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沈聊戲:漫話荒誕神怪戲

傳統戲裡有這樣一類劇目,統稱應節戲,一般以神鬼妖怪為題材,內容往往荒誕無稽。但是,由於這類戲平時罕見,而一旦演出往往是大合作或大義務戲,屆時名家薈萃,在這些神怪戲中爭相扮演角色。觀眾自然有獵奇心理,於是荒誕的神怪戲也就很有吸引力。特別是這類戲都有火爆的武打,並由掛頭牌的武生擔綱,因此頗受歡迎。

老沈聊戲:漫話荒誕神怪戲

這裡介紹幾齣過去常演的神怪戲。

《五花洞》

《五花洞》說的是宋代,武大郎與潘金蓮夫妻倆因年月不好,離家去尋兄弟武松。蜈蚣、蠍子、壁虎、蛤蟆、毒蛇等在五花洞修煉成精,因恨仙道張天師與它們作對,前往京都作亂。路遇武大郎攜妻潘金蓮尋訪其弟武松,見二人一矮醜、一嬌媚,相映成趣,遂幻化成二人模樣相戲。真假武大郎、潘金蓮相貌言語一般無二,難辨真偽,乃互相扭至陽穀縣衙申告。知縣吳大炮難以判識,五毒精又變出一假知縣與之鬨鬧。恰逢張天師巡視至此,以照妖鏡辨出真偽,又請來天兵天將降服了眾妖。原戲中有一真一假一對,戲名為《五花洞》,後來增加為兩對(兩真兩假)演就叫《四五花洞》,四對演(四真四假)就叫《八五花洞》,十對演(五真五假)被稱為《十五花洞》。

顯然這是一出荒誕離奇卻甚為風趣的玩笑戲,以真假潘金蓮為故事,女妖變潘金蓮,處處模仿、以假亂真,戲中有幾段獨特的唱腔,最後是大開打,熱鬧非常。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梅、尚、程、荀四大名旦以及筱翠花、王幼卿等曾為某次義務戲,合演過《四五花洞》,還灌有一人一句西皮慢板的唱片,並有照片傳世。

老沈聊戲:漫話荒誕神怪戲

1946年6月,梅蘭芳和程硯秋各自攜帶弟子楊畹儂和趙榮琛再次演出《四五花洞》。梅先生認為,這出戏過去潘金蓮是兩真兩假,不大合理。應該真的只有一個,其他都是假的。程硯秋同意梅先生意見,於是,角色安排上,梅飾演真潘金蓮,程硯秋和趙榮琛、楊畹儂三人飾演假潘金蓮。

此戲的真假潘金蓮要完全一個樣的短裝扮相:穿月白竹布褲褂,上挎紅包袱,繫腰巾子或四喜帶,持手絹。已經發胖的程硯秋說:“這個扮相現在我可來不了。改改吧:穿裙子、褶子、再加大坎肩,外繫腰巾,拿扇子。” 梅先生一聽就樂了:“老四真有主意。以他現在發福的體態,老扮相是不好看,這點得‘就乎’他。” 於是用白裙子、淡青褶子、天藍大坎肩、繡花白腰巾,素雅不失身份。四副頭面也一樣,四把灑金扇是杭州特訂的。

除了梅、程、楊畹儂和趙榮琛飾四潘金蓮外,還有馬連良的張天師、馬富祿的胡大炮、袁世海的包拯、李金鴻的女妖、江南名醜商四亮等人的四武大郎。前面開場有張云溪、張世桐的《白水灘》,倒第二是馬連良、章逸雲、馬富祿、袁世海、馬盛龍的《打漁殺家》。

這出戏解放後就很少露演了,中國戲曲學院1988年曾匯名角演出了《八五花洞》。劉長瑜、張曼玲、曲素英、沈建瑾飾演假潘金蓮,秦雪玲、王學勤、王蓉蓉、白玉玲飾演真潘金蓮,馬寶旺、呂崑山、王文增、郭新生飾演假武大郎,司辛、黃佔生、王福民、陳國森飾演真武大郎,馬名群飾演包拯,寇春華飾演胡大炮,劉長生飾演張天師。

《混元盒》

《混元盒》是一出大型鬧妖戲,講的是金花聖母赴瑤池歸來醉臥路旁,張天師見此情景有傷仙家尊顏,脫其鞋以示警戒。金花與張天師因此結仇,聚妖鬧事,張天師使用掌心雷、如意針將眾妖降伏,收於混元盒內。《混元盒》演出共八本,其中《金針刺蟒》、《琵琶緣》、《白蓮寺》等有單折演出。

當年在第一舞臺演出大義務戲《混元盒》的演員陣容相當硬整:陳德霖的金花聖母、姚佩秋的白狐、路三寶的黑狐、黃潤甫的青石精、範福泰的白石怪、楊小樓的金頭大仙、尚和玉的烏背大仙、王瑤卿的護背仙子、朱幼芬的紅蟒仙子、王長林的癩團大仙、陸小芬的趙國盛、李順亭的張天師。

