去的記憶,更是要藉此機會,找回失去的自我。

原來,他的夢想,來源於媽媽曾經送他的一盒彩筆: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他去巴黎深造的資本,來自父親給他的積蓄和汽車。

他的思念,其實被壓在深深的櫃底: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終於,他現在能回望過去,重新審視自己一路蹣跚而來後,背後的足跡與初心。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這一次,在親情的護佑下,我想,即使恢復原本的記憶,他也不會再迷失了。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相比之下,屏幕前的我們似乎就沒有那麼好運。

既不像瓦倫汀一樣成功多金,也沒有機會重回17歲。

唯一慶幸的是,我們還足夠年輕,還來得及在紛擾中保持一份本心,不被物慾侵染

故鄉或許難回,可我們的家人也和瓦倫汀的家人一樣,仍在原地等待倦鳥歸巢的那天。

別忘記他們,就是別忘記自己。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好的喜劇總能讓人笑中帶淚,並於落幕後思索自身的問題。

過去,《歡迎來北方》憑藉新奇的題材與溫暖的內核,一舉打破法國電影票房紀錄。它讓人們開始思考,如何敞開心扉,去接納地域與文化差異。

十年後,《歡迎來北方II》同樣拿下2018年度法國電影票房前三的佳績,被評為“法國年度必看熱點影片”。

相較前作,它的內核更辛辣也更殘酷,以歡樂爆笑的形式,要人們直視自我的改變,尋找消失已久的“本我”。


等了十年,國民喜劇終於出續集


對成年人來說,如何平衡自己的過去與現在、理想與現實,是道難解題。

該怎樣做,才能不負初心?

該怎樣做,才能於浮華中堅守自我?

該怎樣做,才能不令17歲的那個自己感到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