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人最大的教養,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董卿:人最大的教養,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文 | 美物計


“父親,你一輩子給了我很多,

我想最後再要一點,

要你一個清醒的笑容,

一個確鑿的認可,

一聲安慰,一聲原諒,

一個父子情深的擁抱。

可你沒有,父親,你就那麼走了。”

前不久,在麥家的新書發佈會上,

董卿讀起這封《致父信》,

忍不住熱淚盈眶。

一位是著名作家,一位是國民主持人,

想必他們一定從小就是父母的驕傲。

但是,聊起和父母親相處,

他們和大多數人一樣,

有些自卑,有些埋怨,又有些愧疚。


董卿:人最大的教養,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麥家的父親是位普通農民,

養活一家,生活壓力大,

脾氣也格外暴躁。

年少的麥家又非常叛逆,

沒少挨父親的打。

因此麥家發誓不再喊父親,

甚至17年不和父親說話。

董卿的父親是一位知識分子,

對她格外嚴苛,

不讓她照鏡子,不讓買新衣服,

說她長得不好看,要她多讀書。

要求她每個寒暑假做兼職,

幹賓館的清潔工,

一天只有一塊錢。

儘管,她是父親的獨生女。

董卿:人最大的教養,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而現在的董卿和麥家,

早已與父親達成了和解。

長大後,當他們經歷過風雨,

感受過人情冷暖,

也終於明白了父親笨拙的愛。

王爾德說:

“孩子最初愛他們父母,

等大一些他們評判父母;

然後有些時候,他們原諒父母。”

懂得自己的父母是一個需要時間的過程,

在恰當的時機,看穿父母的偽裝,

洞悉他們的內心。

人生最重要的結局是:

終有一天,學會接納不完美的父母。

董卿:人最大的教養,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01 人最大的勇敢,是正視父母的不完美


知乎上有個問題:

你有嫌棄過自己父母沒本事嗎?

有位匿名網友寫了一段,很真實:

“曾經有,覺得父母年齡大,

掙錢少,不夠體面。

父母又何嘗不知,

母親曾問我,你有怨過我們麼

後來逐漸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

待工作後體會到生活的辛苦,

才更知父母在困境中支撐家庭的那份擔當與責任。

父母真的為自己付出太多,

而自己真的為父母做的太少。

嫌棄父母嫌棄的是什麼呢?

不夠光鮮?不夠體面?

不夠有社會地位?

不夠有能力給自己鋪一條平坦的路?”

這個時代,豐富得讓人眼花繚亂,

見過更好,更寬廣的世界後,

人會對糟糕的現狀忿忿不平,

會埋怨命不好,投錯胎。

這世上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

他們不是滿分父母,

我們也不是完美孩子。


董卿:人最大的教養,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請回答1988》父親向德善道歉



電視劇《幸福一家人》裡有一個片段,

當了醫生的兒子要跟家人斷絕關係,

父親很憤怒,

“我辛辛苦苦培養了你三十年,

你卻要跟我斷絕關係?”

兒子怒吼訴說著心中的不滿,

父親只是一個麵館老闆,

在事業上一點也幫不到自己。

滿頭白髮的父親對兒子鞠了個躬,

是爸爸沒有能力,我對不起你們!”

董卿:人最大的教養,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董卿:人最大的教養,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導演北野武曾說:

一個人是不是長大成熟,

要從他對父母的態度來判斷

當你面對父母,

覺得他們‘好可憐’、‘真不容易’時,

就是邁向成熟的第一步。

一把年紀,

還把‘不能原諒我爸’掛在嘴上的人,

充其量是個膽小鬼。”

一個人足夠勇敢,

就會明白生活的艱辛,

懂得父母的不易,

而不是無休止的埋怨。

董卿:人最大的教養,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02 人最大的教養,是學會與父母的不完美和解


