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美術究竟培養孩子什麼

兒童美術啟蒙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這一點,早已被專家們所證實。美術教育是最具有培養人的潛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教育。它從抽象靈感的點燃,到創造性思維的自由表現,最大限度地開發了兒童的創造力。也可以說,美術教育在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感性思維、形象思維等思維活動方面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甚至還會影響到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

有的家長因孩子畫的不圓、不方、不正而懊惱,這實際是沒有從孩子的身心特點出發,忽視了孩子自身的需要和興趣的培養。

少兒美術究竟培養孩子什麼

兒童畫畫哪裡有什麼技巧,它是經驗的積累和總結。單純教給孩子們繪畫技巧會把孩子嚇跑的。

孩子們畫畫是從不懷疑自己技巧的,他們沒有不能畫、不敢畫的東西。再複雜的人物景象,只要經過了他們的頭腦,就會變的簡練起來;再簡單的事物只要經過他們的手畫出來,就會變的豐富起來。這就是兒童畫。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幼兒期是大膽的想象力開始形成的階段,這一階段大腦思維模式很容易形成並可永久保持,因此在幼兒美術課中培養幼兒的想象力是至關重要的。

現實中,幼兒常被要求學畫一定要“象”,橫要平,豎要直,把畫畫得“象”與“不象”作為學畫的終極目標,這樣會導致孩子畫畫的膽子越來越小,又擦又改,謹小慎微,匠氣十足。我們時常會聽到家長這樣評價孩子的作品:“你今天畫的小貓真像”、“你怎麼跟老師畫得不一樣呢?”

把兒童美術課堂當作“照相機功能”來簡單看待,導致很多有主見的兒童因為“畫得不像”,而斷送了繼續學習美術的機會。

孩子們在畫得像與不像的問題上與成人的看法是不一致的。孩子畫畫憑的是直接感受,他們認為只有突出主要的,誇張重要的就是最像。如:孩子畫踢毽子的腿會比不踢的腿要長,畫吃蛋糕的嘴比平時的嘴張得要大。孩子追求的像並不是生活中鏡子般的真實。所以,家長在看孩子的畫時,不要拿畫上的形象與真的比。

少兒美術究竟培養孩子什麼

家長應該更新觀念,其實幼稚也是一種美,認識幼兒學畫的幼稚性和合理性。幼兒手指小肌肉發育得不夠完全,畫出來的物體形狀雖然不準確,但形的“不似”卻成全了“神似”,這種離形求神的畫法,或者“似與不似”之間的畫法,更顯得純真可愛。我們鼓勵孩子們認真大膽,順其自然的畫,畫出自己的想法,畫出自己的心意。

讓兒童統一去臨摹成年人的作品或一些公認獲獎作品,這無異於剝奪了孩子個體經驗和創造的權利,猶如讓兒童吃營養不良的精神快餐,終究會因方法沉悶而留下後遺症。

部分家長在孩子繪畫時,習慣於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影響孩子的思維,使孩子形成定勢思維。家長看到孩子把小草塗成黃色或紅色就硬要孩子改成綠色,看到魚畫在天上,就告訴孩子魚應該畫在水裡,粗暴的扼殺孩子的想象,幼兒學畫不應只學畫“看”到的,更重要的學畫“想”到的。只有充滿想象力的作品才是有靈魂的作品,才是兒童內心的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