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3輪融資,F-One如何勇闖百億美元高端EPM市場?

3年3輪融資,F-One如何勇闖百億美元高端EPM市場?

從左至右:繹維F-One創始人兼CEO曾曉丹、齊銀基金執行總經理孫興華、AA投資創始合夥人王浩澤、華

導語

在新一輪技術革新引發產品更新換代的市場真空期,國內大中型企業迫切需要高性能、低價格、少運維、易操作的EPM軟件產品。繹維F-One創始人兼CEO曾曉丹敏銳地看到EPM軟件的市場契機。

當下資本寒冬中,主打企業績效管理 (Enterprise Performance Management,EMP)軟件市場的上海繹維F-One,在4月18日宣佈,再獲由華創資本領投、齊銀基金跟投的B輪融資。自2015年成立至今的三年內,繹維F-One已先後獲得AA投資的天使輪、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的A輪投資。

繹維F-One緣何持續受到資本青睞?

瞄準國內高端EPM市場空檔

2015年前後,新一輪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開源技術革新,引發傳統企業級軟件產品的更新換代,新興SaaS應用將逐漸取代傳統企業級軟件,全球企業級SaaS市場的創投風頭正勁。曾一起在SAP參與過BPC及HANA平臺研發與產品管理工作的繹維F-One四位創始人,也蠢蠢欲動。

多年來在SAP研發與產品管理方面的豐富經驗,讓繹維F-One創始人兼CEO曾曉丹敏銳地看到EPM軟件的市場契機。

EPM是小眾、高端的企業級軟件市場,已實施ERP或CRM的大中型企業是其目標用戶。根據AlliedMarketResearch的預測,2025年全球EPM市場將達125.6億美元,從2018年到2025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為11.7%。放眼全球,歐美EPM軟件市場在經歷快速發展之後進入穩定期,SAP、Oracle、IBM等龍頭軟件企業通過收購而搶佔市場,小規模EPM企業憑藉獨特的產品或技術優勢佔據一席之地,如美國Anaplan公司,2018年已經上市,估值50億美元。

3年3輪融資,F-One如何勇闖百億美元高端EPM市場?

繹維F-One創始人兼CEO曾曉丹

2005年前後的國內EPM軟件市場正處於起步階段。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國內大中型規模企業迫切需要引入精細化運營的企業績效管理(EPM)方法和EPM軟件工具。但是,國內EPM軟件市場當時僅由SAP、Oracle、IBM三家國際巨頭分食。

傳統國際套裝EPM軟件存在諸多問題:不僅成本高昂,而且這些套裝軟件產品多是收購創業公司的產品功能模塊再集合而成,導致產品架構體系過重,用戶響應速度慢,僅打開用戶界面可能就需要10多分鐘;易用性差,對於IT技術人員依賴大,不便於業務人員靈活使用,用戶體驗不夠好;尤其是國際軟件公司普遍存在本地化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因為其核心研發團隊主要在海外,無法為國內企業提供及時有效的技術支持。

在新一輪技術革新引發產品更新換代的市場真空期,國內大中型企業迫切需要高性能、低價格、少運維、易操作的EPM軟件產品。看到國內EPM軟件的市場空檔,早在2010年,繹維F-One四位創始人就抱著“做一款讓更多企業能用得起的好產品”的決心,開始打磨產品,並取名F-One,寓意“為了一個目標,即以提高企業效益為目標”。

2015年底,繹維F-One終於正式成立。一眼看上去還是技術範的曾曉丹,從公司成立起就決定親自出去跑銷售、跑服務,補齊自己在市場和服務方面的短板。曾曉丹自嘲道:“過去三年,我就是公司的‘頭號’銷售”。

不盲目跟風

受2015年SaaS投資熱潮的影響,曾曉丹最初想走SaaS路線,為企業提供EPM的SaaS服務,但深入大中型企業瞭解後發現,因為EPM往往涉及到企業的運營數據、財務數據,敏感度高,企業更傾向於本地化部署,同時國內企業軟件市場比國外落後至少5年,對於歐美市場已經興起的SaaS服務,國內企業用戶還不能快速接受。創始團隊最終決定,還是走傳統EPM套裝軟件的定製化服務路線。