這出戏解放後就沒在舞臺上見過了。

《鋦大缸》

《鋦大缸》又名《百草山》,劇情是:王大娘死後成為旱魃,在百草山一帶造成乾旱。觀世音派韋陀去擒她,因她有一口汙穢的缸,韋陀怕玷汙了自己的寶杵,改派雷公去擊,結果缸雖擊裂,仍難近身。而當方土地不畏艱難,與民除害,雖在土地奶奶的竭力勸阻之下,他卻依然變成小爐匠去完成砸碎妖缸的任務,建立功勳。觀世音遂派孔宣(孔雀明王佛)、白鸚鵡和大鵬金翅鳥等率領神兵前往掃蕩,王大娘也勾結了金眼豹等抗拒神兵,最後終被殲除。

這出戏情節熱鬧,後面開打火爆,但是人物關係、行為目的欠清晰。1957年中國京劇院著名武旦藝術家閻世善先生便對這出基礎較好的神怪戲進行了整理和重排。

《鋦大缸》這出戏有別於一般的武旦戲,富有獨特的風格和色彩。全劇以雷公受命擊缸開始,王大娘驚恐,舉缸抵抗,雷公因缸中有不潔之物,不得近身,只將缸擊裂,為王大娘後來急待找人鋦補妖缸埋下伏筆。當方土地有正義感,要變化成小爐匠前去鋸缸,其實是要砸缸除妖,土地奶奶則擔心年邁體弱的丈夫遇害,百般勸阻。劇中土地爺爺,土地奶奶由著名醜行藝術家孫盛武、茹木春扮演,幽默詼諧,笑料不斷,富於生活情趣。土地變成小爐匠來到王大娘家中鋦缸,是重場戲。王大娘布衣素裝,叼著長煙袋,有下層婦女的粗俗和自然,在與小爐匠討價還價時,還不時顯露出刁潑蠻橫;同時她又是妖怪所變,又顯露出妖豔和嫵媚。劇情發展到小爐匠把缸打碎,王大娘由嫵媚轉為震怒,兇相畢露。於是引發了以孔宣(孔雀明王佛)、大鵬金翅鳥、白鸚鵡、比丘僧、蓮花童、八小鳥、四神將同以王大娘、金眼豹、黑、白二狐狸、二小女狐、四小豹子之間的大打出手。王大娘由勝轉敗,誤入孔宣的包圍之中,最後走投無路,被逼上山,站在近三米高的山頭之上,"臺蠻"翻下,被八小火旗圍住,束手被擒。

新改編的《鋦大缸》賦予人物明確的行動目的,戲劇衝突加劇了,構成了完整的情節線索,前後相呼應。從"擊缸"、"鋸缸",到"被擒",一層層展開,一環扣一環,除惡向善的主題突出和明確,為一個荒誕不堪的舊劇注入了生命力,也給武旦戲增添了新劇目。

《青石山》

《青石山》講的是在青石山風魔洞,九尾妖狐化身為美女迷惑周從綸;周僕請法官王半仙前往捉妖,反被妖狐所辱,王半仙急忙請來呂洞賓,呂也難降服妖狐,乃焚符請關帝,關帝命關平、周倉率天兵降妖,方才捉住了妖狐。

當年楊小樓飾演關平、餘叔巖飾演呂洞賓、李順亭飾演關帝、錢金福飾演周倉、九陣風飾演九尾玄狐,是《青石山》最標準的陣容。

老沈聊戲:漫話荒誕神怪戲

1957年6月,北京京劇基本藝術研究社在中和戲院舉辦老藝人名演員合作演出。大軸就是《青石山》,李萬春的關平、王長林之子王福山的王半仙,周倉一角原本約請錢金福之子錢寶森先生扮演,錢老先生擔心自己力不從心,特別舉薦景榮慶代他演出,並且連日親自向景榮慶悉心傳授這個角色的演法。九尾玄狐則由武旦名家陳金彪扮演。那是難得的一次名家合作,前場還有李洪春的《秦瓊表功》,侯喜瑞、雷喜福的《打嚴嵩》和姜妙香、王泉奎的《飛虎山》。

文革後,這出戏作為武旦的功夫戲倒經常見諸舞臺,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馮蘊和奚中路那一臺。上海京劇院武旦馮蘊飾演九尾玄狐、武生名家奚中路飾演關平、名醜張永生飾演王半仙、已故青年優秀文武老生李陽鳴飾演呂洞賓、武淨劉魁魁飾演周倉、張澍飾演關帝。

2007年中國京劇院三團武旦新秀潘月姣(飾演九尾玄狐)主演的《青石山》也功夫地道、相當精彩。邀請助演俱都是當代名家:奚中路飾演關平、朱強飾演呂洞賓、李卜春飾演關帝、景璉璉飾演周倉。

老沈聊戲:漫話荒誕神怪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