憑著《背影》感動了無數人的朱自清,

與父親朱鴻鈞之間也曾矛盾重重。

朱鴻鈞在徐州做官時,

喜歡下館子,吃花酒,

娶了好幾房姨太太,

這事惹得老家一個姨太太大鬧一場,

朱鴻鈞也因此丟了官,

還累得母親急火攻心去世了。

當時朱自清在北京大學唸書,

對父親的行徑很不滿,

提前畢業,去當了老師。

工作時,他已成家4年,

但父親卻憑著與校長的私交,

瞞著自己取走所有工資。

朱自清很憤怒,將妻兒從老家接走,

父子兩人一直冷戰,

後來父親年紀漸大,思念孫兒,

開始寫信給朱自清,兩人關係慢慢緩和。

兩人真正的和解,是朱自清的《背影》出版,

朱鴻鈞戴著老花鏡,一字一句讀完,

不禁老淚縱橫。

父子之間的嫌隙終於彌合。


董卿:人最大的教養,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小時候,以為父母是超人,

長大後才發現,他們不強大,

並非無所不能,他們也有瑕疵,

不完美的父母,卻是這世上最愛我們的人

人最大的教養,

是學會與父母的不完美和解。

03 人最大的孝順,是在父母面前偶爾裝傻


記得去年國慶回家,

晚上閒聊時,媽媽獻寶一樣,

捧出一堆金晃晃的手飾,

又粗又大的鐲子、手鍊、項鍊,

她一臉興奮,滿眼期待的看著我,

“你猜猜,這多少錢?”

“這是金的?”我略帶懷疑的反問,

“這做的也太假了吧,千萬別戴”

媽媽臉上的笑還未及收回,

表情變得有些僵硬,

悶悶說道:“嗯,我知道,你別告訴別人。”

後來才知,媽媽之前去鎮上,

被街上搞抽獎的騙了,花了200多,

拿回這些鍍了銅的廢鐵,

其實,她到家就知道被騙了,

一直沒告訴任何人,怕丟人。

閨女好不容易回家,她來尋求安慰,

卻被我一通說教,她難過了好久。

董卿:人最大的教養,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年過半百的父母,越來越像孩子,

有時犯了錯誤,做了傻事,

他們心裡都知道,

但一旦被自以為聰明的子女戳穿,

那份內疚和不安就無限擴大,

最後整個人都開始自我否定,

久而久之,不僅傷了身體,還傷了心。

做子女的,

即使做不到和老萊子一樣綵衣娛親,

至少要明白,對父母要難得糊塗,

別太較真,他們開心最重要。

04 人生短暫,來日不方長,盡孝別等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人生最大的遺憾是:

子欲養而親不待。


董卿:人最大的教養,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國學大師季羨林,少小離家求學,

漂泊在世界各地,與父母聚少離多,

後來,母親忽然去世,

他從北京匆匆趕回老家,

卻只看到一口黑魆魆的棺材,

“母親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

熟悉的鄰居,

將母親臨終一直唸叨的兩句話告訴他,

第一句是: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

我怎麼也不會放他走的!

第二句是:兒啊!你讓娘想得好苦呀!

離家八年,也不回來看看我。

你知道,娘心裡是什麼滋味呀!”

季羨林聽後,悲痛不已,

後來他將這遺憾寫進散文《永久的悔》:

“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

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

我後悔,我真後悔,

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

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

什麼幸福、什麼尊榮,

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董卿:人最大的教養,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畢淑敏在《孝心無價》說: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

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

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

相信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

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都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

忘了人生的短暫,

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人生不要空等,

想做的現在就去做,

盡孝也如此。


王朔給女兒寫信,掏心掏肺的說道:

“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

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

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

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

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

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

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


董卿:人最大的教養,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直到,看到了父母的第一根白髮,

掉落的第一顆牙齒,

曾經炯炯有神的雙眼變渾濁了,

才真正明白,我們長大了,

父母,真的老了。

孔子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一個人最大的教養,

是在父母年老時,包涵、諒解他們,

愛他們,接納他們的不完美,

珍惜陪伴的每一瞬間。


董卿:人最大的教養,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