在產品層面,不同於軟件架構體系過“重”、操作複雜的傳統EPM套件,繹維F-One的產品研發一開始就從用戶體驗出發,對每一層進行“量體裁衣”,圍繞為用戶交付最佳體驗而“瘦身”和輕量化。

其核心技術基於內存計算的M-OLAP系統,以及高性能流式ETL系統;同時,把原來放置在前端應用側的大量計算、調用函數庫等任務推向了數據庫層,從而減輕了前端應用的負擔,用戶可以基於H5頁面進行簡單操作。

對於不同業務線紛繁複雜、靈活多變的績效規則,業務用戶只需要通過可視化的拖拽組件方式就能輕鬆完成,分析結果可以秒級、實時呈現,簡單易用。

齊銀基金執行總經理孫興華解釋到:“繹維F-One自主研發的EPM,不僅集成全球一流的EPM理念和前沿技術,還進行本地化研發和定製化改造,競爭力足夠與國際EPM產品抗衡。”

“小眾產品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因此競爭不太激烈;而且作為本土軟件企業,繹維F-One在技術支持方面可以快速及時地響應國內企業需求。”華創資本吳海燕補充說。繹維F-One目前已經有超過120名的客服團隊。

曾曉丹一再強調,繹維F-One是一家產品和技術導向的公司,研發人員佔比70%以上。三年來,強競爭力的產品/技術和本地化定製服務,讓繹維F-One在EPM市場已經形成一定的競爭壁壘。而堅持技術比客戶需求只快一小步,正是繹維F-One勇闖高端EPM市場的正確姿勢。

目前,繹維F-One已獲得包括上汽通用、廣汽菲克、保利發展、葵花葯業、味全、明治雪糕、廣州證券等企業客戶 ,覆蓋消費品、製造、互聯網、地產、醫藥、金融等領域,用戶過萬。2018年9月,中央下達《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更是拉動EPM市場快速增長和繹維F-One的業務發展。

本地化定製的產品價值顯現

繹維F-One本地化定製的產品價值正在顯現。目前繹維F-One以自研績效管理分析平臺以及數據分析平臺(ETL+OLAP+數據建模)為依託,主打FP&A(財務績效/分析)和SPM(銷售績效管理)兩個產品模塊,可以為企業提供財務、銷售、供應鏈、市場等績效管理與分析服務,主要應用包括全面預算管理、返利管理、投資收益管理、經營/財務分析、銷售佣金、銷售預測、供應鏈績效分析、市場績效分析等;隨著國內雲計算應用市場的逐漸發展,繹維F-One也推出了標準化SaaS應用“飯粒”。

3年3輪融資,F-One如何勇闖百億美元高端EPM市場?

曾曉丹列舉了一個汽車行業案例,在當前汽車消費低迷時期,藉助繹維F-One的銷售佣金管理功能,可以精細化管理返利資金,無疑會有效地“節流”。而且經銷商數據自動彙總,無需人工操作。汽車品牌商還可以藉助預算管理、銷售量、利潤、預測等數據對車輛進行自動定價,當定價達到某個數值時,銷售這輛車才不會賠本;要想達到一定利潤,這臺車應該怎麼定價等。

有企業用戶表示,利用繹維F-One進行數據處理簡單直觀,此前,財務部門每次需要1~2天才能解決一家子公司預算問題,如今的預算編制和財務分析可以真正實現“一站式”和“自動化”。如此等等的價值,不一而足。

隨著業務快速發展,以及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演變,曾曉丹和創始團隊開始意識到,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需求、業務流程、績效指標等都不同,對每家客戶的EPM軟件進行定製化開發,會耗費大量精力和成本。長遠來看,只有產品標準化,才能實現規模化發展。

2018年繹維F-One開始嘗試產品標準化和SaaS化服務,並率先在管理相對標準化的汽車4S行業推出一款叫“飯粒”的DPM返利管理SaaS應用。

未來,繹維F-One還將在產品中引入人工智能等技術,增加更多產品功能。此輪融資資金也將繼續重點用於產品的研發升級方面。

談及面臨的挑戰,曾曉丹表示,創業公司每時每刻都在面臨挑戰,產品的優化升級、市場的開拓以及個人領導力的提升等,但他堅信,剛開始涉足企業級市場會比較難,但只要堅持下去,就能形成壁壘,佔據一席之地。

祝願繹維F-One在這場勇敢者的挑戰賽中越戰越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