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古剎--(山西晉城沁水)鹿臺寺

正月初十,我去了鹿臺山找到了鹿臺寺。鹿臺,多好聽的名字啊,不過這可不是妲己商紂王修得那個鹿臺。

鹿臺其山

以臺拱疊為山,雄立群山之中

山中有鹿,常年嘶鳴

故名曰鹿臺山。

鹿臺山氣勢磅礴,迤邐東南,疊嶂起伏。西起黃父黑嶺,南應舜耕歷山;北依青翠碧峰,東延精舍石樓。而鹿臺寺位於沁水縣張村鄉馮村村北約五里的海拔1463米的鹿臺山山坳裡。

要到鹿臺寺,先到赫家山。

驅車行駛到南溝隧道口就順著旅遊路標轉向行駛,沿著水泥路一直往上就可到達赫家村。

山中古剎--(山西晉城沁水)鹿臺寺

村中保持著許多舊的房屋建築,多為四合院。隨處更是能看到不少老物件。石磨盤、飲馬槽、石基柱等等,我最震撼的是赫家村的石拱門,雖已殘缺,但仍屹立不倒。

土胚房

山中古剎--(山西晉城沁水)鹿臺寺

山中古剎--(山西晉城沁水)鹿臺寺

石磨盤

繼而從郝家山村向南出發,沿著石板古道向上攀登,沿途林海茫茫,檜樹雲影,曲徑通幽。

山中古剎--(山西晉城沁水)鹿臺寺

翻過石板坡,就到鹿臺寺遺址了。

山中古剎--(山西晉城沁水)鹿臺寺

萬木叢中的鹿臺寺坐北朝南,一進三院四十間,廊房寬闊,中院為大佛殿,後院為千佛殿。寺廟前面寬闊平坦,下面有七眼窯洞。

山中古剎--(山西晉城沁水)鹿臺寺

山中古剎--(山西晉城沁水)鹿臺寺

山中古剎--(山西晉城沁水)鹿臺寺

廝守在寺院門口的石獅飽經滄桑,滿目瘡痍。鹿臺寺雖只留下古檜虯松及殘垣斷壁,依然幽靜清雅。殘缺的碑石和琉璃瓦檔昭映照著寺廟昔日的恢宏氣勢

山中古剎--(山西晉城沁水)鹿臺寺

山中古剎--(山西晉城沁水)鹿臺寺

山中古剎--(山西晉城沁水)鹿臺寺

山中古剎--(山西晉城沁水)鹿臺寺

據《澤州府志》記載:東漢時期,兩名天竺僧人歷遊中原名山大川后來到鹿臺山,發現山中巖洞內香氣四溢,芳馨濃郁,軒昂迴腸,便將所帶佛經藏於此洞,故鹿臺寺又稱香巖寺。該僧在此修行數載,將藏經之處繪製成圖,帶回洛陽白馬寺留存,後返天竺。公元148年,白馬寺住持安世高法師遍讀經書,找到藏經圖,按圖索驥,親自到鹿臺寺取走經書,用20多年時間翻譯成書計95部115卷。後有高僧在此修建廟宇。每年三月初三廟會,香客雲集,人如潮湧,鹿臺寺遂名揚中原。

山中古剎--(山西晉城沁水)鹿臺寺

我那日看到的功德碑上記載,香積寺距離現在最近的修繕時間也是在清道光年間了。

山中古剎--(山西晉城沁水)鹿臺寺

曾經豪華的廟宇,如今只留下隱約的臺階。龍王廟、姑姑庵都不復存在。後面是僧人坐化的墓穴,墓頂有塔,墓曾被盜。現在僅有塔基和散落在亂石叢中的墓碑。

山中古剎--(山西晉城沁水)鹿臺寺

山間寂靜,松柏蒼林蔽天日。遠眺百里,竟無人煙。若不是這隨處可見的斷壁殘垣提醒著我這兒曾經有僧修行,我真的很難想象,當年鹿臺寺是如何的香客雲集,人如潮湧了!

我到這兒時,已經搭建了兩間簡易房,詢問村中老人,說是政府已準備重建,但是現在還是沒有正式開始。

從老鸛嶺回來,我就對家鄉周邊地區的古蹟名勝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但查詢縣誌瞭解到的東西寥寥無幾,反而是詢問了村中的長者,我才知道,有很多古蹟已經被人們徹底遺忘。原莊的文山閣、賈寨的東坡寺以及北宜的湯底廟和陽凌的壽聖寺等等,還有多少人記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